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

 子晓_18 2015-11-24

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

                 ——例谈小学科学课材料的准备及需注意的问题

王文斌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小学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俞伯军老师曾说:“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的确,很多一线科学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没有好的材料,再优秀的科学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绝对上不出精彩的科学课!一堂科学课有一套好的材料,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少走很多弯路,是成就一堂好课的关键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是好的材料呢?其实好的材料就是我们科学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有结构的材料”,即教师为某堂课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的科学教师普遍反映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实验材料的准备难。经常可以听到科学教师抱怨自己成了采购员:今天买蔬菜,明天买水果,后天买油盐酱醋以及各种饮料。虽然买一次不过几块钱的事,但日积月累下来对科学教师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又不好意思向学校开口报销。有时教师还得成为拾破烂的,在办公室里堆满了拣来的、讨来的瓶瓶罐罐。上课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果让教师包办,着实是让科学教师劳民伤财;完全让学生自主准备材料,又太盲目,会造成材料结构性不好,或者就是材料忘记带。虽然有些学校订了科学学具袋,又有科学工具箱,但学具袋、工具箱中的实验材料很多都不齐全,有些甚至不能用。

如何准备一套好的材料,让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如鱼得水地利用这些材料,从而上出精彩的课?如何让科学教师在材料准备中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以下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小学科学课材料的准备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用足用好现成的材料

据了解,目前科学教师可以利用的现成材料主要包括科学工具箱配套材料、学生科学学具袋材料和原先常识课留下来的一些配套仪器。毋庸置疑,工具箱和学具袋的材料大多还是适用于对应的科学课的,如原先工具箱中的小缆车,坚固耐用,可以拆卸、组装,而且一车多用,《运动和力》单元好几课都要用到它。又如《浮和沉》单元要用到的大小一样的塑料球和可以改变体积的圆柱块,这些材料必须是专门制作,让教师自己准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如学具袋中的小杠杆,小巧易用,很受学生欢迎。对上述材料,教师要充分地用足用好,让它们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能。另外,原有的常识课仪器有些还是比较适合新教材的,如磁性实验盒、沉浮实验盒、声学实验盒等,对于这部分材料我们首先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做到心中有数,免得重复整备。如铜球的热胀冷缩装置拿来就可直接用在科学课上,又如《浮力》这一课做泡沫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实验,由于500毫升的烧杯刻度太大,很难显示水面上升的多少,有一个教师就在烧杯上贴上白纸,画出了更细、更精确的刻度线,适当地改进后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至于磁、声、电、沉浮等各类实验盒,在整理时只要结合科学教材适当增减一些材料,还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在充分利用现成材料时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教育学生爱惜这些材料,告诉他们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是损坏一个就减少一个,是工厂定做的,商店买不到,如不按规定操作引起损坏必须赔偿。其次是每一课的材料使用完毕后,教师要养成及时整理的习惯,该清洗的清洗,该进仪器室的进仪器室,可以减少材料的遗失和损坏。

二、巧手制作缺失的材料

尽管有工具箱和学具袋,而且每年都在增订,但工具箱和学具袋中的材料也有不少问题,学生人手一个的学具袋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不够皮实、易损坏;二是材料不够全,三是有些材料和教材的实验对应不起来。而工具箱最大的问题是材料不全,有些实验无法做。为此,科学教师如果能结合教材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工具箱中缺失的材料,就能使你的科学课堂事半功倍、更有成效。如《地球的运动》单元《证明地球在自转》一课,证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要把装着摆的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圆盘就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为了保证它能能自由转动,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学校废弃的圆凳面,在下面安装三个万向轮,就可以自由转动了,效果很好。又如《地球在公转吗》一课,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恒星之间的视差,由于要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教师就可以自制一副恒星视差观测仪:用两根木杆做成“T”型,横杆上标上刻度,中间挂一颗塑料“星星”,再准备一根竖杆,顶部也挂一颗“星星”,视差观测仪就做成了。再如一位老师执教《在星空中》一课,让学生建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她采用了全新的材料:是木板下挂LED灯,由于LED灯通电后自己会发光,自然会在后面的屏上留下一个亮的虚像,学生就能很明显地看到了勺子型的并带有立体感的北斗七星。而采用投影机照射挂在铁丝上的塑料球得到的北斗七星模型,效果远不如前者。

