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金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好阿宝 2017-12-07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丁金昌,男,19628月出生,浙江乐清人,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首届“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特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2006
6月任现职至今,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正朝着全国领先高职院校奋勇前进。

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1.获得成果奖:

2013年全国第六届高校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排名第一);

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2012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1
年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等10多项成果奖。

2.省级以上立项课题

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3项、浙江省自然基金(Y405113)、浙江省科技厅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JA1000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2175)各1项;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
浙江省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
项目各1项。
2006C
31030
、温州市科技局
重点研究项目
2009R0243

3.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

1)在国家一级刊物《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上发表论文25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各1篇。

2)出版《
高职院校“三个三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与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探索》等专著5本。

4.教育等领域的影响

1)学术影响力遥遥领先:根据2011年《中国高被引指数分析》排名,丁金昌名列教育领域高被引作者第8位;根据我国百所高职示范院校发表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数据,丁金昌名列核心作者首位,五年被引497次。根据《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举办的见证2010”年度评选,论文《基于三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10.6,入选“201010部(篇)最值得关注的论著之一。

教育行政学院、清华大学、陈希副部长、鲁昕副部长主持的研讨会、比利时召开的国际工程教育年会等,分别做专题报告;应邀为援非洲英语国家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修班、“两岸高职教育发展论坛”、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做专题报告。均得到各方面认可,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2)产生辐射示范
效应:应教育部邀请,在国家

三、领导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改革创新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工业学校和温州业余科技大学合并组建。

在院长丁金昌的带领下,学院形成了基于“三性”的高职发展基本思路: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区域性”,坚持面向温州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服务温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类型特色上突出“实践性”,坚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需要的不可替代性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在办学层次上体现“高教性”,全面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

(一)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产学合作办专业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两个“主动行动”办专业:主动与区域支柱产业相对接,优化专业结构,以需求为导向,按区域产业设置专业;主动走开放办学之路,与区域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合作,产学合作办专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与当地的经济强市、人口大县(乐清市政府、瑞安市政府、永嘉县政府)分别合办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乐清学院、瑞安学院和永嘉学院;学院的县校合作办学案例成功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获得最受关注奖,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更得到温州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广。目前,我院合作办学已经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实现了从“校企(校校)点对点”、“校行点对线”到“校地点对体”的合作办学模式,实质性推进了高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二)培养不可替代人才,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学院率先在全国提出培养高职教育不可替代性人才的理念,这个人才培养理念已经被全国高职教育界广泛认可和接纳。学院除以专业设置的不可替代培养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人才外,还以三个“主动行动”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一是以实训基地为主的校园形态,二是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体现核心能力的“三个课堂”相结合的育人体系。

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发起了“捣墙运动”, 改变校园形态,倒逼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教学工厂,办出类型特色。
2006
,生产性实训达
34
个专业都建立了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校园工厂”,实训岗位数与教室座位数之比近
3:1
,专业课实践性教学时数大于
55 %
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上,鲁昕副部长专门对学院的“捣墙运动”进行了肯定。学院的“捣墙”运动也被国内多所高职院校效仿,《中国教育报》的《校企合作火热职业院校悄然兴起“拆墙运动”》等媒体的报道,显示学院正以改变传统校园形态的方式助推了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80 %
以上,建成十大实训中心
25
个实训基地。此举已经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和推广,在
2013415

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办出高职类型优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层次特征体现在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按照高职学生技能习得的规律,建立了“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此成果获得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并作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唯一代表,案例视频入选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

建立体现核心能力的“三个课堂”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实现全学程育人。第一课堂,对产业进行岗位的差异化分析,找出高职学生所主要从事的岗位即核心岗位,根据核心岗位分析出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建立相应的核心课程,培养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课堂,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固化学生在第一课堂养成的良好习惯,以形成更加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第三课堂,构建专业实习与假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体系,使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关注度,提升专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更是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提升,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学院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模式,构建面向温州支柱产业、特色行业的“立地式”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体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现在,学院建成2万平米的技术研发大楼,成立42个研发中心,这些机构全部面向温州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以及企业,包括浙江省高职院校唯一一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轻工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温州服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模具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开发服务机构10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6家。对温州当地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鞋革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近一年多,作为温州鞋企的主要技术基础,已协助意尔康、康奈完成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28项。2013年,学院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1人,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551”人才2人;成功申报5个省级公共外贸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获商务厅资助347万。年科技到款额1122万,申报专利117 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获授权74项;专利成果转化15项,转让经费到款122.6万。获市级以上科技奖10项,其中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实现了国家科技成果奖零的突破;1支团队入选省文化教育创新团队,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一个。

学院的办学日益获得社会的广泛肯定和学生家长的美誉:连续两年被腾讯网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和“全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办学案例连续四年入选《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改革与发展成果汇编》,在全国树立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面旗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