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107】日本高中生的作文让我和我的学生汗颜

 心上耕田 2015-11-26

日本高中生的作文让我汗颜

H是我班上的学生。某天我下发了几篇优秀高考作文,请学生做做点评,结果H同学交上来的是这么一篇中日学生作文比较的文章。H同学在最后表示“我真为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感到惭愧”。


这是一篇朴实、清新、有内容的作文。我让学生将收录有这篇作文的小书带来我看。这是一本日本中学生的作文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汗颜了。


这篇文章不是个例。日本学生的作文风貌,确实与我们不同。


下面是H同学的信。除了个别错字,保持原样。

H同学的点评

前一段时间在看日本高中生的优秀作文选。这两天老师又发了几篇我国的优秀高考作文,不知不觉间就把我们的作文和他们的作文作了比较。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中国学生的文笔绝对比他们的好太多了。我所说的“好”,是指词藻句式的华丽程度。日本学生几乎不花笔墨冗言赘述,也不会在文中引经据典。他们好像不知道什么叫比喻,什么叫拟人,什么叫排比,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或是关于自己发现的科学现象,或是关于自己出国留学期间看见的“别人的生活”,或是对于自己身边事情的思考……有些句子和段落因为写得实在太简单,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幼稚,像是小学生或是初中生的作文。不过它们虽然简单,却有唤起人共鸣的力量。读起来让人觉得快乐,而且轻松。那些文章在我们看来也许既没有写作技巧也没有写作格式,但绝对是最真实的。

撇开中日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不谈,我真的很喜欢这些文章。我从这些作文里,看出的是许许多多个不一样的高中生,和我一样一边磕磕碰碰一边成长。(但愿这“喜欢”,没有被理解为“哈日”)

再来看我们的作文。我把每一篇范文和每一个精彩片段都认认真真地看过了,铺天盖地的比喻、拟人、排比、诗词。我觉得每一句都写得很好,真的很好,这些大概是日本学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这些片段看得我眼花缭乱,在大片华丽词藻的堆砌中有一种迷失的感觉。就算有人告诉我这些精彩片段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我也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综合来讲,那种不同之处就好像被人领着去参观一座小岛。

日本学生什么也没说,直接带着你上岛。于是你发现岛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林间有鸟雀呼晴。不远处的海平面上还有海鸥欢鸣,还有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没有人向你描述这岛有多好,可你却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岛上的盎然生机。

中国学生在去之前先向你描绘了一番岛上的美景。等到了岛边,你远远地望着它,看见岛的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觉得它应当的确是美的。可是你们只是乘船一圈一圈地绕着岛转,并不上岸。等到离开的时候被问起感受,你只能赞叹一句说“美啊!”但是岛内还有些什么,具体丰饶在哪里,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华丽的词句的确可以给好的文章增色,让它变得气势磅礴,还可以唬人。可是看了日本学生的作文之后我觉得长久以来我们都想错了,真正感染人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月章星句,而是文章背后的思考和生命。在必要的地方雕琢一下没有错,但是文章如果被包装得太华丽,看起来就很费功夫,因为要把外面的“包装纸”一层一层剥开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不怕费时间,可是我怕剥开所有的“包装纸”之后,发现里面其实什么也没有。

现在很流行送礼的时候讲究排场和档次,普通的月饼经过一番包装价格就可以翻倍。我觉得这个道理放到作文上也很适用。

这样一想,突然明白日本学生作文打动我的大概是其中透出的灵气,而我们的作文匠气好重。

等再过个几十年,我们得落后他们多少呢?一想就觉得可怕。

另:以上只是我的一点陋见而已,绝对绝对没有媚外的意思。至于考场作文,我还是会认真写的。另外附一篇日本高三生得作文,如果您有空的话请看一下吧。老实说,我真为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感到惭愧。

还有,不用打分了。





附日本学生的作文——


凝聚日本精神的工匠技艺和便当

北海道带广柏叶高中三年级

松本早也乃

我每天都带便当去学校。到了午饭时间,教室里几乎所有人都会打开饭盒。也有人叫外卖的面包,但主流还是自带便当。还有专门卖便当的,也有人买。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便利店都有便当,还有专门卖便当的店铺。即便是在饮食生活多样化的现代,便当也一直保持着它不可动摇的地位。便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我还想再次思考一下它的存在。

说起美国人的午饭,有名的就是从家里自带花生酱三明治或者在自助餐馆买些简单的食物。当我听说自助餐馆里尽是些花生酱上再涂果酱这种快餐类食物时,真是非常吃惊:这与日本的差别太大了。每天都吃这些,难道就不担心营养不均衡,不担心腻味吗?

