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救突发心脏病 拍打远胜送医院

 昵称19643443 2015-11-24

急诊科段医生爬山时心脏病突发,同行的医生摸不到脉搏束手无策,而非医生的刘凯军当即出手拍打肘窝使他转危为安。段医生获救后感喟:“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高铁偶遇心梗病人,所谓"成功抢救"只是一路护送到医院让其学生做手术,除此别无良策。若是当时病人昏厥不醒,只怕胡大一也无计可施。相比来看,拍打急救心梗猝死等急症不分地点,人人可为,且能立竿见影,国内外成功事例不断增多,效果远胜高科技的医疗救治,各种媒体竟然置若罔闻。若是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推广拍打急救,使之家喻户晓,将可望救活多少医院之外发病的心脏病患者,甚或避免中青年医生接二连三猝死都抢救无效的悲剧重演不止——

 

急救突发心脏病  拍打远胜送医院

 

“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一位心脏病突发的急诊科医生经人拍打获救后发出如此感喟。

11月9日,萧宏慈博客发表一篇《拍打急救西医急诊科大夫》,读之令人振奋,获救医生的感言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据山西晋城的刘凯军先生记述,他在重阳节(10月21日)与10多人爬山途中,同伴晋城某大医院急诊科大夫心脏病突发,脸色煞白,手捂胸口,表情痛苦,先坐在石头上,又躺倒在地。同行一位医生过来摸不到脉搏也无计可施。而非医生的刘凯军当即出手抢救,拍打发病医生左臂肘窝5分钟,深黑色的痧冒出来,躺在地上的发病医生觉出有效,举起右臂说:“快给我拍右胳膊。”但见右肘窝出痧更快,束手无策只能旁观的西医却说:“不敢拍了,血管都拍破了。”发病的医生则脸色变好,嘴唇不再发紫,坐起来后,对刘凯军千恩万谢,甚至感叹道:“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2vv9z.html 

刘凯军能在医院外使心脏病突发的急诊科医生迅速转危为安,靠的是萧宏慈先生多年来在国内外传播推广的拍打古法:“有谁突然心肌梗塞,心脏不舒服,你就拍这个地方(肘窝),立竿见影”。

萧宏慈曾举例说:有个朋友的父亲心肌梗塞,昏迷不醒,吃救心丸都来不及了,救护车来之前,他想起用萧大侠的方法拍打老人两个胳膊,拍了几分钟,老人长吁一口气醒来了,站起来同正常人一样。救护车的救人来了,说你们开什么玩笑,这老头不是好好的吗?(视频网址: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E1NjI2NDI0/v.swf 

2011年10月底在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上,萧宏慈的弟子何绯见比赛选手张群英心脏病突发,呻吟“我不行了”,当即出手拍打他的内关部位约5分钟,使他转危为安,20分钟后,已和团体预备进场比赛,最后还取得团队比赛的金奖。(详见《拍打急救太极高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2dye9.html 

同年12月底,我偶见一位70岁的白姓老人心梗发作,仰坐在椅子上呼吸急促,两眼僵直,出手试用萧宏慈所说的拍打肘窝法急救,证实果然见效。翌年5月,老两口见了我就道谢,说我(而非医院)救了老头一命。(详见《若早推广拍打急救  罗阳未必心梗不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be983b0101abua.html  )

2012年10月底,Z先生参加拍打拉筋学习班后在返程的火车上听喇叭寻医生,说有人患心脏病昏倒,赶过去时病人虽已苏醒,但很没精神。他给患者拍打了内关及肘窝15分钟后,病人起来走走,感觉已不难受了。一小伙见证拍打奇效,马上为患心脏病的岳母拍打,旁边乘客也拍打起来。(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58eef01018igm.html 

柳州医生马文玉医院工作9年间,用心肺复苏术没救活过一个心脏病猝死患者,2013年5月18日却用拍打两手肘部在救护车赶到之前救活一位猝死的21岁女大学生。(详见《猝死用拍打急救成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2ekco.html  )就连11岁的柳州小学生钟颖玲也用拍打肘窝几分钟,救了突发心梗的奶奶一命。(详见《11岁小姑娘拍打急救心梗奶奶》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4860850102v8es.html  )四川人曹科富与别人用拍打救活心梗或昏厥的5人。(详见《曹老大趣谈(20)——拍打急救5例心梗病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2v812.html 

