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台府 离开普哈丁园,横跨解放桥,左拐进入泰州路,伴着运河走上百米就是这条麻石板路通向一座大宅。 麻石板路一边的小广场上的石廊碑碣和人物雕塑就告诉我这里不一般。 细细一瞧果然了得。绿树丛中的四位雕塑分别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著名剧作家吴征铸;著名的医学生物学家吴征鉴。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四位不同领域的大家居然出自同一门,这在全国也少见。 宅门冲着运河的吴氏宅第又称吴道台府,是江南三大名宅之一。在这个角度就能看出宅第的特别,一侧的青墙灰瓦,高大树木也无法遮挡的灰红相间的西式洋楼,中西合璧。 入大门西行数十步,便至门堂。门堂还是中国传统的坐北朝南之方向。建于1904年的吴道台宅邸,厚重的宅门为砖刻门楼,两个圆形大石鼓,气势非凡。宅第现在高挂“院士博物馆”的门脸。 看看层层叠叠的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就知道这里是大家。 宅邸兼收了宁波和扬州两地特色。整个宅邸成长方形大院落,规模宏大,结构精巧。这个号称“99间半”的大型私人宅第,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如同凝固的音乐,让人领略建筑的无限魅力。 吴氏宅第平面导图,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 照壁,精美的木雕 正对门堂的是轿厅,吴引孙,吴筠孙展厅。吴道台名引孙,字福茨,先世系安徽歙县人,自高祖迁居扬州。吴引孙于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十四年,在浙江宁绍道台任上,聘请浙江上匠来扬营建了这座私宅。 有关于江南大道名宅的介绍,和构建吴氏宅第的过程的介绍 家族发展的脉络图。 二进的爱日轩是吴氏四杰的展厅。 吴家四杰左起吴征铠,吴征铸,吴征鉴,吴征镒。 吴家四杰的具体介绍。 一栋红色的小洋楼静立在灰色的背景下,显得鹤立鸡群。将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在园林之中。罗马柱,拱形门等外观仿哥特式风格的小洋楼是吴家接待外国客人的。 观音堂,吴氏四杰的展厅2。 高大的风火墙与幽深的回廊。 大家中幽深的回廊将各个区域串联起来。 宅邸的北侧是一鱼池。鱼池由矩形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四周置镶花铁栏杆,鱼池的南侧是双亭。这又是一副中西合璧的画面。 鱼池的北侧就是保存完好测海楼。测海楼上下两层,是吴家的藏书楼。现在是扬州院士的展厅。 “有福读书堂”位于测海楼底层,取有福方读书之意。 测海楼内的藏书吊装孔为四方形的天窗,是专为搬运书籍方便而设置的。测海楼当时的规矩是外人不得轻易地登楼借书而是用吊篮从天窗上传递借阅的书籍。 看看现在测海楼里展出的扬州院士名录,很辉煌。扬州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仅明清两代就出了两百多名进士。近几十年这里又出了不少院士,他们是古城扬州的辉煌与骄傲,是扬州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彰显与昭示。 跨出门堂,再看一眼这座官宅。整个宅第融入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的特色,展现出古典文化与旧时官府文化的精髓。宅第中无不令人惊叹,可是更为惊叹的还是宅第的主人。 宅第前的青石板路,沿着它可以直达运河。 走出大门再抬眼看看大宅精美的门楼和高挂的红灯笼。 宅第一侧的小巷有个有趣的名字——黄牛巷。 小巷一侧的墙体的彩绘是关于朱自清的介绍。一看这就知道小巷深处是朱自清的故居。这是我第二次寻找朱自清了。第一次还没到巷口就碰到从巷内出来的游客,告诉我们故居正在装修,所以我们也没有进入巷子,直接沿运河去了东关街。今天去看看,纯属碰碰运气。 长长的黄牛巷,一侧是当年深宅大院的高墙,另一侧是现代的民居。 走在城市的小巷中,高楼大厦阻隔在外。跟着朱自清的脚步,走在这样的小巷,最让人怀旧。 行走在巷中,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生活气息。这里是最市井的地方,能看到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提着菜下班的人儿,接孩子匆匆归家的主妇...... 巷中的“佛”字照壁, 一路都有“朱自清故居”的明显标识。从这里右拐进入安乐巷。 安乐巷中一栋栋精致的门楼老建筑。 这就是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了。 这会已经大门紧闭了。正在门前照相的一对夫妻很热心的告诉我,来晚了,故居五点关门,四点四十五停止游客进入了。他们还热情地给我看他们在故居买下的一本朱自清的散文集。有些遗憾,再次错过,但是这里我一定会再来的。 安乐巷8号一栋较早的产业类建筑,始建于清代,解放前曾是陆顺兴布厂,解放后是用作扬州布厂。 建筑东西纵向布置,大门西向,水磨砖雕花纹。 安乐巷右拐进入万寿街,东西走向的万寿街直接通向南北贯穿的皮市街了。 扬州就是一个街巷纵横的城市,街巷中处处有园林,处处有古迹。扬州人熟悉,习惯以这些街巷,园林,古迹中为伴,生活。从城市到每一个个体,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悠闲,舒缓,令人羡慕。从容生活在这里的扬州人,不论经济条件的层次,他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从不亏待自己。他们享受生活,崇尚自由,他们乐于把时间投入到生活的细节之处,自己的爱好里,他们对待吃喝玩乐的态度认真而尽情。有发小在扬州,他经常会为了朋友间的一场球赛奔波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年轻时我能理解,年轻嘛,精力旺盛,年轻好玩。可是到了现在这般年纪他也如此。当我一次次接近扬州,更多的理解扬州,扬州人的时候我才明白这就是扬州人,这是他们对待朴实平淡生活的一种尽情享受。扬州人的性格是扬州这座城市的意境带来的。扬州城从里到外释放出历史的厚重,环境的优雅和生活的安逸造就了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努力地享受无数的风景。扬州城是一座宜居之城。 扬州的街巷是适合一点一点去发现的,但如果你是特意来扬州旅游,我也整理了一个推荐路线供大家参考: D1: 东关街和东圈门地区:东关古渡-宋代城楼-东关街-琼花观-观巷(包世臣故居)-个园-街南书屋-逸圃-张玉良纪念馆-胡氏宅第-冯氏盐商住宅-武当行宫-林氏故居-汪氏小苑-丁姓盐商住宅-马氏住宅 D2: 普哈丁园-吴道台府-黄牛巷-安乐巷(朱自清故居)-皮市街 D3: 南河下历史街区:何园-丁家湾(许氏盐商住宅,贾氏盐商住宅,丁家湾客栈,四岸会所)-新仓巷(岭南会馆)-引市街(方尔咸故居,巴总门)-南河下(汪氏盐商住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