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操课17】快看,“诱惑”学生课堂发言的7个绝招!

 凡夫子528 2015-11-25


第十七课:课堂发言


“有哪个同学能回答下这个问题?”没人举手,最后老师自问自答。


学生课上不爱发言,老师就只能自导自演。所以课上不爱发言,这可是个大问题呢!【实操课】第17课,好老师就来把脉开药方,治治这课堂不爱发言的病症!


学生要是能踊跃发言,先别说成绩是否会提高,至少咱老师们上起课来也带劲!那么,怎么让孩子举起小手,张开嘴巴呢?一起来看看都有何良方吧!


良方一:给问题一个精美的“包装”

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没关系,老师问你感兴趣的问题!从孩子的经历、爱好、性格作为切入点,设计个孩子感兴趣的场景,这种时候孩子的表达欲望就会变强烈,你想阻止都阻止不了呢!


小明要多久才能到学校换成钢铁侠多久能打败坏人棉花的用处有哪些”换成你过新年穿的漂亮的新外套啥功劳,“铝元素是否有毒”换成“大人们不让你们吃油条,原因是什么”,“春节有什么习俗吗”换成“你们都是怎么过春节呢”。问题这样包装了,与孩子息息相关,自身对问题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积极发言了。

良方二:学生来提问

老师问问题,学生不爱答。那由学生自己问呢?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讲一堂课,或者是让学生点学生回答问题,同龄人问同龄人,肯定有的聊了吧!用这个方法带动课堂氛围,使同学们互动性更强,课堂更有趣。


当然,老师也可以回答问题哦!而小老师也有权利选择叫谁回答。老师用学生的角色去带动其他同学融入课堂,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举手抢答问题。这样不仅进行了互动,拉近师生关系,还把课堂趣味性推向了一个新高潮。这样的方法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孩子热爱发言。


良方三:适当奖励

现在的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对与错、好与不好,老师都是夸奖、表扬,诸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太棒了!”。这种口头上的表扬自然是必须的,但是多了学生就不稀罕了,也听不出好与不好了。但是,若是能适当奖励就不一样了!


“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有奖励哦!”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表现好就会收到小红花,而中小学自然不是再奖励小红花啦,老师可以根据学科,挑选适当的奖励。当然,奖品不需要多么昂贵,而是特别,适当的奖励其实是一种激励。比如,语文老师可以送课外读物、作文书,生物老师可以送树叶书签等等。


良方四:拉帮结派分组制

不知道各位老师发现没,很多公开课都会有这么一个环节:学生分组!其实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分组会让学生们有小集体的荣誉感。小伙伴们的义气可是爆棚呢!学生可能不在意个人的奖励与否,不爱争优,但也不爱做垫底,绝对不能因为“我的失言”而影响了小伙伴们!这样一来,还怕孩子们不发言吗?


老师只需要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好组,制定规则,做个积分制,就能带动学生们“良性”竞答咯!当他们不再代表个人时,就会有使命感和任务感,同时也会受到组员的积极感染,一起积极起来咯。不得不说,这可是摸准了学生们的心理呢!


良方五:课下多和学生接触

学生不爱发言,很有可能是学生对课程或老师不感冒!如果学生喜欢你,自然在你的课上就是多了几分好感,也就会有了交流表达的欲望了。


那怎么做呢?可能有些老师会找一些学生到办公室“喝茶聊天”,但小编以为,老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请去喝茶,浪费时间和经历不一定能有所成效。相反,老师不如主动走入学生的场,课下在班级里多和学生玩耍、聊天,加入学生们的活动。一来学生玩耍,心里没有太多拘束;二来学生成伴,这是非常有带动作用的。不瞒您说,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当年刚当老师的时候,就是通过加入孩子们的玩耍走近孩子的。而当你走近了孩子,还怕孩子们不走进你的课堂吗?


良方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这课上,总会有那么几个积极分子,然后一大片“潜水”的学生。这就像是去KTV,总有那么几个人霸占麦克风,其他人聆听。因此,老师要注意,防止学生霸占“发言机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自然要顾及,当然也不能忘了让潜水的学生发言。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大,思维敏捷,老师一提出问题,抢着发言的总是这些同学。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控,就会在无形中造成这些同学对话语权的垄断。假如其他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


有位教师遇到这种现象,就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约定:为了照顾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让他们都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权利,如果答题有创意,可以再奖励一次。


这位教师的做法,既限制了这些活跃分子的发言频率,又避免了他们的不满情绪,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同学享有了公平的话语权,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课堂发言的乐趣。


良方七:提问难易结合

如果老师总是提开放式问题,而且问题也难,那么就不能怪学生不积极回答咯!因为学生就是有心想回答也回答不上!


相反,要是一直提闭合式问题,问题太简单了也不行,学生听多了就不想回答,因为问题简单答上了也没有成就感。


所以,老师首先要掌握学生们的水平,每个问题提出之前就能预计到有多少学生会回答。


实习编辑:牛小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