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 咯血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7    咯血


    咯血是指来自肺或气管之血,随咳嗽而出的症状。多由外伤,或外邪犯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等使肺络受损,血溢脉外而致。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等,也可见于心力衰竭、血液病等。

    7.1   诊断依据

    7.1.1   咯(咳)血鲜红,常呈泡沫状或与痰液混杂。

    7.1.2   多数患者有反复咯(咳)血史,或有明显消瘦史,或有潮热盗汗史,或有心脏病史等。

    7.1.3   胸部X线摄片,有助于明确诊断。

    7.1.4   必要时行肺部CT、痰液结核杆菌、痰液脱落细胞、血清肿瘤抗原等检查以明确咯血原因。

    7.2   证候分类

    7.2.1   肝火犯肺:  咳呛气逆,咯(咳)血鲜红,胁痛善怒,面赤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7.2.2   阴虚火旺:  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质红,舌苔黄少津,脉细数。

    7.2.3   痰热壅肺:  咯(咳)血量多,血色鲜红或夹有黄痰,或脓痰腥臭,心烦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7.2.4   气虚血瘀:  反复咯(咳)血,血色鲜红或夹紫暗血块,气短胸闷,易汗。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

    7.3   治疗方案

    7.3.1   辨证施治

    7.3.1.1   肝火犯肺证:  平肝清热,降气止血,方如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7.3.1.2   阴虚火旺证:  滋阴清热,润肺止血,方如百合固金汤加减。

    7.3.1.3   痰热壅肺证:  清热泻肺,降逆止血,方如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

    7.3.1.4   气虚血瘀证:  益气养阴,活血止血,方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7.3.2   其他疗法

    7.3.2.1   中成药:  肝火犯肺证可选用龙胆泻肝丸等清泻肝火类中成药;阴虚火旺证可选用清燥救肺汤等滋阴清肺类中成药;痰热壅肺证可选用清气化痰丸等清热化痰类中成药。

    7.3.2.2   针灸:  针刺选孔最、三阴交,或肺俞、鱼际,或列缺、尺泽等穴。艾灸涌泉穴。

    7.4   注意事项

    7.4.1   并发症处理

    7.4.1.1   窒息:  对因血块引起窒息者,即予改变体位,尽快排出血块,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取半卧位,密切观察神志、脉象、心率、血压等变化。

    7.4.1.2   出血性休克:  咯血过多,面色苍白,口渴,脉细,甚至大汗淋漓,肢冷脉微,血压下降者,在应用止血药的同时,按照低血容量休克处理。

    7.4.1.3   发热:  首先应明确引起发热的原因,针对引起发热的原因,或抗炎,或抗痨,或转肿瘤科治疗等。

    7.4.2   对反复大咯血,或咯血不止者,应努力寻找引起咯血的原因,及早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

    7.4.3   对咯血患者应做好心理指导,切忌紧张、焦虑,忌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7.5   疗效评定

    7.5.1   治愈:  咯(咳)血控制,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7.5.2   好转:  咯(咳)血减少,症状改善。

    7.5.3   未愈:  咯(咳)血无变化。


    7.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22条,第20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1条,第7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