2014年10月31日,奔波于海内外推广拍打拉筋法多年的萧宏慈发表博文《庸医杀人不用刀!》宣称:拍打自愈心血管病不是个案,而是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仅仅医行天博客上登载的案例,就足以证明这是迄今为止全人类救治心血管病的最好办法,而非“之一”!其中上百案例是急救案例,很多人已经做过手术、搭了支架、安装了起搏器,也有人临手术前因为拍打拉筋而取消了搭桥和安支架手术。所有这些患者都常年服药,但拍打拉筋后多数不吃药却效果更好。“用拍打急救心脏病猝死的案例,到目前我还没见到过一例失败的”。

然而时至今日,同是心脏病发作,送医抢救无效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不少心血管病专家直言不讳透露的各种问题更引人深思——

据10月23日北京电视台播报:20日下午1点左右,贵州省纳雍县公交车司机徐开雄驾车和往常一样从县城出发不久,身体缓慢向前倾斜,不到5秒,晕倒在方向盘右侧,公交车失控,在下坡路上越来越快。两名乘客立即起身冲上前,边拉方向盘,边控制刹车,公交车终于在撞上路边停放的车辆后停了下来。另据报道,公交车当时失控冲向悬崖,多亏两名乘客踩刹车拉方向盘救下20多人。晕厥的司机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医生初步判断,他是因突发心脏类疾病”。(视频网址:http://itv./replay/?guid=fae5f09c-32fc-318b-36eb-ad91c0040ecd 

10月24日又见媒体报道,上海地铁二号线科技馆站一男子躺在地铁列车车厢门口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恰有几名医生路过,初步判断是心脏病突发,向车站建议心脏病人不能随意挪动。地铁立即扣车,影响到车站的后续列车运行。尽管救人医生称“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抢救时间只有黄金五分钟”,几名医生先嘴对嘴给这名男子做人工呼吸,再不断按压胸部做心肺复苏急救,120赶来又将男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身亡。(视频网址:http://itv./replay/?guid=7bac49a2-c279-8025-12fb-e811cf182a94   )

10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称“连续两天两起跑步猝死事件令人心恸”:

24日下午,南京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在体测1000米过程中突然晕倒在地,医生迅速对他做胸外心脏按压急救,但学生已失去意识,没了脉搏和自主呼吸。送往医院也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医生称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25日上午,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在合肥马拉松赛临近终点时突然倒地,心脏骤停,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尽管医护人员当场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急救,救护车又送至附近医院,下午两点,医生宣告经抢救无效死亡。

而据众多媒体高调报道,10月25日,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高铁成功抢救了一名突发心梗的乘客李翔。李翔2006年安过两个支架,2013年擅自停药,导致此次心梗复发。胡大一接过一位乘客携带的阿司匹林让患者“嚼服3片”(健康报),“又服10余粒速效救心丸”(科技日报),再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做好抢救准备,甚至一路陪护患者,约12点20分推进医院手术室,与他的学生高传玉一起制定好抢救方案,手术持续到下午两点,李翔的心率逐渐稳定,血压和心跳开始恢复正常,胡大一才悄悄离开医院。

10月29日,胡大一在某心脏协会提及高铁上没有急救药:“这太不像话了,不管是列车、飞机还是高铁,起码的急救药是必须配备的。”最让他担忧的是,列车所有乘务人员没有一个会心肺复苏,列车上也没有自动体外除颤器。胡大一说他在北京首都机场见过除颤器,但旁边标注“只供专业人员使用”……

其实最“不像话”的应是,公交司机开车时突发心脏病的新闻屡见报道,国内媒体多数偏重于宣扬公交司机昏迷前安全停车,或忍着剧痛将乘客安全送到终点,鲜见报道探究日后如何有效防治公交车司机罹患心脏病,以防酿成车毁人亡的惨祸。

交通载具上常有乘客突发心脏病晕厥,媒体也偏重于宣扬医生挺身而出用心肺复苏术急救。即便救治或送医抢救效果不彰,也从不问个为什么。只会附和医院专科医生千篇一律的说辞:应尽快打电话叫救护车,要立刻去医院检查,让医生手术治疗,“不管什么情况,有病一定要去医院看”等。似乎叫救护车去医院救治就能万无一失……

但大量事实恰恰相反。仅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亚伟教授吐露,“50%的心梗患者没有送到医院即死亡,而送到医院的患者中又有1/3不治身亡”!

