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臻造极 | 刘松年

 自华居 2017-01-07



刘松年斗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宋代著名画家。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入为御前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擅画人物、山水,师张训礼(本名张敦礼),而名声盖师,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刘松年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刘松年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张丑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所作屋宇,界画工整。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不平的,如《风雪运粮图》;松年也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罗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艺术特点和成就


      刘松年存世作品近九十幅,真伪参杂,大都以人物活动为主题。刘松年处於被喻为中国画家天堂的历史舞台上,凭其秉赋的绘画才能,及精湛的技巧,使作品充分体现了当代的动脉与心声。 刘松年生在一个罗汉信仰极度热衷的时代,他所建立起来的罗汉画风格正是南宋院画的典范,作为一个禅僧人物的罗汉,在中国广受欢迎,自然与罗汉本身性格的可塑性大有关系。刘松年的山水画则是从李唐派演变而来,如四景山水图、秋山行旅图,除此之外,刘松年也以一些文人雅兴之事为题,例如十八学士图、唐五学士图。 


      有关刘松年画作的品评,至明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明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唐寅更具体的点出,刘松年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刘松年为南宋画院四大家之首清人的看法沿袭明代。事实上,我们与其说刘松年的画风对后世的画坛起过多大的影响,倒不如踏实地说,他的作品是南宋院画最完美的体现。

 


刘松年(传)挥翰图





清宫旧藏,辽宁省博博物馆藏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造极宋画:南宋四家之刘松年

                             

      南宋四家的画是冠绝群雄的,如果一定要在他们之间再分个高低,那么刘松年更被人看好。明代书画家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1174-1189)画院学生,绍熙间(1190-1194)升画院待诏。宁宗(1195-1224)时进《耕织图》被朝廷看重,赐金带。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


      刘松年的画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画面表现的是读书的场景。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在门外侍立。景色清幽,主人儒雅,童子恭敬,各尽其态。房屋、院落、树木、篱笆墙,都是精工细写,一丝不苟,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一片湖光水色之外,更有远景的山石隐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瑶池献寿图


      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做寿喜庆场面。人物的用笔细劲畅利,神态生动。画山石以刚硬的线条勾写形体,加斧劈皴,用淡墨横抹,显得浓厚的线条突出。图中的松树也较为突出,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色间点、复勾。全画构图饱满而丰富,人物与树石穿插自然,充满着幽静雅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博古图


      这是一幅情景相融的画面,郁郁森森的松林之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鉴赏古玩。有细细端详者,有欣然所悟者,有默默揣摩者,神情不一。远处侍女正催火烹茶,表示出一种清静脱俗的闲情逸志来。作者注意线的变化和对比,衣纹描法轻松活泼,与浓墨层层渍染的松树、山石,形成刚与柔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出尘之感。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秋林纵牧图


      图绘金色秋林,二位牧童放羊的情景。上端两棵大树,根深叶茂,秋景中有红叶和青红叶,画法用干笔皴擦点染,整幅画面金碧辉煌。全图笔法精工,形象生动,具有丰收喜悦之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补衲图


      画的格式像是条屏,估计原有多幅,今存其一。画一老僧坐禅榻上,后有山水画屏风。他以布包头,须眉尽白,显得老态龙钟,却还亲自穿针引线,表现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禅家的信念。旁坐青年僧人,注目于老僧的补衲动作,表示对其师的尊崇和师徒间真切的感情。屏风后一僧一俗,似在为老僧调理药物。背景是栏杆和盛开的花枝。榻前僧鞋之外,还躺着一条老狗,仰视主人。全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唐五学士图


      此画唐学士陆元朗、孔颖达、李玄道、房玄龄、苏勖燕居文会情景。按五人皆为秦府十八学士中人,与院藏刘松年唐十八学士卷第三段人物布景均同,而笔墨之精练略不如原图,或有四幅,今仅存一。



四川博物馆藏 南宋 刘松年雪山行旅图


      山势苍莽,白雪皑皑,映衬秋霜红叶丛树,分外妖娆。林中房舍隐现,桥横岸渚,山重水迴,一舟泊于岸边。行旅者踏雪而行。全画用笔工细,人物面貌高古,神态刻画入微。画面左侧下端右上署有“刘松年画”四字款。原为张大千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天女献花图


      此图中天女手捧花蓝,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实生动的效果。图中布局疏密有致、离合有序。线条或刚或柔,表现出衣衫的不同质感。设色以沉稳为主,又以朱砂色来体现天女青春活泼的体态。画面动静结合,不着背景,给人无穷想象。



春景



夏景

 


秋景



冬景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园鉴藏》等印二十四方。《庚子销夏记》著录。

      全卷画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秀润过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唐太宗在做秦王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复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即为《十八学士写真图》,褚亮题赞。当时被唐太宗选入文学馆者被称为“登瀛洲”,后人有所谓“十八学士登瀛洲”。此幅无作者名款,旧传为刘松年之作。



南宋 刘松年 雪溪举网图册页


题识:刘松年

鉴藏印:明内府:典礼纪察司印(半印)耿昭忠: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真赏、公、宜尔子孙(半印)、珍秘(半印)、丹诚(半印)、真赏耿嘉祚:湛思、会侯珍藏安岐:仪周珍藏《宋人集绘》之三

此图曾出现于2010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卖。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南宋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


      刘松年是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