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大匠之门艺术网 2015-11-24

大匠之门艺术网编辑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卷 绢本设色 每幅纵41.3厘米 横67.9至6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春景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夏景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秋景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冬景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园鉴藏》等印二十四方。《庚子销夏记》著录。全卷画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 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秀润过之。

春景,画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

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庭。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

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院环绕以树石围墙,有小桥曲经通幽,与外部湖山景观相隔离,似乎有遮挡秋之意。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冬景,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刘松年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1174-1189)画院学生,绍熙间(1190-1194)升画院待诏。宁宗(1195-1224)时进《耕织图》被朝廷看重,赐金带,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画人物神态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传世代表作《四景山水图》卷及《天女献花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开禧三年(1207)作《罗汉图》轴和嘉定三年(1210)作《醉僧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山行旅图》轴,藏四川省博物馆;《中兴四将图》卷传为其所作,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罗汉图

四景山水图
宋 刘松年 画罗汉轴 绢本设色画 117×55.8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每幅都款署「开喜丁卯(1207)刘松年画」,此轴即为其中之一。幅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树沉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此罗汉脸上满佈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罗汉头后的圆光,及三树枝柯掩映,层次分明。全画敷色研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罗汉图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罗汉图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罗汉图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罗汉图 台北故宫藏

人物画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御制赞,为千秋翰苑盛事。   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唐朝著名的学士还有司马贞、李延寿、司马才章、令狐德棻等。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卷绘宋代雅士高僧苏轼、黄庭坚、米芾、圆通大师等盛会于王诜西园。十六人分四组:王诜、蔡肇和李之仪围观苏轼写书法;秦观听陈景元弹阮;王钦臣观米芾题石;苏辙、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郑靖老观李公麟画陶潜归去来图;刘泾与圆通大师谈无生论。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渭水飞熊图 绢本设色 45.5×558.2cm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此画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此图描绘了这么一个典故:西伯侯夜梦一虎肋生双翼,来至殿下,周公解梦谓“虎生双翼为飞熊”必得贤人,后果得贤人姜尚,当时姜尚正在渭水之滨垂钓。后因以“飞熊”指君主得贤的征兆。(《武王伐纣平话》记载);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今人称隐士见用,多曰渭水飞熊。”(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记载)

四景山水图
宋 刘松年(传)中兴四将图 绢本设色 26×90.6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兴四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为左起第二人)
 

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著名南渡将领,此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 此卷所绘南宋将领诸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衣饰线描劲健流美。人物刻画,或威武或庄重,或深沉或平静,不同形象各具个性特点。侍者的年龄和相貌各异,但都身姿挺健,表情恭谨而机敏,颇有军士风范。此卷确是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题,已擦去。 现存清代乾隆帝墨笔楷书重题,依次是“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张、岳像之间上部有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御题七言律诗一首。幅末“刘松年画”款被擦去,馀痕可见。拖尾有明人俞贞木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一三八九年)所题长跋一则。本幅及拖尾有项元汴、项德新父子钤印十馀方,乾隆八玺钤全,又嘉庆、宣统印玺。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卢仝烹茶图卷 纸本设色 50.5×101cm 故宫博物院藏

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据清《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四著录,原作为绢本设色,款落刘松年,蝇头小楷,署在松节。后幅有唐寅跋:“右玉川子烹茶图,乃宋刘松年作。玉川子豪宕放逸,傲睨一世,甘心数间之破屋,而独变怪鬼神于诗。观其《茶歌》一章,其平生宿抱忧世超物之志,洞然于几语之间,读之者可想见其人矣。松年复绘为图,其亦景行高风,而将以自企也。夫玉川子之向,洛阳人不知也,独昌黎知之。去昌黎数百年,知之者复寒矣。而松年温之,亦不可不为之遭也。予观是图于石湖卢臬副第,喜其败炉故鼎、添火候鸣之状宛然在目,非松年其能握笔乎?书此以俟具法眼者。唐寅”,惜今已不存。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宫女图 唐绘手鉴 笔耕园 24.5×25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宫女图 唐绘手鉴 笔耕园24.4×25.8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补衲图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博古图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秋林纵牧 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瑶池献寿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雪山行旅 川博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斗茶图轴 台北故宫藏
四景山水图
南宋 刘松年 天女献花图 册页 绢本淡设色 40×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唐五学士 174.7×106.6公分 台北故宫藏

