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城市,只有一个海港城

 北书房2014 2015-11-22

这是Spenser写的第41篇原创文章


h香港高大上的写字楼下面,一定会有更高逼格的shopping mall,比如中环的ifc,比如铜锣湾的时代广场,比如尖沙咀的海港城。而游客们看到的是楼下满目的奢侈品和不停的买买买,而无暇,也无需抬头,看看上面的写字楼。当然,没有门卡,也进不去。


楼上和楼下,同个地方,两个世界。


我工作的地方,就在海港城的一栋写字楼里,早晨从尖沙咀的地铁口出来,匆匆拿过路边派发的报纸,一看是China Daily Hong Kong,估计是政治需要。心里嘀咕,什么时候能免费发Financial Times了,就真正牛B了。无暇翻阅,跟随着上班的人流,踩在估计全亚洲租金最贵之一的广东道,路过两旁的Channel, Fendi, Gucci, Tiffany& Co, Armani, 周大福…..没仔细调研过,但听说这个地段一家店门面一个月租金至少100万。强调下不是年租金哦,是月租金。这么高的租金,除了卖奢侈品和金银珠宝,还能卖什么能回本呢?不能指望开一家书店,香港的书店都被挤到不起眼的二楼以上残喘,艰难经营。最大的成品书店也被放在了铜锣湾的912层;更不可能开个早餐店,别指望能吃到廉价的豆浆油条或小笼包,那些东西比对面的包包还奢侈。



“只能是暴利行业”,内心感慨一声。


海港城大楼外有个硕大的电子广告滚动屏,里面的广告文案写着


“一座城市,只有一座海港城”


确实,来香港购物,海港城是必来的。由港威大厦,海运大楼,环球金融中心等等一些甲级写字楼连体弄出来的海港城,从一头经常走不到另一头,因为走着走着就迷失在浩瀚的商品里了。如果你在这里没买到你想要要的,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你还没逛到。比如之前在美国outlet买了那条seven for mankind的牛仔裤,属于小众,香港搜了一下,确实海港城有,虽然价钱是美国的两到三倍。


海港城名气大了,国内好多商场或者楼盘,不管大小,也喜欢用海港城三个字来命名。比如我家乡小区对面在建的商场,也弄了个袖珍版的海港城。想想也挺有意思。


早上八九点的海港城,店铺的门都关着,橱窗里的包包手袋们还在安静的躺着。但是门前的广东道已经很热闹了,这个点进入海港城的都是在楼上工作的人。一般都形色匆匆,不是来购物的状态,一手拎着包,另一手有时握着咖啡。英国保诚大楼下的大家乐是大楼里为数很不多的餐厅,排队人多,迅速点单,迅速拿餐,迅速吃完走人。刷了门卡,上了电梯,开始一天的忙碌。



在上面忙乎了几个小时,中午下楼吃午饭,此时的海港城已经人声鼎沸,车马喧嚣了,与几个小时前截然不同。身边听到的声音,基本上是中国各个地方的普通话,错以为自己在大陆。要不然怎么说香港的经济就是靠广大的国内同胞前赴后继的来香港买买买推动的。店里的服务员是一定会说普通话,粤语和英文的,而且普通话是硬配。经常会联想起之前在波士顿和纽约的Macy’s 商场,里面不少柜台服务员除了金发碧眼的美国妞外,往往还有一张亚洲面孔,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听着倍感亲切。中国人买断了世界,商家必须提供语言支持和银联服务。不管在哪,您买,您就是大爷


任性。


那天和老板去见客户。老板早上开了会,午饭还没吃,拿了盒饼匆匆下楼,在宝马车里啃。感慨工作忙碌。调侃说,楼上的人忙着赚钱,楼下的人忙着花钱。


我换了个词,说,楼下的人在血拼,楼上的人在拼血。


傍晚的海港城,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候。如果下班的早,步行几家商铺,喜欢走到这个观景台,看金灿夕阳映亮维港的水面和游人的脸;听不远处停泊的奢华游轮传来歌声;远处港岛高耸的建筑勾勒着明信片里的城市剪影;身边八月花餐厅提供着上好的食材和无敌的海景。我倚在栏杆,想着这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城市。


五月的维港,海风湿润柔暖。



后记:这段时间工作较忙,没怎么更新文章,看到读者朋友们一直没有取消关注,心里暖暖,谢谢大家。也欢迎给我后台留言,多多交流。另外,欢迎分享或转载支持这个公共小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