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大义略说

 lwdalian 2015-11-25
今人言道家或道教,往往不加区别,以为一也。夫道家乃中国之哲学流派,其要旨在道法自然、致虚守静、无为而治是也;道教乃中国之宗教流派,其归趣在延年益寿、得道成仙、羽化升天也已。虽道家与道教皆源出于《道德经》,然二者之体用、修持与追求,差别乎入世与出世之间,常悬隔霄壤,混淆不辨者,不其谬乎。
盖道家者,以“道”为极。《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何也?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溯春秋战国之际,周纲大坏,天下割裂,群雄虎争,时则文化自觉于民间,有诸子百家兴焉。汉司马谈榷而论之,匡为六家,曰阴阳、儒、墨、法、道德。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斯为道家最早之楷则也。
司马氏而后,班固《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汉之文景两代,国家用清虚无为,天下大治。自兹以降,经魏晋南北朝,乃至于唐,道学又大盛,与儒、释鼎足于中国耳。两宋之际,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及朱子等,并斥佛老,道家稍呈低迷。迨至明、清、民国,及乎今者,道学兴伏有间矣。
道家思想渊深广大,殆不可穷极也。清人纪晓岚评曰:“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是之谓也。余今勉而归之,兹有四焉。
一曰道法自然。《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穷极之辞也。“道法自然”者,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效仿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之谓也。《庄子》曰:“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智。”言人背离自然,舍本而逐末也。故《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谓君子遵天道而行,自强自健,以达于元、亨、利、贞也。又《易·坤卦》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谓大地者直道而行,君子习之,广纳包容天地万物,由始而终,不改其德也。
一曰清虚守静。《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极静笃者,心之澄澈宁静也。人在虚极静笃之时,方能观察和了解万物生长运行之理;一入焦烦躁急,则心旌动荡,智思蒙蔽,求诸小而失诸大矣。故《道德经》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今人类私心膨胀,骄恣纵欲,不知雄雌刚柔之别,故不能为天下溪,不能复归于婴儿,不能致于良知也。良可叹矣!老子之意,深邃而悠远,诚千古之密语、万世之龟鉴也。
一曰上善若水。《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水者,人命之本也,万物之源也。水有德性种种,譬如仁、义、谦、退、柔、韧、活、灵、动、清者,其尤以谦退为尚。水滋养万物,又处低下之位,又不与争,故几于道。夫水者,通润于天地之间矣。若夫水之谦者,尚德明志、清介鲜洁、退守柔软、知止知进,益而清越灵动、涵育万物,其无所不至、无所不包、浮天载地是欤!爰乎“水德”既立也,则毒不能侵,邪不敢入,然后循道而行,而终至达道,与道化作一体矣。其淑乎!吾国人尚水,谦忍宽和,与人为善,好生不杀,虽弥历数千年而不改,老子之功也。
一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君人南面之术也。《道德经》曰:“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圣人也,知智聪器物享用若达于繁盛,则必生弊害也,故其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论语·卫灵公》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言昔者舜治国家,以德化民而已矣。老子云:“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又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斯言至哉!无为之事行矣,不言之教倡矣,则小鱼可烹矣,民可安矣,国家可不治而治矣。又《管子》曰:“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噫!无为而治者,大哉!若使民各尽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则崇尚自然、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之人类大同社会,期可待也。

朱 林
2015/9/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