此画唐学士陆元朗、孔颖达、李玄道、房玄龄、苏勖燕居文会情景。按五人皆为秦府十八学士中人,与院藏刘松年唐十八学士卷第三段人物布景均同,而笔墨之精练略不如原图,或有四幅,今仅存一。

四景山水图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

潮河边人发现:有待考证的刘松年作品

刘松年九老图
刘松年 九老图 绢本设色 26×22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同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另开窗口)

“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多善诗词歌赋,喜书画。此图绘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根据白居易《香山九老会诗序》的内容可知,对九老雅集的描绘早巳有之,到了南宋时期,此题材在画院中也非常兴盛;而明代的宫廷画家在承袭南宋画院风格时,对此种具有历史典故的题材又较好的继承下来。 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着重于对人物表情的描绘。人物布局上聚散都非常富于变化。笔法工整严谨,衣纹线条准确,挺拔而秀逸,极富质感,且色彩鲜艳、古拙。此图在景物刻画上也非常严谨,小径上的碎石、亭台、屋宇等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松柏、梅树、竹叶也细细地勾勒,显示出画家精谨细密的功夫,是宋画中的精品。

刘松年七子过关图
刘松年 七子过关图卷(同李唐(传)七子度关图卷,另开窗口)

是图无作者名款,旧传系宋人刘松年之笔,然画风已入明人之轨,画中人物多着宋人衣冠,故可推断此画系明人摹宋。“七子过关”是较为固定的人马画题材,其内容是记述的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的七位才子顶风冒雪出蓝田关、游龙门寺的典故。 哪“七子”众说不一,一说是张说、张九龄、李白、李华、王维、郑虔、孟浩然。此图画七骑在八位脚夫的侍奉下正冒雪穿越松林,兴致勃勃地向龙门寺进发。图中保留了南宋院体的风貌,马的造型有淮马矮小的外形特点,树石仿刘松年的笔致,衣纹圆转自如,人物意趣萧洒倜傥。

刘松年兰亭除垢图卷
刘松年 兰亭除垢图卷(同上博藏明人画 兰亭修褉图卷,另开窗口)

兰亭修禊: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 此图描绘的就是这个故事的部分情节,画面平湖岸柳、苍松翠竹,文人高士在侍者的陪同下作赏景观鹅、“曲水流畅”的活动。图中人物造型准确、生动,衣纹细劲流畅,画风工细妍雅,为刘松年人物画精作。

赝品与拍品

四景山水图
明 佚名(刘松年款)养正图卷 绢本水墨 设色 29.3×322.4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四景山水图
明清 佚名(传刘松年)花园村图卷 绢本水墨设色 36.5 x337.8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四景山水图
明清 佚名(刘松年款) 雪山图卷 纸本水墨设色 21.6×142.6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四景山水图
宋 刘松年(款) 醉八仙图卷 绢本设色 31×430cm 大都会艺术馆藏

此卷绘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此八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杜甫也有《饮中八仙歌》。
此卷画面绘饮中八仙,每个人物之上均书以人名及题字,从右之左依次为: 
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尾落款: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青绿山水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款) 仙山楼台图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青绿山水
四景山水图
明 佚名(旧传宋刘松年)台北故宫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雪山行旅图 四川省博物馆藏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传) 蜀道图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传) 千里江山图
四景山水图
传刘松年 人物山水 拍品(同九老图)

此图卷实为依南宋画家刘松年《九老图》内容而作,画面人物、场景均有些许变化,为明清时期高手所为,标称刘松年《人物山水图》,实是有失偏颇。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故居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与八位耆老集会、燕乐。当时白居易为了纪念这样的集会,曾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谓曰:《香山九老图》。后人思慕这段风雅韵事,因而产生了许多描绘老贤者们燕集的作品。到了南宋时期,此题材在画院中也非常兴盛;而明代的宫廷画家在承袭南宋画院风格时,对此种具有历史典故的题材又较好的继承下来。 这幅《香山九老图》设色古雅,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着重于对人物表情的描绘。人物布局上聚散都非常富于变化。笔法工整严谨,衣纹线条准确,挺拔而秀逸,极富质感。在景物刻画上也非常严谨,小径上的碎石、亭台、屋宇等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松柏、梅树、竹叶也细细地勾勒,显示出画家精谨细密的功夫,是明清时期画作的精品。

四景山水图
刘松年 雪溪举网图册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