上述事例也足以说明,一旦心脏病发或晕倒在地,即便有专科医生在场施救,甚至用救护车送进医院抢救,结果也未必奏效。歼-15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罗阳、不满18岁的大连球员王仁龙、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301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以及近年来各地报道接二连三心梗猝死的大中小学生和中青年医生,无一不是现代医学抢救回天乏术结果令人痛惜的一个个例证。

有些媒体报道称“胡大一教授在高铁成功抢救了一名突发心肌梗死的乘客”,其实也是溢美不实之词。事实是,胡大一只是用其他乘客掏出的急救药让李翔服下,而后亲自一路护送到医院让学生做手术,除了这些常规救法之外无计或无技可施。

李翔心脏安过支架后复发心梗,说明介入手术难免再发心梗的后遗效应。若是李翔发病时像上海地铁乘客那样昏倒不省人事,胡大一在医院外能否妙手回春?

这绝非是对专家胡大一表示不敬,而是借此事实说明众多媒体普遍视而不见的一个严酷的事实,即现代医学在心血管病救治领域还有至今无力补救的短板,不仅是“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即便正规大医院急救药物和设备齐全,救治结果并不理想,致使“送到医院的患者中又有1/3不治身亡”!院前急救和医院抢救成功率不高的短板不但表明主流医学“木桶”承载乏力,而且造成众多患者送医不治的悲剧至今重演不止!仅2014年媒体报道中的一些例证就令人触目惊心——

不满18岁的大连超越队球员王仁龙在训练慢跑时突感不适倒地,送至最近的医院抢救时已无生命迹象。医院尸检确诊为心脏病突发。而他生前“体检并没有查出其它脑部或心脏的疾病”。

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突感“胸口疼”,司机迅即开车把他送进三级甲等的瑞金医院,但穷尽检查、化验和上呼吸机等高科技医疗手段,经5个半小时抢救无效。医院却诿过卸责,确定邹碧华是心源性猝死。

心肺复苏抢救容易压断肋骨造成二次伤害:同年23期南风窗就曾披露,众多医生护士轮番施行心肺复苏抢救一位垂危老人:老人的肋骨在按压的掌下接二连三折断,“直到胸部按下去已经软软地不再回复正常,病人才被断定抢救无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张海澄也曾坦承:心肺复苏按压“体力消耗很大”,“坚持两分钟就已经不错了”,甚至说“救命要紧”,大力按压把肋骨压折也“一般没有关系”,外部按压没有办法”时,“有时候也开胸腔,用手去捏(心脏)”!(详见《与美女戴戴谈猝死-4》)

8月16日,北京电视台“生命缘”播出“急诊室的真实故事”:76岁王老太太突感心口憋闷,跟家人坐急救车到医院看急诊,不料在医院里心跳骤停,瞬间失去意识,护士、医生轮流按压急救,强心剂、加急血气检查、麻醉机纯氧供给、机器按压等手段用尽,抢救4小时徒劳一场。抢救的医生感叹:“我们的医学也没办法拯救所有的生命……”(详见:http:///RPB3ss4 

8月23日,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播出安贞医院医生聂绍平自述,他春节回老家,从小的邻居玩伴来跟他说经常心前区不舒服,近几天发作加重,聂绍平医生劝他赶紧去医院。可不到一小时,那40出头的邻居就突发急性心梗过世了。(详见:http:///RPBBqZf 

10月29日,两名医生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向观众表演溶栓剂化解血栓的神奇效力,不料演示当场失败,一位医生又掏出一瓶溶栓剂,另一位医生,亦即心血管病专家瞪大双眼盯着瓶里不溶解的血栓都困惑不已,最后解释说“溶栓的病人一定要有一个溶栓时间窗”……(详见截图

可见医院内的抢救也未必靠谱:一小块血栓当众在一整瓶“溶栓剂”静态浸泡下迟迟“不能完全溶开”,注入人体散布在循环的血液里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如此长时间救治“只能溶开一部分”,难道就不会“误人性命”?

