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再定位

 刘阳怀 2015-11-26

 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再定位

作者:文晓琴 西北民族大学

  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和“信息”凝聚的场所,以研究型、开放型、电子化为特征的大学图书馆,因其资料图书的专业性和前沿性而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大学图书馆被边缘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就为何和如何重新定位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出了初具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服务 功能定位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以研究型、开放型、电子化为特征的大学图书馆,因其所依托的大学背景,而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集中地,并因其资料图书的专业性和前沿性而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针对高等教育对象,大学图书馆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出现了一种弱化的现象,原本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和优势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因其“原则上服务于校内师生员工,行政上隶属于大学,机构上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而制约了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速度、质量和进程,不仅无法完成和实现自身所应该保持的知识自由,更谈不上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推进作用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1000多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30%,公共馆仅为2.9%。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馆的资源还显得十分匮乏,另一方面说明高校馆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相对不足、服务质量相对较低。

一、为何要重新定位大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

1、大学图书馆提高自身形象的需要

  2011年初,一则最初被网友“贺兰泰”转载的微博,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无数网民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微博的起因是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便有了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于是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该馆馆长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事实上,早在2003年,杭州图书馆就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杭州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后来又特意为乞丐多订了几份《参考消息》。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自己的言论引发网友这么大的关注,褚树青坦言感到很意外。在褚树青心目中,“零门槛”图书馆并不是心血来潮,他理想中的图书馆,需要的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无门槛、舒适,把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读者的天堂。

其实,尊重人权,众生平等,是一个社会进入成熟社会的标志。时下,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要让大学图书馆实现完全的社会化开放条件尚不成熟。但是,毫无疑问,只有积极学习并引进开放的心态,才能重塑大学图书馆的价值体系,进而构建出一个公平、现代、多元的新型图书馆。

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这也是时代赋予大学图书馆的新型使命和责任。

2、大学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大学图书馆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业已成为一种趋势。据美国图书馆学专家预测,未来的图书馆学发展的七大趋势中,定制与个性化处于七大技术之首,可见其在图书馆建设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英美大学较早就开展了个性化服务,佛吉尼亚联邦大学图书馆的e-journals改善其获得功能,洛杉矶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LANL中每个文件夹都有相关链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提供本站快速检索,用户可以从菜单中定制常用的书籍和数据库。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正处于探索阶段,比较突出的有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基于Web服务模式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前者中,用户可通过Kookie的浏览器登陆,提供了书签、定制数字资源、最新信息通告、搜索引擎、链接图书馆等功能,后者可提供数字资源个性化推荐在线咨询系统等功能。

个性化服务是一个图书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实现知识服务的基础。在一个读者服务模式向网络用户模式转变的时代,大学图书馆只有把自己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机制,才能提供读者最能理解的信息,发挥信息的最大价值,杜绝资源的休眠现象,最终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3、适应大学生阅读习惯变迁的需要

在网络阅读方兴未艾的今天,据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对高校云集的海淀区8所高校294名学生的分层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网络阅读,其中235名学生选择了在线阅读(占83%),34人选择手机阅读(占12%),14人选择了载体阅读(占5%),这说明,调查受众认为互联网的在线资讯最为丰富,手机阅读明显高于前几年流行的MP3、MP4等移动存储方式,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手机报的迅速发展和3G技术的日益成熟。而在阅读内容上,170人选择了新闻评论,占60%;88人选择网络小说和诗歌,占31%;有76人会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网络阅读。在阅读时间上有135人在1至3小时之间。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图书、报刊等传统读物的地位依旧相当稳定,但网络阅读已占据大学生阅读的主导地位。这说明大学生们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升技能的渠道日益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再将娱乐作为首要的网络阅读选择,开始从冗杂繁复的网络读物中取其精华、提升自我。在此形势下,网络阅读市场细分的趋势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大学图书馆要及时跟上大学生阅读习惯变迁的需要。

4、适应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职业分工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1876年,在全球第一个专业图书馆协会——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维尔·杜威宣布:“图书馆工作成为专业化工作的时代到来了!”从而拉开了图书馆馆员职业化发展的序幕。此后,图书馆员逐步被被定位于:“从事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和利用等服务的人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并且至今仍存在着争议。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以及核心业务外包日益盛行等原因,大学的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总体来说,当前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现状是 “三多” “二 少” “青黄不接”。 “三多”就是:青年多,新手多,老弱病残多。 “两少”就是:学过图书馆专业的少,从事多年图书馆工作的少。

