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学勤:青铜器和金文最低限度阅读书目

 Susie3972 2015-11-23

青铜器研究既然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有着相当长久的历史,自然积累有大量的文献和材料,而有关论作又正在与日俱增,其数量的繁多,早就使读者目不暇给。上个世纪,胡适先生等曾编写“国学最低限度阅读书目”,这里仿其先例,列举一批关于青铜器和金文的最低书目,或许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通论青铜器的专著,最有名的应推容庚先生的《商周彝器通考》。这部书虽早在1941年问世,从内容的广博精审来说,迄今还罕能比肩。《通考》最近有了新版,容先生的弟子曾宪通先生做了详细说明和评价。

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修订本),是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教材,为学习青铜器者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基础。篇幅更大的是朱凤瀚主编的《古代中国青铜器》,目前正在增补,不久印行的新版内容将更丰富和及时(编按:本书现已出版,名为《中国青铜器综论》)。日本学者林巳奈夫有《殷周青铜器综览》,共三大卷,特点是广收流散材料,颇有不易见到的。

金文著录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殷周金文集成》,称为集大成当之无愧。此书有十八册,于1994年出齐,最近又出了新版,有所增补。考古所另有《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并十八册为六卷,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一书,也有裨于《集成》的使用。

台湾严一萍主编的《金文总集》,体例与《殷周金文集成》相似而收器较少。两书对勘,可用季旭升主编《<金文总集>与<殷周金文集成>铭文器号对照表》。

《殷周金文集成》未及收录的材料,刘雨先生与卢岩编有《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又与汪涛编有《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在台湾则有钟柏生先生等的《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响汇编》。这几种书尽可能收入青铜器图像,是和《集成》、《总集》不同的。

金文的著录表,以前最好的是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但该书成于《集成》以前。近刘雨等编著的《商周金文著录总表》已经出版,是便于学者的好消息。

金文的文字编,容庚先生的《金文编》为权威之作,最后的版本是1985年的第四版。其后有几本书加以补订,最新的是严志斌《四版金文编校补》。即对于初学来说,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很够用。

《金文编》以所谓图形文字列为附录,近日王心怡女士则专编成《商周图形文字编》,可称别开生面。

有关金文的工具书还有很多,这里只举两种特别有用的:

一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新出金文分域简目》。这本书将有铭文器物按照出土地点分列,并把柯昌济《金文分域编》等旧有记录附在卷末,对于金文与地区关系的研究非常有益。只可惜书出在1983年,很希望有人接续这项工作。

另一种是吴镇烽先生的《金文人名汇编》,初版印行于1987年,2006年出了修订本。书中对每一个人名均说明其时代,描述其身份,不仅便于查检,也为今后研究提供了许多启示和线索。

通释金文,即对金文作系统考释的书,较早最著名的是郭沫若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须用1958年重印本(有新影印版)。较后的可举出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可参看唐复年《<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器影集》)。日本白川静的《金文通释》也多有新见。

学读金文,现在最好用马承源先生主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前述季旭升《<金文总集>与<殷周金文集成>铭文器号对照表》也附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器号对照。

至于青铜器、金文方面的论著,数量浩繁,有些不易寻觅。好在不久前出版的《金文文献集成》多有收录,其间有的甚至是多年积学的人也未必读过的。

要查这方面的论文,可用孙稚雏《青铜器论文索引》。该书下限到1982年,接下来有张憋铭、张仲立《青铜器论文索引》,包括1983至2001年。后面这部索引有厚厚三册,充分反映出由于学科发展,论文大为增多。

索引的编纂当然会滞后于论文的出现。为了寻找近期发表的论文,一个办法是利用中国考古学会编的《中国考古学年鉴》。《年鉴》到现在已经出版到了2007的一本,应该说是够及时的。其中“考古学书目”和“考古学论文资料索引”都专辟有青铜器及金文部分,册末“新发表古代铭刻资料简目”也有金文专项,查起来十分方便。

以上所说,涉及的青铜器和金文主要是先秦的,这是由于传统上青铜器研究重点在商周,秦代以下,特别是汉代器物尽管众多,也有不少铭文,却长期受到冷遇。容庚先生曾有鉴于此,继《金文编》作《金文续编》,专收秦汉文字,并纂著《秦汉金文录》,而实际上这一偏向至近年才有扭转。

秦汉金文的著录有孙慰祖、徐谷甫的《秦汉金文汇编》、徐正考的《汉代青铜器铭文选释》。徐正考还有专著《汉代铜器铭文研究》和《汉代铜器铭文文字编》,后修改合编为《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一书。专门讨论汉代青铜器的,还有吴小平《汉代青铜器的考古学研究》。

铜镜性质特殊,时代也下延得非常晚。了解铜镜,应先读孔祥星、刘一曼两先生的《中国古代铜镜》和《中国铜镜图典》。这些年,公私收藏的铜镜迅速增多,美不胜收,已经有多种图录出版,然而至今没有总汇性的著录,拟议中的铜镜文献集成和索引也尚未实现,不能说不是憾事。

《商周彝器通考》有“拓墨”一章,是容庚先生的卓识。研究青铜器,不懂得墨拓技术是不行的。有关这方面,建议去读马子云先生《金石传拓技法》和纪宏章先生《传拓技法》。这两书作者都是见多识广的技术专家,书虽简明,却极精要。

关于青铜器的修复,也是研究者必须了解的。富有经验的赵振茂先生曾受故宫博物院吴仲超院长之嘱,著有《青铜器的修复技术》,值得细读。贾文忠《古玩保养与修复》书中的有关部分,也有重要价值。

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青铜器研究这一学科分支还缺少一些大家需要的书:

首先是青铜器发现和研究的历史。甲骨学已经有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一类的书,却还没有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青铜器和金文的研究史。白川静《金文通释》卷五第一至四章有“金文学史”,仍较简略。

其次是规范化的青铜器研究名词。目前论作中使用的名词纷乱歧异,很需要研究和审定,这当然是很繁难的工作。与此有关的,还有青铜器名词的翻译,现在可参用王殿明、杨绮华《汉英文物考古词汇》中的“青铜器”部分。

以上内容摘自《紫禁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