今年9月29日“世界心脏日”,众多媒体再次报道专家的宣传: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脏病有突然致死的危险,约一半的心脏病死亡发生在一小时内;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而青中年(25~45岁)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死亡90%以上发生于院前。今后10年内,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专家所支招数无非老调重弹:当胸口不舒服,怀疑与心脏有关时,应尽快打急救电话,请求派救护车来。有症状时,要立刻到医院检查:量血压、查血糖、胆固醇和心电图,有部分人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甚至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若在药物治疗无效的基础上,选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但也有专科医生并未讳言:多数患者病因复杂,一次性标准心电图难以有效做出诊断的准确数据。仅北京心源性猝死的人中,有53%的人发生在家中,还有12%死在去医院的途中……

9月3日,国外医景网刊发文章《心脏病患者经救护车转送后更可能死亡》称,美国卫生事务杂志(JournalHealth Affairs)最近发表加利福尼亚三藩大学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脏病发的患者,救护车从拥挤的急诊室分流到附近医院,比未被转移的病人更可能在一年后死亡。研究人员观察了2001到2011年加利福尼亚的26个县近30000医保患者受救护车分流的影响,发现近10%的人比没被救护车转院的病人一年后更容易死亡。主要是因为转送患者所用的心脏监护技术不太先进。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心血管病列为“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死因”,仅2012年,有近1750万人丧命,即每10名死者中就有3名。其中,74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670万人死于中风。

显而易见,尽管现代医学拥有的高科技诊疗设备,但靠它们诊治心脏病,尚有很大的局限性,防治心血管病以及急救心梗猝死等急症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是个全球性问题。

如其不然,何以解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专业刊物《防治通讯》吐露的实底:“中国急性心梗患者剧增,救治质量改善不明显”,“全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整个死亡人群的40%”?

何以解释8月6日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农村成心血管病重灾区,为44.8%,高于城市的41.9%?

报告称,“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万,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面对如此众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大军,全指望靠卫计委新公布的2014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75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37.5万人(心血管病专科医生人数更少)防控,难道不是杯水车薪?

何况心血管病专家指出我国急性心梗治疗存在不少问题:治疗模式和结果存在诸多疑问,城乡医院技术力量差异仍较大,药物干预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医院间治疗模式和结果差异显著,医疗规范性和公平性状况不佳使患者处于尴尬的境地。

更何况2009年胡大一主持完成的对全国386家医院4032名医生的调查发现,超过1/4的医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由此可见,即便是医疗界自身,对心血管病的严重威胁也难以防控。

无数医护人员得不到有效防治而迅速加入全国患者大军的现实不免让人生疑:医不自治,何以救人?

山西晋城的刘凯军先生没有行医资格,在爬山途中却用手拍打救了心脏病突发的急诊科医生一命。这使现代医疗救治手段相形见绌,还给世人和医疗界以重大启示:拍打法不但解决了“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的难题,更让人看到了破解心血管疾病这一“全球头号死因”的简便之道——

现代医疗救治手段的短板之多显而易见:尽管媒体和医疗界大力宣传推广心肺复苏术急救心脏病突发,但据报道,“我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人不到1%,只有大城市某些人群可达到5~10%”,急救“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但“要保证救护车在10分钟赶到伤病现场比较困难”,抓住这10分钟抢救时间,“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专家指出,公众应展开有效的自救互救,而不是空等救护车到来,并呼吁“大力普及大众的自救互救,由高水平的自救互救来填补这个10分钟的空白时间”。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一位专家坦言,医学界目前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绝对有利无弊的。支架手术的风险之一就是少量病例放支架处的血管会再次狭窄,极少病例会形成血栓。今年另有专家不仅重复这一观点,甚至坦承:安支架也是一种姑息治疗,缓解一下子,用了支架后还要再吃药,不是一个有前景的技术。支架手术对血管有创伤,会引起并发症,造成内膜过度增生,支架在短期内可能会引起血栓和心肌梗塞,长期会引起再狭窄

胡大一在高铁上救助的那位患者就是安支架后两年前自作主张停了药而导致心梗复发的典型一例,证明安支架这种姑息治疗治标不治本,难以避免随时夺命的巨大风险!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博士张澍在其PPT《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中直言不讳:SCD(sudden cardiacdeath 心脏性猝死) 是全球性的挑战,防治方法有限至今没有防治的“好”方法;院外存活率为1~15%;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目前最为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方法,但存在诸多有限性和不足;中国迫切需要普及心脏骤停的抢救知识及技术……

据健康报11月报道,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大会主席指出“当前心血管病领域亟须弥合3条裂痕”,预防与治疗效果待提高;最新指南、进展与临床实践缺乏;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卫生投入增长难以满足医疗需求……