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材料,首要考虑的是节约和环保问题。材料如果是废物利用也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尽量考虑废物利用,不能太依赖购买。如有个教师上《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时,自己“集中采购,集中消费”了一回,为学生准备了很多食品的包装袋和易拉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为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早收集,也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收集。当教师用废物利用制作的材料给学生做实验时,无形之中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保教育。

三、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材料

科学课上的一些材料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带来,如塑料瓶、气球、小石块、土豆、胡萝卜、苹果、树叶、蚯蚓、蜗牛等,让学生收集材料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给学生布置准备材料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的事,我们的随口一说,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的负担。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把过难的材料准备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收集的应该是他们身边的材料,或稍微动动脚、动动手就可以收集到的,同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做好材料收集时的指导工作。否则,学生可能辛苦一场,收集的材料却不能用,这样会使他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让学生收集材料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忌浪费”。如某位教师在一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课上,教师让学生从家中带马铃薯,不少学生都带了好几个,每个马铃薯的个头也较大。实验结束后,尽管科学老师在课上作了说明:多余的马铃薯还可以带回家去吃。但很多孩子却背着老师偷偷地把多余的马铃薯扔进了垃圾箱。与其如此,不如给学生在带材料时做一个细致的规定:马铃薯越小越好,每组带一到两个够了,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第二个问题是教育学生在收集某些材料时要“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如让学生收集树叶,不少学生可能懒得去捡落叶,而会直接到树上采摘嫩叶,影响树的生长。又如寻找蜗牛,捕捉蚂蚁、昆虫时,学生很可能在收集的过程中把蚯蚓弄断,研究它的再生;或把蜗牛壳敲碎看看没了壳的蜗牛是什么样的……与此同时,孩子们可能还会把周围的环境搞得一团糟。这些都是教师不想看到的,因此前期的“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不能省。第三是教育学生收集材料时要注意安全,如在野外收集树叶、捕捉昆虫时要避开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的黄蜂、蛇、蝎子等危险动物,在河边收集污水时要时刻提防,不要掉到河里去。在使用美工刀、钢丝钳、螺丝刀等工具改进材料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不要伤到手了等等。

四、精心保管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一节科学课上好了,教师要及时回收下发的材料。是专用实验盒的要把材料按原状放入实验盒,瓶瓶罐罐需要清洗的让学生当场清洗好再还给教师,无法第二次使用的材料可以直接扔人垃圾箱,如滴过碘酒的淀粉、米饭、马铃薯等。要让学生养成课后整理材料的习惯,并掌握整理的方法。有些教师自制的材料本身比较单薄,教师给学生使用时尤其要给他们说明:“这种材料是老师自己做的,大家要珍惜老师的劳动,小心使用,如果坏了后面的同学就不能用了。”如《温度和温度计》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教师利用卡纸自制了温度计模型,如果学生小心使用,就可以一直用很久。对某些前后有密切联系、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教师也要精心收集和保管。如《沉和浮》单元第七课课调制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盐水,可以用到第八课中比较浓盐水、清水、马铃薯的轻重。又如三年级学生养蚕、种凤仙花后留下的蚕卵、凤仙花种子可以留给下一届的三年级学生使用。

教师保管材料也有两个注意点:首先是要做到给材料分类保管。科学课常用材料的保管一般可以按照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陶瓷类、其他类等方法分类,专用材料的保管可以按照年级分类,并把教师、学生自制的材料添加进去。材料分类保管的最大好处是不会遗失和方便寻找。其次教师保管材料还要做到“及时”,本人有切身体验,由于办公室和器材室距离较远,有时一节课材料用完了懒得及时放到器材室,何况其他平行班老师也要用,于是拖了一两天,到后一个老师用了,但用了后他可能觉得还有其他老师没用,于是又拖了一两天,最后都忘了拿到器材室,这样非差容易造成材料的遗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材料的准备,就没有科学课本身。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充分了,科学实验才能游刃有余,学生的探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郁波:《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鞠勤:《小学科学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4】曾宝俊:《好课多磨——怎样准备一节精致的科学课》,浙江小学科学网,20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