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营血 临床表现:发热夜甚,烦燥不安,澹语神昏,或发斑疹,或见衄血,口燥而不甚渴,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气分邪热不解,内传营血,营阴受伤,故发热夜甚。心神被扰,以致烦燥不安。甚则热入心包,神志被蒙,故神昏澹语。若迫血妄行,则发斑疹或衄血。邪热内灼营阴,阴液已伤,虽口燥而不甚渴,与阳明气分热盛,大渴引饮者有别。舌红绛而干,脉细数,是热邪深入营分,伤阴劫津之象。 治法:清营透热,清心宣窍。 方药:清营汤。 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3克(可用水牛角30-60克代)、生地15克、玄参10克、竹叶心3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连3克、丹参6克、麦冬10克。 方中犀角、黄连以清心营之热;生地、玄参、麦冬、丹参,清营热而滋营阴;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使营分邪热能出气分而解。 若热入血分,血得热而妄行,出现斑疹、衄血等症者,前方加丹皮、赤芍、紫草、大青叶以凉血解毒。若神昏谵语者,再选用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以上三方市上均有成药出售)等清心宣窍。挟痰浊上蒙者,前方再加菖莆、郁金、竹沥之类。兼热盛动风而抽搐痉厥者,再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以凉肝熄风。 若气营燔,系热邪薰灼于气营之间,势势壮盛,口渴烦燥,舌红降,苔黄燥,脉数大者,为偏重于气分之证,先用玉女煎加减。方用石膏、知母清气分大热,生地、麦冬凉血滋阴。牛膝可减去,再加银花、连翘、黄芩之类,以助清泄热邪之力。如热仍不解,进一步侵入营血者,按热入营血论治。 在风温病变过程中,当邪在肺卫的时候,可因邪热较猛,从肺卫直趋心包,成为邪热入营血之重证。正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所谓逆传者,指病势急剧变化,与温邪由肺卫传入气分,再入营血的顺传不同。但不论顺传逆传,热入心包,即属热入营血之证,因此必须按照卫、气、营、血的辩证,根据不同的类型,及时进行治疗,才不致贻误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