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修身亦长寿

 xiaoyao110 2015-11-23

      俗话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可以调节人们的心理,对身心健康极有好处。
      心理学家认为,一本好书,因其构思精巧、文辞优美、格调高雅、意境深远,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产生多种心理效应,如启蒙解惑、荡涤肺腑、陶冶情操、宁神忘忧等。生理学研究证实,人的大脑若不利用就会萎缩,功能就会降低,而大脑的衰退可以加速其他器官的衰退。尤其是老年人,离退休之后,如果无所事事,一天“三饱一倒”,单纯在家养老,更容易忧心忡忡,产生孤独,从而加速衰老。读书,可以摆脱精神上的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也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愉悦快乐的时光。与书交朋友,进入书中的角色,就会达到忘我的境界,现实中的那些烦恼、忧愁、郁闷及种种不快都会随之烟消云散。在读书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各种知识,而且还会获得快乐的心情,使人身心愉悦,精神充实,益寿延年。
      所以,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倡导读书,都知道读书修身益寿的道理。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常言:“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他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清代著名戏剧家、养生家李渔也深有感触地说:“予生无他癖,唯好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除。”他读书读出了延年益寿之道。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即使到了最文明的时代,读书仍将是最大的乐趣,书能使受益者逢凶化吉。高尔基认为:“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这些名人无不在说明读书有益修身养性。生活中,凡是喜欢读书、勤于用脑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是长寿老人。季羡林活到98岁,冰心活到99岁,而文学泰斗巴金,则是在101岁时才寿终正寝……
      因此,老年人最好多读书,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既使自己修身,又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读书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