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对联——王仁堪

 高山仙人掌 2015-11-22

王仁堪(1848-1893),字可庄,又字忍庵,号公定,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鼓楼区)人。祖父王庆云,官至工部尚书。父亲王傅璨,官至刑部主事。清同治九年(1870年)在顺天应试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三年丁丑恩科(1877年)状元及弟,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提督山西学政,贵州、江南、广东乡试副官,会典馆绘图处总纂官,江苏省镇江、苏州知府。学识渊博,聪颖过人。善书法,宗欧、褚、名称一时,能画,善设色花卉。清朝丁丑恩科状元。
  清同治九年(1870年)在顺天应试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三年丁丑恩科(1877年)状元及弟,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提督山西学政,贵州、江南、广东乡试副官,会典馆绘图处总纂官。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在上书房行走。屡上疏论时政,上条陈劝阻慈禧停修颐和园,并弹劾崇厚、奕劻等权臣。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出任江苏省镇江知府。到任末及10日丹阳教案发生。该县民众在天主教堂内刨到死婴70多具,引起公愤。焚毁教堂。洋人提出种种无理要求,遂亲临现场稽查,验得婴儿尸骸70多具,认为该教堂既兼办育婴,不应枉死婴儿;又不遵照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广总督奏行的章程,遭到群众反对是咎由自取。于是呈请两江总督刘坤一,于结案时不追究民众焚毁教堂的责任,同时给传教士以适当抚恤,态度不卑不亢,宽严甚为得体。学识渊博,聪颖过人,善书法,法宗欧、褚,笔意似欧阳询,名称一时,有碑帖行世。镇江金山“天下第一泉”即为其所书。能画,善设色花卉。在镇江知府3年任上,兴修水利,培养人才,政绩斐然。创办南泠书院(今镇江中学)。以兴办水利为急务,先后开凿塘堰近7000处,闸坝100余座。疏浚河渠,以工代赈,广建义塾等措施无不尽力施行。后因劳累过度,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春病倒,时当地发生蝗灾,亲自督捕于野,病情加重,在病床上仍念灭蝗事,同年秋丹徒、丹阳又遭大灾,一面请准截漕济赈,一面劝导绅商捐助救活20余万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调任苏州知府。因积劳过度,一到苏州又病倒。但仍抱病每天到谳局清理积案。同年冬,在一次夜间巡时感受风寒,终于一病不起。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病卒于任上,时年仅45岁。噩耗传至镇江,“士民皆欷嘘流涕”,并详列其政绩呈报督、抚请求上报朝廷。总督刘坤一、巡抚奎俊对其以实心行实政,视民事如家事,卓然有古循史凤上闻清帝诏允宣付史馆立传,以表循良。著有《王苏州遗书》等。

王仁堪自题联

西园翰墨;
北府旌旗。
——自题署府廨宅内门联

端木善于商战;
陶朱本是人豪。
——撰题自勉(行楷墨迹联)

文章西汉双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手书古名联自勉(行楷墨迹联)
  上联是夸奖司马迁的文章写得好;下联赞赏诸葛亮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下联“经济”,古人所讲的意在治国平天下。这与人们现在所理解的财政经济完全是两回事。古时人们对衣食住行、国家财国政等方面的内容,是用什么词来表达呢?最初是用“食货”来表示。《汉书食货志》对食货作了解释:“食”指农业生产;“货”指农家副业布帛的生产以及货币。此外,还出现了理财、富民、货殖等词。“经济”一词最初在《周易》一书中出现。“经”解释为“径”,即指阡陌(纵横的田地)。“济”字从水旁,解释为“渡”,即指渡水。“经济”两字的连用,最早见于隋代王通的《中说》(又名《文中子》)“礼乐”篇里的“经济之道”,原意是指经邦济世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的意思。至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一些日本学者在译英语Economy时,借用了古汉语“经济”一词,从而使它的含义发生根本变化,变成了专指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用词。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建议下,逐渐统一沿用日本学者的译法,从而使“经济”一词以新词的面貌在中国流传至今。

马骏初非凡眼识;
山开频得异书看。
——自述感题(手书行楷墨迹联)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空潭泻玉,古镜照神。
——自题述志(手书楷书墨迹联)

有时乐游,林听夫不;
无事闲坐,带系诸于。
——自题述志(手书行楷墨迹联)

王仁堪撰题联

委质江山如许国;
寄怀鱼鸟欲忘形。
——题江苏省镇江县海西庵
  上联“委质”,谓古代臣下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危不持,颠不扶,焉用彼相;
进以礼,退以义,我思古人。
——撰会馆课赋题《辅人无苟》(押“人”字韵)
  相传闽县王仁堪修撰会馆课,赋题《辅人无苟》,押“人”字韵云:“危不持,颠不扶,焉用彼相;进以礼,退以义,我思古人。”触阅卷者之忌,以竟体工丽,得置一等末云云。按:钱塘梁晋竹《两般秋雨庵随笔》“四书偶语”一则,有《拄杖铭》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晋竹道光朝人,时代在可庄之前,可庄赋句,殆构思暗合耶?又某说部云,当时阅卷者,为吴县沈文定,颇赏其寄托遥深,并无触忌之说。王仁堪之一麾出守,盖别有为。