目前,图书馆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强烈。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图书馆馆员应该扮演好知识提供者、知识通道者、知识教师、知识组织者、知识生产与出版者、知识合作与倡导者等多种角色。可见,大学图书馆馆员适时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确实非常必要。

二、如何重新定位大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

1、重塑大学精神

所谓大学,简单地说,就是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现代大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和“育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即研究。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尽管对“大学精神”的概括有多种多样,但始终脱离不了三大本质特征: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1. 1、选择校长至关重要。

2. 2、建设校园文化义不容辞。

3. 3、师生关系有待改造。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谨慎的思考、谦恭的行为和哲学的方法。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批判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优势。大学是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大学生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追求理想的永恒特性。 

  社会关怀精神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成为高校的第三职能,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转化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2、重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互联网给通信、媒体、娱乐、营销等行业,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几乎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目前,传统的互联网已进入以即时通讯、博客、社会化网络服务等为主的虚拟社交模式,实现了从人机交互到人人交互的转变,以用户交流和信息分享并因此映射的真实人际关系为基础,满足用户的高级需求。传统的虚拟社区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迁移,也体现了用户从社会归属向社会交往需求的升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求索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坚持“鼓励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原则,增强服务与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灵活的教育形式,发挥其教育功能。

做好读者导读工作是关键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引导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发现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推荐相关优秀书籍,引导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要采用书评、报告会、读书讨论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图书通报、读者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兴趣和专业特点开展导读服务。对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有关理想和信念方面的优秀图书,以及一些思想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中外名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二年级的大学生可疑推荐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音像网站等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料,并及时搜集一些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等供学生参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馆舍文化建设,贴挂中外与读书有关的成功人士的名人名言的字画,共同营造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读书学习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味。同时,图书馆员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传授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理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不盲目、不盲从,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树立成功意识。低年级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向往也面临许多迷茫与无奈,图书馆员可以利用借还书时与学生交谈、推荐相关图书以及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前途,帮助他们树立成功意识,激发他们发奋读书的热情。

3、再造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品牌

图书馆是文化信息机构,它的性质决定着它以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为根本宗旨。现代品牌理论认为,品牌不只是一个名称、一种标志或一种象征,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组无形资产。对图书馆来说,一个良好的服务品牌是由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给读者带来的满意度、美誉度、信任度、追随度,是由服务项目、内容、质量、态度、服务能力等多项要素构成的图书馆形象;不是简单地让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而是通过服务牢牢地占据读者的心理空间,让读者去真切地体验和感悟图书馆的服务,这一过程涉及读者需要、期望、注意、感知、论证等心理活动。对读者来讲,它是有特性、有魅力、有象征意义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存在。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之所以风靡全国,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媒体优势外,关键还是“选对了人”。 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大家”多为各高校教师。其实这些资源,在各大高校俯拾皆是,但却被长期忽视。

时下,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几乎所有的省级图书馆内都开办了每周一期的专题讲座,形式多样的“大讲坛”让听众在听讲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品位与鉴赏能力,让高雅知识普及到大众,让大学的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此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达到启迪智慧、提高素质的目的。

其实,在国内的大学中,不少读书馆已陆续开始重视图书馆的作用,比如北大和人大图书馆的《国学讲座》《周易讲座》等独具特色的讲座,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政府要员、企业精英前来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学图书馆的知名度。

让人欣慰的是,就在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宣读了“共同宣言”,表示四校将秉承西南联大精神,缔结战略联盟,共谋图书馆的发展。四校联盟必将为重塑大学图书馆品牌再启新篇。

  

参考文献:

   1、赵晶莹,论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图书与情报,2011,(3):61-65

2、陈雅 郑建明,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机制研究,图书与情报,2011,(1):6-9

3、薛菲 张曼玲,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实证研究,图书与情报,2011,(1)99-103

4、陈传夫 王云娣 盛钊 丁宁,图书馆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 4-18

5、胡昌平 胡吉明,网络服务环境下用户关系演化规律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 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