尽管国家卫计委3月17日发出通知,要求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但光明日报7月18日发表心血管病专家聂绍平的文章指出,“急性心梗救治面临5大挑战”,无不证明现代主流医疗突破上述瓶颈言易行难,想“亡羊补牢”又力不从心,提升救治能力更是遥遥无期。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10月21日发布最新的《2015防治通讯第三期》披露, “过去20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所致死亡率增长120%,主要是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攀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不佳,这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推手”,面对如此严峻现实,“我国投入的医疗资源却绝对不足,同时还存在相对浪费的现象”,“急性心梗诊疗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20年内,心血管领域极少有靶向药物问世”,“尤其是基于动物模型研究的临床转化率低下”,靶向药物研发的障碍是“实验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表型()差异显著”;所谓对心律失常“治疗有了极大改善”的成果之一,只是“2013年中国植入心律复转除颤器1903例,比2012年增长15.2%”……

而《护理学报》2015年第10期刊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指出,安装ICD(除颤器)也给患者带来一些生活质量问题,“如体力活动受限、恢复工作、开车等生活方面的担忧;同伴的接纳、身体形象调整等适应问题;情感表达、财务问题、性生活障碍等家庭和婚姻问题;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还有专家归纳了《波士顿科学》除颤器不恰当治疗的研究分析:在1530名患者平均随访10.4个月中,375起除颤器放电治疗事件被认定为“不恰当治疗”;另外调查“2000位患者,经历了5279次放电事件”,植入除颤器的心衰患者受到电击治疗有更高的死亡风险,或使植入除颤器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详见截图

11月23日,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医院新闻“胡大一主讲《心脏病的预防与急救方法》”。胡大一指出,心脏病患者如果想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首先必须长期规范接受药物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运动评估,在安全范围内开展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配合技术戒烟、饮食、用药、心里()调整等指导进行全方位的心脏康复……

相比来看,既然专家也明言安支架不是有前景的技术,急救药和除颤器均有近利远忧的各种隐患和风险,而拍打急救心梗猝死等各种急症既安全有效,没有“人财两失”的风险,又能防治高血压心脏病,使急救“位点前移”,全无西医抢救疗法会压折肋骨、引起并发症、血管再狭窄、需终身服药、具有消化道出血等药源性疾病的伤害和副作用,其方法简便到人人可为,抢救成功率之高,优越性之多,都让坐等救护车急救,以及送到医院大费周章检查抢救往往无效相形见绌!

医学专家甚至无法解释,研究发现,2001~2011年,城市医院虽比农村医院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方案,医疗资源更有优势,但10年来为何带给心梗患者的健康效益平平,心梗患者“城乡医院住院死亡率无差别”。

难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坦承不讳:心血管病逐步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相对昂贵的医疗费用等特点……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尚不能有效控制,我国心血管病危害和负担还将进一步上升。权威人士也在2014年中国心脏大会上就呼吁过,“面对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严峻挑战,我们需要更多创新的防治技术与治疗手段较快地‘转化’用于临床实践”,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和安全有效且负担得起的防治措施”。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此呼吁其实表明,现有的心血管病防治技术与治疗手段已路末途穷,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心血管病的流行,无力遏制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的严峻态势。在“更多创新的防治技术与治疗手段”问世前,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的众多患者都要坐以待毙不成?更何况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指南一再修改并不成熟,一些心血管病防治药物和技术创新始于误打误撞,安全可靠性尚有不少问题,无数患者甚至成为新药试验的“小白鼠”枉遭夺命!

例如,1960年,14例经胸外按压而存活的病例报告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现代复苏三要素确定: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击除颤。2000年,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诞生,并于2005年、2010年,乃至今年10月,一再修订发表,将急救顺序由“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部按压”改为“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上海地铁施救的医生还是按照旧版顺序),按压深度也要求更严,以防患者胸肋骨骨折。英国《柳叶刀》(Lancet)杂志此前公布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人工呼吸急救法实际上弊多于利。如果单纯使用心外按压而不使用人工呼吸的话,将让接受急救的心脏病患者生存几率提高一倍。据科技日报报道,“研究发现,及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23%以上能存活”(换言之,急救无效者高达3/4)。