王仁堪贺赠联

红叶稍头春正晓;
玉钩帘影月初生。
——贺熊庭先生花烛志禧(手书行楷墨迹联)

千古英雄浪淘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集北宋苏轼词句、古俗谚句赠江苏省镇江县金山寺寺僧秋岩方丈
  清光绪间,“状元太守”镇江知府王仁堪赠金山寺僧秋岩的这副对联,至今尚为人称道。上联集自(化用)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下联集自古俗谚句。作者集用名人名句,赞赠名山名僧,“瞻瞩非常,别一世界”。

随所遇时得静悟;
老于文者不陈言。
——赠瞿晓岩

福喜盈积,花叶壮茂;
仁德威应,鸾凤翱翔。
——赠少钦尊兄观察大人属(手书行楷墨迹联)
  上款署“少钦尊兄观察大人属书即乞正腕”。下款署“可庄弟王仁堪”。钤印:王仁堪印、公定父。

紫殿仙宫,霞骞鸟翥;
昆山汉水,玉润珠明。
——赠廉水

王仁堪撰挽联

此古之社稷臣,七尺能捐,执简终安天下计;
许我为忘年友,一缄尚湿,盖棺犹望眼中人。
——挽清吏部主事吴可读(柳堂)
  吴可读(1812-1879),字柳堂,号冶樵,清皋兰县(今甘肃省兰州市)人。性颖悟,善诗文。道光十五年(1849年)考中举人,由举人官伏羌(今甘肃甘谷)训导,主讲朱圉书院近15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10年职未动。咸丰十一年(1861年)丁母忧,归讲兰山书院。同治四年(1865年)春再入都,补原官。同治十年(1872年)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同年冬因劾成禄降三级调用。同治十二年(1874年)返里重讲兰山书院。光绪二年(1876年)起用为吏部主事。光绪五年(1879年)以死谏慈禧为太皇太后而废垂帘听政殉国,精通权谋的慈禧自知理亏,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的“大度”,假惺惺表示“吴可读以死建言,孤忠可悯”,决定赐以五品例赐恤,以平息人们的不满。著有《携雪堂诗文集》(其中《携雪堂对联》部分收联87副)等传世。按:吴可读(柳堂)以清穆宗奉安时自缢于逆旅中,遗疏争立嗣事,故二联皆及之。又余上华挽云:
  痛惠陵咫尺颜违,一死恋蓟门风雨;
  效文恪后先尸谏,孤忠壮秦甸山河。

王仁堪律诗联

矫若金羁脱玉骢,
惊人还我气如虹。
谁知旌旆悠扬意,(颔联上)
转在车箱闭置中。(颔联下)
肺渴更无千丈露,(颈联上)
步虚饶有五更风。(颈联下)
玉梅不道过三九,
一夕清尊未许同。
——《七律答弢甫同年》诗联

王仁堪合撰、应对联

三鸟害人鸦雀鸨;(佚 名)
四灵除尔凤龙麟。(王仁堪)
——王仁堪属对佚名酒客出句
  据《清稗类钞》载:京曹官公余宴集,辄于韩家潭伶家。有朵云者,寓斋尤精雅。一日,闽人置酒召客,酒阑,或为句曰:“三鸟害人鸦雀鸨;”鸦,谓鸦片烟。雀,谓麻雀牌。鸨,则指妓院之鸨也。沈吟久之,方苦无可属对,王可庄(王仁堪之字)太守即指案上绿毛龟而言曰:“四灵除尔凤龙麟。”盖麟、凤、龟、龙为四灵也。

