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 产后发热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33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是因产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虚、血瘀, 或因外感等所致,以产褥期出现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3.1   诊断依据

    33.1.1   产后10日内发热不解,连续3日体温在38℃以上,并伴有腹痛及恶露异常。

    33.1.2   应与血虚、外感、蒸乳、产后泌尿道感染等其他疾病所致发热相鉴别。

    33.1.3   必要时作妇科检查、B超、血尿常规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必要时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33.2   证候分类

    33.2.1   热毒炽盛:  产后恶寒,高热,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有秽臭,小腹疼痛拒按,烦躁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若邪入营血,则高热不退,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细弦而数;

若热传心包,则神昏谵语,甚至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脉微细而数。

    33.2.2   气血瘀滞:  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甚少,气秽臭,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细涩。

    33.3   治疗方案

    33.3.1   辨证施治

    33.3.1.1   热毒炽盛证: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如解毒活血汤加减。若邪入营血, 方用清营汤加减;若热传心包,方用清营汤加减,并服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33.3.1.2   气血瘀滞证:  活血化瘀,方如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减。

    33.3.2   其他疗法

    33.3.2.1   中成药:  热毒炽盛或邪入营血可选用六神丸、六应丸或犀黄醒消丸、紫雪丹等。

    33.3.2.2   注射法:  以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适用于热毒炽盛;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适用于气血瘀滞。

    33.3.2.3   中药灌肠:  红藤、鸭跖草、蒲公英、丹参等药浓煎成100~150 ml,待温作保留灌肠。

    33.4   注意事项

    并发症处理:  热毒炽盛高热不退,腹痛加剧,盆腔炎性包块迅速增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此为势急症重,应同时使用抗生素等治疗,迅速控制炎症。如果病情发展至邪入营血或热入心包,属盆腔腹

膜炎或脓毒血症,为重症和危症,应作细菌培养,宜中西医综合治疗积极救治。参照“产后恶露不绝”诊疗常规处理。

    33.5   疗效评定

    33.5.1   治愈:  体温正常,腹痛消失,恶露排出正常,其他症状消失, 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33.5.2   好转:  体温下降,腹痛减轻,恶露排出转好,体征改善及实验检查好转。

    33.5.3   未愈:  体温不降,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

    33.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5条,第55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3条,第29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