2013年5月26日,胡大一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披露:美国为治早搏新药层出不穷;1987年,美国将4000多个有过心梗的病人分两组做新药双盲试验。原定5年的试验到18个月就被叫停。揭盲结果震动了全世界医务界:一组患者吃最新、最有效、价格也较贵的药,早搏几乎没了,但死亡率增加两倍,猝死增加2.5倍。“这个实验揭晓后,大家才知道这类药物是致死亡的药物”,试药死亡人数大大超出美国的民航空难加上朝鲜、越南两次战争美军阵亡人数之和!(详见:http://itv./replay/?guid=f302ff69-9552-5a98-0113-8e355a02786f  )

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各种新药问世,至今不能取而代之。而华法林实为1948年研制的强效老鼠药——杀鼠灵,只因吃它自杀的人被送医注射维生素K后康复了,之后才被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1954年获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人类。但问题在于,华法林有不良反应,以及与某些药物合用会抑制或增强药效,甚至“易导致重危出血”,有些“机制尚不明确”。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一直宣扬“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认定“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一级预防能显著减少人群的主要心血管病事件”;但日本去年公布的分组测试研究结果,又撼动了阿司匹林的“基石地位”:与对照组7335人相比,7323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进行一级预防,“两组患者的非致死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相似”,“未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风险”,而“阿司匹林显著增加了患者颅外出血的发生率”或住院治疗的发生率

有心血管病专家撰文宣称:“胺碘酮在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中优于传统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法国药厂开发的新药“决奈达隆”曾被预测将替代胺碘酮,但对数国627例患者进行研究试验,导致其中25名患者死亡,10人的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加重,严重不良反应更甚于安慰剂组。新药“试验被提前终止”,结论是“使用决奈达隆会增加由于心力衰竭恶化所致的死亡”!

据德国《疾病发明者》一书披露,1990年,惠氏药厂在美国争取让其激素产品被认可为心脏病预防药物,让平均67岁的2763名患心脏疾病妇女参加分组实验,医生和药厂研究人员大部分认为,实验“必将证实激素对心脏好处多多”。结果却证明,服用激素的妇女心血管并发症比率明显较高,近7年后发现,“雌激素药剂对心血管疾病一点用处也没有”!

2002年,美国另一项激素影响研究有1.6万名妇女受试,原定进行到2005年的研究宣告中断,结果令美国和欧洲数百万妇女震惊不已:中期报告显示,使用激素剂弊多于利,医生发现危险的副作用。对其原因,该研究无法回答,权衡优缺点后,决定中断计划……(详见《疾病发明者》第117~119页

据德国《无效的医疗》一书披露: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书中揭露的医界内情不无共性:这样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医疗机构是极不情愿公布出来的,因为心脏手术带来的高额收入是医院和外科医生都无法抵御的,从医的职业道德在强利润面前摇摇欲坠……

现代冠脉介入技术被医学界标榜为“人类第一次尝试”,其实始于一次“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1958年10月30日,小儿心脏病科主任Marson Sones在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为一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主动脉造影,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使右冠显影,也使患者出现心跳暂停,经过咳嗽和阿托品治疗后才迅速恢复。而有多少患者在推广这项“介入治疗新技术”让众多医生“练手”使之走向“技术成熟”的过程中付出生命代价却不得而知!

据了解,有些心血管专家一再“跳槽”调换医院,但对其中缘由,医疗界大多知情却秘而不宣:其实那是避免诸多麻烦,如手术失败使患者上了手术台就没活着下来,或是患者因手术导致严重伤害影响健康和生活而要求赔偿……

据国家心血管病防治刊物披露:冠心病患者在全国不同心脏中心接受CABG冠脉搭桥手术),死亡风险相差3倍,并发症风险相差1.4倍!院内急性心梗救治不理想,全国性的医院登记研究发现,我国至少有一半的心肌梗死患者未接受标准的急性心梗治疗,62%的急性心梗患者死于院外;“目前的严峻形势是医生看的患者越多,发病率反而越高,死亡率也不断蹿升,并没有从根源上遏制心血管病的流行”……

刊物披露的医疗现状之低劣更令人触目惊心:“2001年~2011年十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住院人数激增,昂贵的冠脉造影等先进的检查手段和各类新药的使用率也显著增多,医疗花费随之大幅增加。但患者院内病死率并未明显下降,普遍存在的诊疗不规范现象,尤其是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的再灌注治疗总体情况令人堪忧”,甚至连“已经研究证明无效甚至有害的硫酸镁……2011年仍有1/6的患者在使用。一些缺乏疗效和安全性相关证据的中药制剂……十年间有50%的患者仍在使用,且呈上升趋势”……