贺赠王仁堪联

郡斋读书,借官地二亩;
江城如画,看烟树万家。
——叶大庄题赠王仁堪郡斋东竹篱茅舍
  王仁堪镇守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县)时,于郡斋东偏隙地小有结构,竹篱茅舍,楚楚可观。其同乡孝廉叶大庄明府赠以此联。叶大庄(1844-1898年),字临恭,号损轩,侯官县阳岐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下岐村)人。清同治十年(1873年)中举,援例内阁中书,改靖江(今江苏靖江县)知县。光绪八年(1882年)入张之洞幕府,办理洋务和军务。当时江南防务松弛,日军欲行偷袭。大庄撤“大蕺山灯塔”,迫使日军向英国保证“不侵犯长江”,江南始获安全。光绪十年(1884年)因丁父忧给假在乡,适逢中法马江海战,协力办团练,战后论功补用.同知,升知府。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出任邳州(今江苏邳县)知州。邳州常有水灾,大庄积极筹资运麦,及时赈济,所谓“冬抚贫户,春办工赈”,于是受灾的6社13营,逃者归,馁者得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亲自解运赈济物资于猫儿窝,冒雪渡河,忽狂风大作,船将倾覆,则镇静如常,劝慰大家说:“为着救民,就是死了,也死得其所”。井口占一诗:“晓雨春流利似泷,献花不借儿女窗。招魂我在猫窝里,门对长河入大江”。视死如归,幸而脱险,但自此积劳成疾,不久逝世,终年仅54岁。著有《礼记审议》、《闽中金石记》、《偕寒堂校书记》、《写经斋诗文稿》、《玲珑阁词》等20多卷,合刊为《玉屏山庄丛书》传世。其家“玉屏山庄”今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悼挽王仁堪联

以坚我山林肥遁之志,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此一关阴阳消长之机,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清国子监祭酒盛羲(昱伯)挽王仁堪
  原注:王可庄(王仁堪之字)受业于阳湖陆尔熙光甫。官京师日,梦至一处,陆高坐堂皇,见王,命坐其旁。案上遍堆册籍,约分三种,一曰“作难册籍”,二曰“平难册籍”,三曰“遭难册籍”。王随手翻之,见“平难册籍”中有一人名,王问是否侍郎继格(继格后放将军,已故),陆曰:“此系袁子才后身,继格尚嫌不配。”王欲翻“遭难册籍”,陆止之曰:“尔非此中人,无须阅看。”言未已,大声起于空际,有若雷霆,王遂一惊而寤。王后简放苏州府,因患疝而亡。祭酒盛昱伯羲挽以一联。上联末二句出《文选》,下联末二句出《荀子》,为一时称赏。(李伯元《南亭四话》卷五《挽王可庄联》(大东书局1925年印本,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年1月第1版,P.339.)

廉吏可为乎?只留半壁图书,与两袖清风,分贻儿辈;
老夫既耄矣!剩有病中涕泪,随大江流水,沥到君前。
——清江苏学政黄漱兰学士挽王仁堪
  原注:王可庄(王仁堪之字)先生,由殿撰简放知府,殁于苏州郡守之任,身后无余赀。黄漱兰学士挽以联。

纪念、题泳、嵌典王仁堪联

五科五状元,金木水火土;
四川四等位,公候伯子男。
——佚名撰清代五名状元姓名偏傍巧对
  时人将清末同治七年到光绪三年(1868-1877)的9年间,先后考中状元的五位名人:戊辰状元洪钧、辛未状元梁耀枢、甲戌状元陆润庠、丙子状元曹洪勋、丁丑状元王仁堪,五人之姓名的偏旁名,适合五行,于是有人编撰了这一副五行巧对。下联说四川旧有:公侯伯三爵,鲍武襄超始封男爵,又封子爵,以一人而兼两爵,五等之封全矣。(李伯元《南亭四话》卷五《五行对》《篆书联》大东书局1925年印本,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年1月第1版,P.295)

水木湛清华,金焦而外,又益名区,却忆向岁经营,江友风流贤大守;
春秋多佳日,簿领余闲,偶来游眺,犹记故乡仿佛,济南潇洒大明湖。
——丹徒县知县王芝兰题江苏省镇江县天下第一泉鉴亭(由王仁堪知府所建)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镇江县金山以西一里之遥。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中泠泉水自唐朝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称“南泠泉”。中泠泉上岸后曾一度迷失,后来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并拓地40亩,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柳荷相映,十分秀丽。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池旁由王仁堪知府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策河者三,命农者三,建学校者三,既复揽英接秀吐握者三,政报三年,公署上上考而公且去;
簪花第一,饮泉第一,守江山第一,故应捍患御灾治平第一,化先一郡,民皆皞皞如而民不庸。
——赵铭辛题江苏省镇江县王仁堪知府颂德碑(36+36=72字)
  王仁堪知府自镇江移任苏州去后,镇江县民众立碑颂其德。邑人赵铭辛为颂德碑撰此长联以纪。按:出幅皆纪守郡时治行,犹若为人所易企,至对幅三个第一,非王仁堪知府莫能当,信为天造地设之笔。

附录一:【贺、挽王仁堪之父(封翁)(太淑人)

