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症。病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转变而成,或弃咽部及其邻近器官的炎性病灶反复发作所致。致病菌以变形杆茵、绿脓杆菌为常见,次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本病属于中医“脓耳”范畴,为慢性虚证,多由急性脓耳演变而来。正气虚弱或久病体虚,正气不胜邪毒,邪毒留恋,兼以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停聚,泛溢耳窍,清阳难升,浊阴不降,耳脓多而稀薄。若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而致肾元亏损,骨质松脆,不堪脓耳湿热邪毒之腐蚀,骨腐成脓恶臭,甚则引致邪毒内陷,形成脓耳变证,均为危证。脓耳治疗有内治外治之分,内治重在健脾渗湿,托毒排脓,若邪毒内陷或引动肝风,须清营凉血,解毒开窍,平肝熄风;若为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应培补肾元,去湿化浊,配以活血祛腐之法。外治法多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祛腐生肌作用的药液滴耳。(张青)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
|
来自: 昵称11739632 > 《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