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新业态

 倪平平 2015-11-25

“创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志远说,“如果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犹如‘旧船票上不了新客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新技术应用型创业人才。”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创业者为目标,积极探索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将创业教育与院校特色相结合,使更多的学生敢创业、愿创业和能创业。



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让学生敢创业

温职院轻工系教师罗德宇今年暑假带着学生做十二生肖红酒架,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这个创意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定的。很快任务分解了下去,有人负责设计,有人负责工艺,有人负责销售,按公司的机构来运作。经过画图、雕刻、加工、打磨、组装等一道道工序,模型出来了。接下来,负责销售的同学不仅把作品晒到微博上、朋友圈里,而且还主动和经营红酒的商家、网站联系,发送作品图片,结果引来了一批订单。目前这套十二生肖红酒架已经申请了三项国家专利。“这些作品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投入也小,但有亮点,有创意,体现的是创意的价值。”罗德宇说。


互联网的发展使校园里低成本的技术创业成为可能。温职院今年就有致尚空间设计工作室、seakey服装定制创业队、“携淘拍”摄影工作室等13个创业工作室立项。学校为此提出以创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构建对接岗位、对接专业、对接产业、对接社会的“四个对接”课程体系。而即将挂牌成立的创业学院,增加了创业方向的岗位,以“2+1”模式来培养新技术应用的创业型人才,即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第三学年转入创业学院,实施个性化的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

“训研创”一体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愿创业

机械创新工作室里贴着好几幅学生获奖作品的海报,指导老师邵志达很为自己的学生骄傲,“我们每年参加浙江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都能拿回一、二等奖。”


综合能力来自于实践锻炼。五年前,邵志达自己还是温职院机械工程系的学生,大二时开始跟着老师做项目,“在具体项目中,学生接触到很多东西,是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你见得越多,理解就越深。机械行业经验积累太重要了。”他现在的工作室每年都有10个大一新生进入,经过淘汰剩下6个。大二的学生带大一的,大三的带大二的,形成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循环模式,全程参与到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中。


如今,高校创业教育面对的是90后,针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该院树立“有什么样的支撑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企业难题,就建立什么样的研究平台;有什么样的研究平台,就培养什么样的新技术应用型创业人才”的理念,形成了产学研创相结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办学新模式。多年来打造的“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真实的综合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课题、高水平技能竞赛等形式,搭建平台解决学生创业遇到的跨界创新和资源约束等问题,将创业教育几乎覆盖到全体学生。

倡导新技术应用,让学生能创业

信息技术系教授张燕姑牵头的易思工作室成立5年来,已孵化出了4个公司。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纽扣颜色分拣器、羽毛球重量分拣器这两个项目都是应企业要求而研发的,以帮助企业实现“机器换人”。这两个项目直接从作品到产品,被企业买下,分别实现价值20万元和36万元。


通过实施新技术应用创业教育,温职院学生创业效果明显。2014年,学生作品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是当年唯一一所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职院校。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毕业生卢成堆创办的一家科技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温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即将挂牌成立的创业学院将是一个新的跨越,”温职院党委书记王靖高对此充满信心,“在这个集创意(好点子)展示、创新(好方法)探索、创造(好作品)推广、创业(好商机)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上,更多学生的创业梦想将扬帆起航。”

来源:《光明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