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 带下病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3
30    带下病


    带下病是因湿热、湿毒,或脾虚、肾虚等所致,以带下呈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0.1   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妇科病证诊疗常规?带下病》。

    30.2   证候分类

    参照《中医妇科病证诊疗常规?带下病》。

    30.3   治疗方案

    30.3.1   辨证施治

    30.3.1.1   脾虚湿注证: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取带脉、足三里、脾俞、阴陵泉等穴。

    30.3.1.2   肾阴虚证: 益肾滋阴,清热止带,取带脉、太溪、白环俞、三阴交等穴。

    30.3.1.3   肾阳虚证: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取带脉、关元、天枢、太溪等穴。

    30.3.1.4   湿热下注证: 清热解毒,渗湿止带,取带脉、行间、阴陵泉、阳陵泉等穴。

    30.3.2   其他疗法

    30.3.2.1   耳针: 取内生殖器、三焦、肾、脾、胃、内分泌等穴,用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穴位。

    30.3.2.2   穴位激光照射: 取内生殖器、带脉、次髎、白环俞、血海等穴。

    30.3.2.3   中成药: 选用三妙丸、愈带丸、龙胆泻肝丸、知柏地黄丸等。

    30.3.2.4   外洗药: 中西药物坐浴或阴道冲洗。

    30.3.2.5   阴道用药: 若系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者,可用抗滴虫或抗霉菌药局部治疗。

    30.4   注意事项

    30.4.1   对带下病应做好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查找引起本病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0.4.2   带下伴阴痒,或由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或因宫颈糜烂所致者,应重视局部的治疗。

    30.4.3   由宫颈中、重度糜烂引起的带下病,局部用药恐难以治愈,应采用电烫、激光或冷冻、微波等方法治疗。

    30.4.4   对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的阴道炎治疗后要复查。如霉菌、滴虫性阴道炎在经期易复发,所以应在经后复查,即使找不到滴虫霉菌,亦应再治疗7~10日,以资巩固。

    30.4.5   切断感染途径。治疗期间避免房事,每日换内裤并用开水泡洗晒干,对反复不愈的滴虫性阴道炎者,应检查男方有无滴虫,若有应同时治疗。有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感染者,男女双方须同时进行治疗。

    30.4.6   对系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带下病,则应针对各种不同病原体内服相应的西药。

    30.5   疗效评定

    30.5.1   治愈: 阴道分泌物之量、色、气味、质均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30.5.2   好转: 阴道分泌物之量、色、气味、质及诸症减轻。

    30.5.3   未愈: 诸症无变化。

    30.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4条,第24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3条,第19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