中国循环杂志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通讯均披露,在2015年8月中国心脏大会上,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报告的STICS研究显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他汀,益处不仅微不足道,甚至还有损肾脏功能。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有20%~40% 会出现房颤、卒中、肾脏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尤其是术后房颤更是会增加患者死亡和卒中两倍的风险。除了致死致残外,还给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显而易见,现代医疗检查救治心脏病突发,完全依赖高科技设备和侵入性技术及药物。其防控救治无效的死亡率之高姑且不论,即便支架术后,还需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支架血栓,胡大一最高铁上救助的患者就证明支架和停药均有心梗复发夺命的危险;更何况安支架后长期服药还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症状是黑便,患者还需到消化科就诊住院治疗……

全科医生杨俐直言不讳告诉我,治疗失当致病、致死的病例很多,像治疗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做心脏溶栓治疗发生脑出血、服用药物过量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并迅速发展为肝癌、静脉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冠状动脉造影用药过量造成患者死亡,这类例子太多了。在医学病例中,不少治疗失当致病、致死的还是国内顶尖专家或医学博士所为。

她认为,治病救人要抢时间,操作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要用简便见效快的方法。拍打能使急救心梗“位点前移”,把抢救变成提前防治,还能防治心脏病,预防心梗和中风

杨俐医生闻知拍打拉筋的疗效非凡,当晚就体验拍打,很快用于治病,一次次立竿见影的拍打疗效使医患双方皆大欢喜,她还教不少求医的患者学会拍打防治心脏病(详见《勇哉,杨俐医生!——首位医生用拍打治病诸多患者受惠有何启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be983b0102v53f.html  ),甚至用拍打在半夜救过她发烧心梗的老妈一命。

据报道,在今年8月6~9日举办中国心脏病大会上,“与会人士认为,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拍打急救虽非医疗行为,但简便易行、疗效广谱,安全有效,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远胜于现代医疗“科学”和医药技术研发创新,且无引发药源性疾病之虞,不占用任何医疗资源和医院病床,能使心脏病突发的急救“位点前移”,对全球心血管病都堪称最为“安全有效且负担得起的防治措施”。

并非医生的刘凯军在野外用简单的拍打迅速救了心脏病突发的急诊科医生堪称重大里程碑,让世人再次见识到防治与急救心脏病突发天外有天——它比医院靠现代科技设备检查化验、化学药物、介入手术的诊疗更为简便有效,且能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不仅便于自疗自愈自救互救,甚至便于救治同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却苦无对策的众多医生。

由此可见,萧宏慈先生坚持向全世界传播推广拍打拉筋,希望天下苍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独特的自愈法自疗自救,堪称功德无量!

因为拍打预防急救这种“高水平的自救互救”自愈法,远胜于研发未必通得过临床检验的“更多创新的防治技术与治疗手段”,在他多年推广传播下,早已在国内外传播开来,而且捷报频传。

但令人费解痛心的是,国内的传统主流媒体、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心血管病防治专家们对事关大众卫生健康和生命安危的众多拍打成功救治事证闻所未闻,甚至装聋作哑,或置若罔闻,拒绝宣传。不少专科医生和科班中医不相信拍打急救心梗的事实,偏要不懂装懂胡评乱说,众多媒体问道于盲采信甚或一再转载这类专科医生的偏见之言“拍打法存在致命的风险”,“‘细节’欺骗性很强”,“谣言害人”,误导大众“别信拍打肘窝可救心梗”,“切莫盲目依从”,“千万不要效仿”,他们的支招无非是“尽快就医”,“有胸痛及时送医院”……

而刘凯军用拍打挽救成功心脏病发的急诊科医生这一生动事例,无异于再次驳斥了上述医生凭想当然“忽悠”大众的一派胡言,以及众多媒体欺世惑众不怕误人性命的无良报道。

如果卫生主管部门和主流媒体都能大力宣传推广拍打肘窝预防心脏病和急救心脏病突发,使之家喻户晓,人人都能知晓并学会“举手拍打”急救的简易方法,岂不是都能像刘凯军救活的那位大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一样,立竿见影救活更多医院之外的心脏病突发的患者,包括发病难救的医生?遏止“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年新增心肌梗死100万人”的严峻态势,“从根源上遏制心血管病的流行”又有何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