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群众的眼睛大部分时候是瞎的

 昵称22998329 2015-11-25



今天十点君心情不美丽,无法愉快地与各位欢脱地进行开场,你们是明白的,人类都会有个周期循环性的自我唾弃。



原因是曾经十点君对自己的自由意志笃信不移,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不会被群体带走,失去自我,直到我看了下面电影——《浪潮》。




这部电影已经不算新片了,上映于2008年,豆瓣评分8.7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一旦改编自真人,改编自真实事件,无论它叫不叫座,但基本都会叫好,这一届的冲奥作品放眼望去全是传记型电影,评委的口味不要太好把握。




1967年美国加州一位历史老师做了一个教学实验,用严苛的体制规定学生,灌输集体主义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制服,设计团队logo和团队手势,并发传单拉拢新人,这个班级在短短五天里从20人扩充到200人。


这就是《浪潮》这部电影的原型。


故事发生在一所高校,这里有一群脸看起来有二十好几的高中生。




而这群大龄高中生除了长得着急了点,与其他的高中生没有区别:暴躁易怒,小题大做,不思进取。


他们争吵。




相爱。




虐狗。




逛夜店。




交易某种谜之物体。



我的学生时代怎么不是这样的……




他们的政治老师了,因其专政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群体里不受待见,所以决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贯彻自己的方针。




重新整顿课堂纪律,塑造团体法纪,立志教教这群学生什么叫尊师!什么叫重道!


整顿前:




整顿后:




他们开始被要求举手回答问题。




在教室里原地踏步锻炼身体,同时感受同调性。




并且开始统一服饰,更进一步增加集体意识。




给这个班级,起了数个中二爆表的名字。




还设计了统一的班级致敬手势——虽然一点都不酷,而且很像国内某知名零食品牌的广告。



当有别班的人欺负这个班级的某个人时,班上的其他人马上会前来协助,一致对外。所有参与的人深刻感受到自己不是以“我”而存在,而是“我们”中的一部分。


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得到了比个体更加强大的凝聚力。




还给班级设计了酷炫纹章。




甚至为了把这股“浪潮”精神辐射出去,半夜里去街头散发贴纸。






学生的放肆与老师的放任,导致事态渐渐往奇怪的地方发展。学生们产生帮派意识,排除异己,互起争端。唯一没有被这种气氛所影响的只有女主。她没有穿白衬衫,坚持不与其他同学为伍,其中包括自己男票。



她将“浪潮”的危害和对人心的影响写成报道,半夜分发在学校各个教室门口。



虽然她男票只是说了句“哦”,然后就和女主闺蜜勾搭在了一起。



或许每个时代都会出现这样一个人,完全不会被群体意识所干涉,勇敢站出来表达独立自主的追求。但往往这股力量很小,小到没有人可以看见它,甚至所有人都以为:不用管他,他有一天也会变成我们的一员。


在众多学生中,还有一个学生,他是富二代,但是非常孤单,所交的朋友都是为了从他身上榨取金钱购买迷之粉末。




“浪潮”使他得到了极大的归属与安全感,所有他成为这个运动从始至终最忠实的拥护者。甚至主动跟踪老师,提出要当他的“亲卫队”。


他代表了群体中大多数人,可以在群体中获得利益,并且很满足于群体形成的生态,会竭尽全力维持这种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即使这个群体如何与他的人生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随后时态越来越严重,教委会要求政治老师停止该运动,因为它已经影响了“浪潮”这个组织以外学生的个人安全,还有城市财产安全。


老师最终迫于教育局压力而不得不选择退让。



于是他联络自己的学生聚集在学校体育馆,打算给这次“独裁统治”课程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当他看到场下人数时。



……


老师的内心是:



我班上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学生了?!


在这次公开演讲中,老师表示:我累了不想和你们这群小鬼玩了,我们回到教室好好上课去,你们都换成普通衣服,把小广告撕了,我们一起过青春洋溢的高中生活吧。


他的这一番嘴炮,确实起到了作用,大部分学生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只有一位学生,就是之前讲到的那个富二代。


他无法接收这种结局,无法接收自己的立足之地土崩瓦解,最后掏出手枪,想要最后再奋力一搏阻止“浪潮”的解散,但却无力地发现已经不会有人陪自己玩了,在绝望中饮弹自尽。



当你逛超市时发现一个摊位挤满人,会不会下意识凑近去看?看见某位恶质嫌犯在媒体上被口诛笔伐,会不会也想去参一脚?某天街上突然开始流行起一款你觉得并不好看的服饰,会不会放下自己的喜恶去买一件试试?


这些都是所谓的“集体意识”,也是一种现代法西斯。




我们一直相信着自己的自由高尚,有智慧,理智,清晰的逻辑,不会轻易被操纵,也能有条不紊规划着自己的每一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个“群体”非常容易产生,有时甚至不需统一着装,固定地域,趋近生活环境。仅仅通过一致的理念与态度就可以联络在一起,也更容易产生自己正在掌控某种局势的体验。


但被掌控的往往不是局势,而是我们自己。这来自某种凝聚该群体成形的意识,或出于善意,或出于恶意,但无可否认,每个身在其中的群体都在被这个意识牵动去执行它所期待的行动。




即使放在今天,“浪潮”依然可以实现。就算是再高举自由与民主的国家,都不缺乏无法独立思考,会轻易被时代拖走的个人。


“愿我们都能从这份蒙昧中睁开眼,去真实地看见。”


本文由十点电影原创

商务合作、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luph00

回复【晚安】,送你一句晚安心语,好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十点招聘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