在这点上,日本的便当有主食,还有肉类和蔬菜,形式上是一顿完整的饭。均衡摄入,内容又有所变化。日本人到美国生活,有很多人厌烦了那种午餐的单调性,又开始带着便当上班、上学。在公司和学校打开饭盒,各种各样的食物漂漂亮亮地摆放在饭盒里,大家看了都要发出赞叹声。连便当盒内都要做到赏心悦目,这似乎是日本人特有的品行。在其他国家,印度有将咖喱装进一种叫做“达珀尔”的容器里携带的文化。在中国,与日本类似的便当似乎正在普及,但无论如何也难以见到像日本这样的内容和容器都丰富多样的便当。为何日本人如此拘泥于形式呢?

时下,仿照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制作的动漫便当很流行。上网搜索,能发现动漫便当的博客多如牛毛。内容多是当天制作的动漫便当,以及对此的评价。让我最最吃惊的是,每盒便当都制作得非常精心。用修眉小剪刀把海苔剪成眼睛和鼻子的形状,再用小镊子摆在米饭上。为了表现出动漫人物的颜色,米饭里也加入了各种材料。如果是淡蓝色的动漫人物,就创造出制作淡蓝色米饭的方法。但好像一般不用添加食用红色素一类的简单方法。




这样做出的便当早已超出了取悦孩子的程度,甚至称得上是艺术品。博客频繁更新,也就是说,现在日本出现了一个现象:每天有大量高水准的作品被制作出来,消失在孩子们的胃里。要是再加上没有上传至博客的,那么这个规模将无法估量。终归要被吃掉,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米奇也好,皮卡丘也好,终归要消失于无形,尽管如此,母亲们还是要倾注满腔热情。这里,就有着日本人特有的感觉在发挥作用。

日本人从飘落的樱花、平家的故事、新选组的末路等这些“消逝的”事物中发现了美:耗尽最后一丝生命,然后消失得干干脆脆。这种姿态打动着我们的心。三大随笔之一的《徒然草》中有这样一句:“世事无定方有味。”也许说得有些夸张,但在动漫便当的制作之中,不求辛苦制作的成果能永远存留,也有着“消逝的美学”的意味。

制作动漫便当,原本是为了给自家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上学的。有报道说,有人对此过于热衷,上小学的孩子不用带便当了,就把制作的动漫便当让老公带去。这能不能认为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匠人魂使然呢?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手巧,据说是使用筷子的缘故。微型庭院、怀石料理、盆栽……日本人能体会在一个小小的盒子内成就一个世界的喜悦。据说便当文化始于平安时代,它能够一直兴盛到今天,原因也许就在于此。有了博客这个发表平台后,母亲们心中的匠人魂就觉醒、沸腾了。先制作出第一份精美的便当,然后再做出更多更多的,相互切磋,琢磨着一遍遍地研究。这是日本独有的现象,可以说是文化的极致。

便当所承担的作用,不过仅仅是单纯的吃饭形式而已。便当的制作很麻烦。早晨,为了做便当要早起。在这个只要付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的时代,做便当、带便当的行为是朴实的,我希望它不要消失。每天午饭用不花钱就能解决,也不会产生垃圾,对钱包对地球都是好事。

并且,便当还能成为联系彼此的交流手段。就像前面所说,动漫便当本来的目的是取悦自家孩子,如今却发挥着巨大作用。应该会有很多孩子请妈妈把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做成便当,开心地全部赤光光吧。幼儿园时代的便当,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从而缓解他们置身最初的社会生活中的不安,产生“我不再是小孩”之类的想法,大多数人还是会请父母之作便当,不是吗?即使是在叛逆的年纪,每天在午饭时间打开饭盒,就能使他想起为自己制作便当的人。这么说是有点夸张,但便当在这方面确实相当有效,即使本人没有意识到。

做便当时当然不会忘记对别人的体贴,同时也能让接受便当的人心怀感激。小小的饭盒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可能性。“便当”成为全世界共同语言的那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 (朱佩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