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 胸痹心痛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3
 8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是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8.1   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疗常规?胸痹心痛》。

    8.2   证候分类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疗常规?胸痹心痛》。

    8.3   治疗方案

    8.3.1   辨证施治

    8.3.1.1   心血瘀阻证: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取心俞、膈俞、内关、通里、膻中等穴,均用泻法。

    8.3.1.2   寒滞心脉证:  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取心俞(灸)、厥阴俞(灸)、内关、郄门、巨阙等穴,均用泻法。

    8.3.1.3   痰浊内阻证:  化痰泄浊,通络止痛,取丰隆、内关、间使、巨阙、心俞等穴,均用泻法。痰浊化热加曲池、合谷等穴,均用泻法。

    8.3.1.4   心气亏虚证: 补益心气,通络止痛,取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通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

    8.3.1.5   心肾阴虚证:  滋补心肾,通络止痛, 取心俞、肾俞、厥阴俞、内关、阴郄、太溪等穴,均用补法。

    8.3.1.6   心肾阳虚证:  温补心肾,通络止痛,取心俞、肾俞、气海等穴,均灸法。内关、郄门、三阴交等穴,均用补法。

    8.3.2   其他疗法

    8.3.2.1   灸法:  取心俞、至阳、膻中、内关等穴,艾条灸或麦粒灸。

    8.3.2.2   耳针:  取心、神门、皮质下、交感、肾、缘中、肝、脾、肾上腺等穴。耳针或王不留行籽埋穴。

    8.3.2.3   穴位注射:  取心俞、厥阴俞、郄门、膻中等穴,选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穴位注射。

    8.4   注意事项

    8.4.1   针灸疗法对缓解或减少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疗效。若针灸效果不佳,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加重时,应及时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

    8.4.2   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切忌暴饮暴食,忌烟酒,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

    8.5   疗效评定

    8.5.1   治愈:  症状消失,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8.5.2   好转:  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有改善。

    8.5.3   未愈:  主要症状及心电图均无改善。

    8.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5条,第6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1条,第32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