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 脑性瘫痪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3
 3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指一组与先天性或与分娩过程相关的大脑疾病及损伤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抽搐等症状。

    3.1   诊断依据

    3.1.1   多见于早产儿。

    3.1.2   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瘫痪。

    3.1.3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都有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并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3.1.4   体检有相应的异常体征,姿势反射异常、病理反射、畸形等。

    3.1.5   CT、MRI可发现脑组织异常。

    3.2   证候分类

    3.2.1   肝肾不足:  单瘫、偏瘫或全瘫、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急躁易怒或多动秽语。舌质红,脉弦或细。

    3.2.2   脾胃虚弱:  四肢萎弱,手不能举,足不能立,咀嚼乏力,口开不合,涎流不禁,面色萎黄,神情呆滞,智力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消瘦,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

    3.3   治疗方案

    3.3.1   辨证施治

    3.3.1.1   肝肾不足证:  补益肝肾,舒筋活血, 如补肾经,揉气海, 按揉百会,按揉脊柱, 揉脾俞、肝俞、肾俞,捏脊等。上肢瘫痪者,按揉肩髃、肩髎、臂臑、曲池等穴,拿上肢,搓上肢,配合上肢的各项被动运动;下肢瘫痪者,按揉环跳、居髎、承扶、委中等穴,   臀部及下肢,配合下肢的各项被动运动。

    3.3.1.2   脾胃虚弱证:  健脾益气,舒筋活血,在肝肾不足证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加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操作。

    3.3.2   其他疗法

    3.3.2.1   针灸:  以水针等为主。

    3.3.2.2   康复训练:  有利于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3.4   注意事项

    3.4.1   以预防为主,做好产前保健及新生儿期的预防。

    3.4.2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4.3   要求家长在患儿治疗期间配合做好功能锻炼。

    3.4.4   加强患儿的心理卫生教育。


    3.5   疗效评定

    3.5.1   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3.5.2   好转:  症状改善,运动功能明显好转。

    3.5.3   未愈:  症状、运动功能无改善。

    3.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尚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