程母授书,至东京党锢传,慨然叹曰清流此辈;
魏女学道,得南岳真形图,见者以为神仙中人。
——清闽县县令顾殅谷贺王仁堪之母周太夫人60岁寿诞

太行匹马奔丧,五日而来,有子如斯,先生不死;
沧海横流抗论,千秋之上,其人不作,吾辈焉依。
——清国子监祭酒盛昱挽王仁堪之父封翁(古时尊称做官者的父亲)
  盛昱(1850-1900),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伯熙,又作伯希、伯羲、伯兮,号韵莳、伯蕴、意园,满州镶白旗人。以早慧而著称。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历官编修、侍讲、侍读。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国子监祭酒。清宗室学者,诗文、金石均负时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去世,终年仅50岁。著有《成均课士录》、《移林馆金石文字》、《郁华阁遗集》等传世。按:时王可庄(王仁堪之字)正视学山西,闻封翁殁京邸,自晋5日行1100里奔丧,出幅盖实纪。

随秦晋蜀使节归来,依然裙布荆钗,不愧文勤家法;
有子孙曾英材继起,看取召棠郇黍,曾留吴会名区。
——清末著名古文字学家俞樾挽王仁堪之母周太淑人(古时尊称做官者的母亲)
  作者自注:太淑人为王仁堪太守之母。其始归也,及事祖舅文勤公,随宦历秦、晋、蜀,而荆布如寒素。晚年子孙森立,长君可庄以进士第一人出守镇江,移守苏州,皆有惠政,至今遗爱犹存。
  附注:趣谈古今对女性的称谓。母亲是高尚而伟大的,故人们对母亲的尊称、敬称也多。清朝《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陆游《家世旧闻》称庶母为“支婆”。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等。“夫人”一词,是对别人妻子的尊称。她的名称还随丈夫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变化。《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可见古时人的等级之森严。后来更发展到“轶官即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之说,所谓“夫贵妻荣”是也。七阶就是:“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这些名称各有取义,如“夫”,扶也;“淑”,善也;“恭”,敬也;“宜”,当也;“安”,和也;“孺”,雅也。如系“父殁母存”,则加“太”,即“太夫人”、“太淑人”等。称对方的妻子有“令阃”、“太太”,称自己的妻子有“细君”、“故剑”、“发妻”、“内助”、“中馈”,谦称有“贱内”、“糟糠之妻”等。如今,称已经订婚尚未结婚的女友为“未婚妻”。尊称别人家的女儿有“千金”、“令媛”、“女公子”。称被抛弃的女子为“道旁苦李”,温柔的年轻女子为“软玉温香”,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小家碧玉”,当世无双的美人为“绝代佳人”,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为“妙龄女郎”,有文采的女子为“扫眉才子”,才华横溢的女子为“石栉进士”。形容轻狂娇艳的女子为“治叶倡条”,能心领神会的女人为“解语花”。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和俗称有“姑娘”、“闺女”、“妮子”、“妞儿”等等。

附录二:【王仁堪轶事、趣闻】

巧中状元
  清光绪二年(1876年),福建举子王仁堪入京会试,未能取中,落第之后,福建举子都为王仁堪惋惜。实因王仁堪学识渊博,聪颖过人。众人都以为此科状元必为王仁堪。谁知王仁堪竟未能取中。之后,当众人得知新科状元为曹鸿熏力时,纷纷为王仁堪鸣不平。而王仁堪居然满面春风,神采飞扬。众人不禁纳闷:这曹鸿熏力得中状元,王仁堪为何如此高兴?尤其令人想不到的是,王仁堪还刻了一方私印,印上四个字,“落第状元”。一时之间,众举子议论纷纷。第二年恰逢丁丑恩科,王仁堪在会试、殿试之后,独占鳌头,得中状元。由于此前王仁堪刻了“落第状元”印,而此番果然得中,于是“落第状元”的故事,在京中传了开来。一天,王仁堪大宴福建同乡。一个同乡问王仁堪,能否将当日所刻“落第状元”印的原委告诉大家。
  王仁堪这才将事情从头道来。原来王仁堪落第后,将此前几科状元姓名加以玩味,发现了一个问题:依照年月顺序,此前有三位状元。同治七年状元为洪钧。同治十年状元为梁耀枢。同治十三年为陆润痒。而光绪二年状元则为曹鸿熏力。王仁堪将四位状元的姓名仔细玩味之后,发现四人姓名的字内藏有“金”、“木”、“水”、“火”等字形。洪钧的“钧”为“金”字旁,梁耀枢的“枢”为“木”字旁。陆润痒的“润”为“水”字旁,曹鸿熏力的“熏力”,其左旁下有四点,意味着“火”字。有趣的是,四人姓名字内独少“土”字形,否则便可合成“五行”。而王仁堪的“堪”字为“土”旁,“王”字去掉上面一横,也是个“土”字。王仁堪字“可庄”,其“庄”字内又有一“土”字。因此王仁堪以为自己姓、名、字内共有三个“土”字,可谓得“土”独厚,所以下科状元必能得中。因此,制一方“落第状元”印。众人听罢王仁堪的一番表白,不禁连连称赞,想不到王仁堪“落第状元”四字竟藏有如此玄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