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的内功、外功和惯性

 江中一孤叟 2015-11-24

导 言:武侠剧中我们总能看到修炼武功时,有内功修炼和外功修炼之分。且相应的内功层次对应着相应的外功招式,当内功修炼和外功修炼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成为令人敬仰的武林高手。那么我们书法中是否也存在着“内功”和“外功”呢?

这里的“内功”彷如一种指导思想,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去学习书法;而“外功”则是按照着这个指导思想去具体落实。然而“内功”和“外功”是如何连接起来,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是不是就需要书法惯性?让它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内外功相连?且让我们看下面叙述。

书法的内功、外功和惯性

颜真卿《刘中使帖》节选

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同样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一样,由于我们不同的生理习惯(比如手、臂等身体部位的合理动作),不同的实践经验、感知能力等,这就形成了我们在书法方面不同的书写惯性,也可以说是不同的自我风格。而书法造诣的高低取决于书法惯性的高低。

书写惯性拥有六大属性:

传承性:书法中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道等都是先从古传承至今,后人在其基础上吸收、判断和取舍,最终通过书法惯性得以传承。

稳定性:书法惯性一旦形成,由于存在自身排斥其它惯性进入,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自我风格的可识辨性。

封闭性:书写惯性是经过长时期并且刻意的去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要经过筛检,去存一些方式、方法,如此书写惯性才能纯粹和单一,表现出封闭性。如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风格独特,封闭性强;

书法的内功、外功和惯性

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卷》题诗

开放性:量变会引起质的改变,质变又会引起新一轮量的改变。当我们的视野不断开阔、境界不断提升等的时候,书法作品也会跟着改变;

时序性:汉字是由一笔一划组成的,书写时有一定的顺序,我们用毛笔按照一定的笔画顺序完成一个个字。这就是它的书法惯性的时序性;

动态性:贴上的字是静止的,但字的时序性有了,书写时必然导致字“动”起来了,突出了书写的过程,传递出了书写技巧及精神内涵,展现出书法的生机活力。比如说篆、隶、楷的线条相对迟重,透出一种比较隐晦的感觉;草书线条比较飘逸,则感觉更加洒脱张扬。

书法的内功、外功和惯性

米芾 《彦和帖》 行草书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或优化我们的书法惯性,创作出更多的怡情作品呢?

一、继承与取向

1、确定方向。方向对了,事半功倍。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追求等选取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向。这样练起来不仅掌握的好、快,而且身心愉悦。

2、培养方法。亘古不变,还是从读帖和临摹开始。因为书法惯性的培养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需要首先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及对激发的学习。当我们经过大量的练习、积累,达到心手相应,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培养自己的风格,这样书法惯性就成立了。

3、优化书法惯性。一旦书法惯性形成,随之它的封闭性也是有的。但流水不腐,想要作品富有生命力、更上一层楼,那么必然要打破它的封闭性,不断为其加入新鲜的元素。

4、多种书法惯性。不同书体不同的书写惯性。为丰富艺术的表达,需要多种的书写惯性,但个人要有主有次掌握书写惯性,将主的书写惯性作为基调,次的书写惯性作为辅助。比如颜真卿的行书,楷书的主基调都是在统一的大的书写惯性上。

书法的内功、外功和惯性

南宋忠义堂本颜真卿《裴将军诗》节选

5、功夫与天然。也就是说有了“内功”口诀了,我们的“外功”还必须过硬,让内外功相衬。所以平日要不断的练习去提高技艺,强化表现手法,以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以艺术的感知能力引导练习,如此成为“书”中高手。

二、创作条件与书写惯性的契合

古今生活环境不同,但都取舒心环境为宜。这样创作者可以静心的挖掘内心情感,投入创作。

三、工具与书写惯性的优化

培养书写惯性,对工具也是有要求的。这里注意两点:一是选对工具,就是什么样的书写惯性用什么样的工具,以期达到最理想的结果;二是选择熟悉的工具,避免书写时手与工具、手与心、心与工具之间矛盾,影响发挥。

书法的内功、外功和惯性

四、从临摹与创作谈书写惯性的培养与优化

1、书法临摹。临帖时,着重体会笔画的起止、空间搭配,突出内在的书写,整体呈动态特征;摹贴时重在经营位置,追求外在的形似,呈静态特征。这一静一动便于找出并把握艺术规律,建立书写惯性。

2、书法创作。在临摹的基础山形成了书法惯性,慢慢的就可以开始了书法创作,因为书法惯性已然形成自我风格。此时,书法惯性服务于书法的创作。

从刚起步时临摹静态碑帖,到动态的书写、技艺的书法惯性形成,到自我书写惯性发挥创作功能,创作出静态作品。书法惯性起了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宋人苏轼说过“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简洁的说出书写惯性可在无意识状态下更好的发挥。无意于佳,在于让更多精力用到与书写本身无关的情趣培养上,在书写的时候,下笔不安排,随机生发,通过潜意识书写,激发书写惯性而又不为其所囿。常常会由意外之笔引发意外之“意”,一幅精彩书法作品往往就此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