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披着袈裟的巫师,改写明朝242年历史黑衣宰相!

 忘忧草4321 2015-11-22

王老师:赵沁福是历史教师王汉周常驻作家~大家多多捧场吧~


我向来喜欢用魔幻世界里的职业给历史人物分类。


武官如关羽、岳飞,文臣如魏征、海瑞,都属于战士。毕竟他们都很能折腾,又锐不可当。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军师,自然就是魔法师了,明摆着玩智商碾压。而苏秦、贾诩、安禄山这些大忽悠,狡猾善辩,当属精灵。但唯独“巫师”这个特殊职位,我的标准很苛刻:“行于乱世,隐于黑暗。韬光养晦,终成大业。”

纵观整个明朝,能担起“巫师”一职的,首推成功辅佐朱棣造反的第一功臣,黑衣宰相姚广孝,他辅佐朱棣拱翻朱允炆,1402年称帝,到1644年明朝灭亡,改写明朝历史242年!,不是巫师是神马?

姚广孝的生平很简单,《明史 姚广孝传》开头就这样写道: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

世代行医的姚广孝出家当和尚,法名道衍。这似乎掀不起什么大浪,然而紧随其后的这句话就道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关于刘秉忠,你只需要知道他也是一个和尚,同时是元世祖忽必烈帐下第一谋士就行了。


先看看黑衣宰相的发迹史: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亲王们纷纷来京奔丧,朱元璋打算选几位高僧陪侍诸王,为皇后诵经荐福。姚广孝被举荐侍候燕王朱棣。于是,“性必嗜杀”的道衍和尚与心有不甘的燕王朱棣就这样相识了。其结果是:“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关于这两人的相识,李贽《续藏书》里有一个有趣的记载:

“成祖封燕,将之北平。 公(道衍)乘间请曰:‘大王试乞臣府中,当奉一白帽与王戴。’盖‘王’上加‘白’,其文‘皇’也。”

第一次见面就敢说,我能让你当皇帝。道衍真是胆肥。然而后面他还有更胆肥的表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位,并开始削藩。

“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姚广孝传》)

这句话过于霸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只管天道,管他什么民心。” 艾玛这真的是和尚吗,说好的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呢。但他不仅怂恿朱棣举兵造反,还亲自练兵。

“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明史姚广孝传》)

这个地方体现了姚广孝的机智。毕竟造反得保密,于是他就修建厚墙环绕的地穴,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王朱棣决定起兵造反了,并以清君侧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守大本营的工作似乎挺俗,但他的表现却十分不俗,甚至可以说是惊艳:

“其年十月,成祖袭大宁,李景隆乘间围北平。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明史姚广孝传》)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明史》卷八)

五十万人攻,一万人守,居然守住了。当然,肯定不止他一个人的功劳。但姚广孝作为辅佐世子的人,却也功不可没。

建文二年(1400年),在多次攻打城池失败,将士伤亡越来越多后,朱棣都有些心灰意冷,意图稍作休整。而胆肥的姚广孝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眼光毒辣,看出建文帝的大部队已经调出,京城空虚,于是力荐朱棣直捣南京:

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从之。遂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渡江入京师。(《明史 姚广孝传》)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


以僧侣之身参与政治,辅佐燕王靖难,这便是黑衣宰相姚广孝一生最大的功绩了。固然朱棣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姚广孝高超的谋略和独到的眼光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明史》这样评价他:

“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就连朱棣自己也说:

“朕若非少师默运神算, 何得天下大统?”(《明书 卷160 姚广孝传》)

然而造反毕竟属于大逆不道,而且朱棣即位后大杀旧臣,十分残暴。加上多年征战死伤无数,世人评价姚广孝多以奸佞相称,甚至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不原谅他,落得个无可奈何的结局。

“其至长洲,候同产姊,姊不纳。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明史 姚广孝传》)

但现代人看待姚广孝则会客观得多。尽管他极力促成了这场造反,但他并不是奸佞小人,他只是一个想要实现自己抱负的和尚。

首先,成事之后他的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

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他到苏湖赈灾时,前往家乡,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其次,他也不是嗜杀的人。

他曾经劝阻朱棣诛杀方孝孺:

“道衍送燕王曰:‘南朝幸破,方孝孺即不降,毋杀之。’燕王曰:‘诺’”。(《名山藏 臣林记》 页3317)

可惜方孝孺顶撞朱棣,最终还是招来了诛十族的灭门之祸。以及,在姚广孝八十四岁时病重时,朱棣问他最后还有什么请求。姚广孝没有请求别的,却请求朱棣赦免久在狱中的一个人。

此外,从他的诗词当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心怀苍生的身影。

姚广孝曾作《杂诗八首》,其中一篇写秦始皇,可见出姚广孝对生民凄苦的痛斥,以及想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祖龙并六国,势大莫与争。

欲愚世上人,肆暴坑儒生。

群经化灰烬,法令从吾行。

剧政若牛毛,哀哉若疲氓。

鸿鹄骤—举,四海如沸铛。

不逢赤帝子,天下谁能平。

秦汉之际,与姚广孝所处的乱世十分相似。他以赤帝子(即刘邦)为喻,则是期待明君,平治天下,以救民于苦痛。医学世家的姚广孝关心百姓疾苦也能理解,然而最终弃医从僧又从政,则是他实现抱负的方式。

最后,他等得起。

十四岁出家,四处游历,潜心钻研。韬光养晦一养就是三十多年。他年近天命才得以侍候朱棣,踏入政坛。而一旦踏入,他就开始爆发,直到朱棣称帝。这四年多的靖难,是他三十多年的积淀。一个人能够蛰伏如此之久,习惯于隐藏在黑暗之中,最后一击完成大业。纵使不能说伟大,也算是难得了。

清人学者赵翼评论《明史》编纂时说:

“姚广孝非武臣,而以其为永乐功臣之首,则与张玉、朱能等同卷。”

这是对他文韬武略的高度赞许。

明末思想家李贽则说:

“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这是对他辅佐燕王称帝的肯定。

而我说,姚广孝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他辅佐了一位更适合当皇帝的人上位,尽管这个过程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待到大业已成,却又隐入黑暗之中,坐禅修道,不敛钱财。他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一生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却和自己无关,甚至还让他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用一辈子做了一件事,给大明王朝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牺牲了当世千万人,福泽了后世千千万万人,至始至终不提自己。

他是一个苦行僧,是一个披着袈裟的巫师,是一个值得我们记住和尊敬的人。


姚广孝神道碑塔

行于乱世,隐于黑暗。韬光养晦,终成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