分享

巷陌深处的美丽邂逅

 孺子牛512 2015-11-22

  去扬州,原不为朱自清。却真是有缘,开车去往富春茶社的途中,无意中邂逅了“朱自清故居”的路牌。这五个大字仿佛磁铁一般,当即将我吸住在原地,不能再往前一步。于是,我毅然弃车步行,拐进窄窄的安乐巷。

  安乐巷是一条在闹市区极易被忽略的小巷。窄窄的,窄得只能容下一辆三轮车和一个人的肩宽。踩着青色的砖石,仰起头,一路找寻着安乐巷27号。

  安乐巷27号便是朱自清故居所在地。在这里,他共度过了13年的少年光阴。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但因在扬州生活了13年,所以,日后,他常自豪地对外人宣称:我是扬州人。可见,这安乐巷27号在朱自清一生中曾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居的门,是青色的。素朴如简,简到宁静。这是一个古老又安静的院落,院子里种植一些茂密的绿色植物,角落摆放着大大的水缸,青砖上漫爬着青苔,阳光烈烈地从天井里照耀下来,我却恍惚觉得雕花木窗上依稀散发出民国的光芒。屋子里陈列着朱自清和他家人曾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太师椅、亨得利老钟、八仙桌、书桌、木床……很简朴,很整洁,仿如屋前朱自清雕塑那头路分明的发型,俱是一丝不苟。

  我回忆着,我可还能想起朱自清的几篇文章来?中学里,学过《荷塘月色》《背影》《春》还有《梅雨潭的绿》。中学里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同学曾声情并茂地朗诵过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大学里,学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生命价格——七毛钱》。

  你看,我读过的朱自清的文章其实并不多,但那篇篇都是文字精品,篇篇留下不忘的记忆。甚至今日,我仍能背出《荷塘月色》、《春》的大片段落,那些熟悉的文字,勾起中学读书时光的美好追忆;也想起20多岁时,我给商务秘书班的同学授课,我负责讲《时间管理》的课程,《匆匆》便被我选来做课堂赏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而当我30岁那年站在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边,想起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大学时代的光阴啊就汩汩伴着欸乃声声铺泻开来。

  美丽的巷陌深处藏着一个有故事的人家。我靠在天井里百年的老树干上,在正烈的阳光里遥想着朱自清的文字和我那一去不复返的锦绣光阴,一时间,恍惚看到厢房里一个清秀儒雅的男子正在研墨挥毫,那中堂桌上的亨得利老钟,好似复又滴答滴答滴答起来,呵,我忍不住要叫出声来:聪明的,你怎么会不知道,那一去不复返的日子啊,就藏在你的文字里。(陆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