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 热疮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9    热疮


    热疮多因内热炽盛所致。以皮肤黏膜交界处发生成群水疱, 痒痛相兼为特征。相当于“单纯疱疹”。

    9.1   诊断依据

    9.1.1   皮损色微红,其上簇集丘疱疹、水疱结痂,破后糜烂,自觉痒痛相兼。

    9.1.2   常发生于热病后或抵抗力低时。易反复发作。

    9.1.3   皮损多好发于口唇、皮肤黏膜交界处和鼻孔周围、面颊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9.1.4   需注意与脓疱疮、蛇串疮等相鉴别。

    9.2   证候分类

    9.2.1   肺胃热盛:  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9.2.2   阴虚内热:  间歇发作,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

    9.3   治疗方案

    9.3.1   辨证施治

    9.3.1.1   肺胃热盛证:  疏风清热解毒,方如辛夷清肺饮加减。

    9.3.1.2   阴虚内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方如增液汤加味。

    9.3.2   其他疗法

    9.3.2.1   中成药:  肺胃热盛证可选用清解片、牛黄解毒片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阴虚内热证可选用生脉饮、六味地黄丸等养阴生津类中成药。

    9.3.2.2   外治法:  青吹口油膏外涂。

    9.3.2.3   免疫疗法:  复发性疱疹,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予以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肌肉注射,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

    9.4   注意事项

    9.4.1   并发症处理:  淋巴结肿痛者,金黄膏外敷。

    9.4.2   反复发作者,应预防感冒,避免过分劳累。

    9.5   疗效评定

    9.5.1   临床治愈:  皮损全部消退,可遗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

    9.5.2   好转:  皮损干燥,结痂,或皮损消退30%以上。

    9.5.3   未愈:  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9.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3 条,第1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8条,第13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