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患沟通:好医生要让病人听得懂

 炉火纯青悟 2015-11-23

医患沟通是医生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有很多医生并不擅长跟病人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过多专业术语, 让病人听不懂,或是把风险谈得太重,导致一部分病人拒绝治疗,有些干脆避谈风险。但医疗不是万能的,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会引起病人对医生的极大误解。好的医患沟通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配合医生治疗,而且在万一出现状况时,能尽量减少病人对医生的误解。现在,我们就以膝关节置手术换为例,看看张中南教授是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的。

您今年多大岁数了?看着这么年轻。(一句简单的问候或夸奖使病人放松下来)

您用力握下我的手,使劲,用最大的力气握。再掰掰手腕,看看谁劲儿大。来,再咳嗽两声我听听。(初测心肺功能,评估治疗承受力和恢复速度)

您心脏怎么样?有什么其他病没有?牙疼不疼?有妇科病没有?有脚气没有?有痔疮没有?(询问了解治疗禁忌症)

我来跟你说一下你这个病好不好?你这个病,把X光片往这一放就很清楚了。你看,上边这个白色的是大腿骨,下面白色的是小腿骨,中间这有条黑色的缝。(用图像说明疾病和原因)

你看这个黑色的缝有什么特点?(引导病人看出黑色缝隙变小)你的病就是由于这个缝变小造成的。这个缝是什么呢?它是一层软骨,就是我们平时啃骨头能看到的那层白色发亮的脆骨。这层软骨就像包住大腿骨和小腿骨的一层保护膜,这个膜越厚,缝隙就越大。但你看,这边的缝还有,说明这边的保护膜还很好,让你走路的时候不会骨头碰骨头,所以就不会疼。而另一边这个缝没有了,说明这层保护膜怎么样?说明保护膜已经没有了,所以你一走路就骨头碰骨头,就会疼。而且你疼的时候是在内侧的位置疼,因为这个位置的保护膜没了。

那应该怎么治疗呢?最理想的情况是让你这层保护膜再长出来,可是人类现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它一旦坏了,就永远都长不好了。那我们还能怎么办?你如果想从根本上治疗这个病,只有一个办法,就需要用人造的保护膜,来代替你原来的保护膜。(形象地解释治疗的依据)

但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并不是把你的整个关节都换掉,它仅仅是把这个表面给你修好之后安上一个新的人工保护膜,让你不再骨头碰骨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工膝关节置换,它仅仅是把你的骨头表面换掉,明白了吗?(形象的说明治疗方法)

这个手术看起来挺大,但实际上这个手术恢复起来还是很快的。一般来说,手术后2-4小时之后你就能站起来了,就能走几步了;手术后你需要进行一个康复训练,系统的康复训练,经过这个训练,你应该在2个星期左右,就能不用拄拐自己走了;到了3个星期左右你应该能够上下楼,而且能够小跑,还能跳一跳;到了3个月左右你就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就看不出你做过手术了;6个月左右,你就可以出去旅游啦、爬山啦,都可以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这样,但是有99%的病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恢复速度。(介绍治疗后的过程和常见效果)

这个手术也会像其他任何外科手术一样,也可能出问题,比如手术中的麻醉出问题、手术后膝盖发炎了、或者给你安装的保护膜又松动了等等,都有可能。(介绍治疗的副作用或风险)

但是这些所有情况加在一起,发生的概率不超过1%,100个人里面可能有1个。也就是说你做完这个手术后膝盖越来越差、还不如不做的可能性小于1%。(介绍副作用或风险的发生率)

如果不做这个手术呢,你这个腿也会越来越坏,这个可能性是多大呢?是100%,跑不掉的。(介绍其他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或风险的发生率)

一个是做,可能会越来越坏;不做,也可能越来越坏,但是做了变坏的可能性是1%,不做变坏的可能性是100%。所以说对比做与不做,都有坏处,但是哪个坏处更大呢?不做的坏处更大。(比较不同治疗间风险或副作用的发生率)

还有,你做的话帮你彻底治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是99%。可是你要不做呢?治好的可能性是多大?是0。(介绍并比较不同治疗的有效率或治愈率)

所以做的好处比不做的好处要大,做的坏处比不做的坏处要小,所以建议你做这个手术。(总结利弊权衡,明确治疗建议)

就像我们吃药的时候,会看到绝大多数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为什么有副作用我们还要吃药?就是因为虽然药物可能会存在副作用,但是这个概率很小,而不吃药治不好病的概率却很大,所以说医疗总会有风险,但是我们要权衡利弊,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

那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主动询问并详细回答病人的所有问题)

病人:这个人工关节可以用多长时间?

像这种进口的人工关节,一般可以使用20年-30年,甚至可以用到50年。它的主要问题不是磨坏,而是松动。比如你骨质疏松了它会松、发炎了它也会松,这个跟关节的本身寿命没有关系。现在根据基本的测试它的寿命是30年到50年。

医生在与病人谈话过程中,和蔼亲切的态度可以使病人放松,并对医生产生信任,医生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应该多采用图像对照和形象比喻的方法来解释说明。现在,很多医生为了保护自己,在与病人谈话中,用了大量篇幅介绍诊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很少谈及诊疗可能产生的好处,也很少对不同诊疗方案的利弊进行清楚的比较。临床医患纠纷证明,这样做并不能保护医生,而且导致很多病人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甚至拒绝诊疗。因此,医生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用临床研究的真实数据,来帮助病人比较各种诊疗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使病人能够清楚的了解诊疗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顺利的接受诊疗意见,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各种状况,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对医生的误解。

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要求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1.一个技巧。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3.三个留意。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剌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

5.六种方式。 就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实物对照形象比喻沟通。

(二)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此类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在晨会交班中,除交医疗问题外,可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不满意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的作好沟通工作。并记录在晨会记录本中。

2.交换沟通对象:在某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可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其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

4.先请示后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

5.协调统一沟通:论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行医不易,且行且珍惜
  上联:一个医生两部手机三餐不定只为四季手术搞得五脏俱损六神无主仍然七点起床八点查房约了九个病人十分辛苦
  下联:十年经验九科轮遍八面楚歌忙得七窍生烟到头六亲不认五体投地依旧四方骂名三更加班只为二个臭钱一生劳碌


【分享是一种美德,阅读是一种智慧,转发是一种动力,欢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感谢您的支持!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