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评:同课异构的三堂《月相变化》

 子晓_18 2015-11-26

小评:同课异构的三堂《月相变化》

温州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是一个大舞台,高手云集,个个“武艺”高超、“演技”精湛,涌现了许多高潮,让台下的观众无不屏息凝神、身临其境,同时也收获多多。

与以往不同,本次评比采取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同课异构,即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团体)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接下来,我就通过对这三节课中某些环节内容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然后反思自己以前所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和一些想法,谈谈我的拙见:

一.课前准备

一个有序的活动,往往需要教师们做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吴旭丹老师给每个学生遍了编号,学生有了编号也就代表有一定的任务,为本课教学的模拟实验做准备。因为在模拟实验中需要每个组的同学观察一定位置的月相,课前完成定点定位的工作,节省了课内的时间,课堂教学也会紧凑起来。

二.教学导入(按照这课题三位老师教授的顺序(1)、(2)、(3))

三位老师有不同的导入:(1)从科学史导入,27个天文观测台,科学家郭守敬对天文天象进行持续的观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修改了历法。这个导入我诈以为是要以天文科学的发展的主线,但到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一个导入、前缀,与后面的教学毫无关系。所以我还是有个小建议,将模拟实验观测到的月相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并进行观察修正改进,使学生了解前人对月相认识的过程,这样不会使导入部分成为一个独立的或者毫无意义的知识了解,也更能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

2)复习导入:汪秀雷老师的导入很简单直接,从上一节课对月球—地球的卫星展开,回顾月球的一些知识,并将其浓缩板书。其实这复习的内容,使一些重要的信息从学生头脑中调动出来,便于之后模拟实验的应用。

3)从诗句引入月亮的形状,暴露部分前概念:月相有不同形状(圆、缺)。

三.月相定义概念:

1)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解释月相,月:月球,相:样子。月相:我们看到天空中月球的样子。

3)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1)的概念是照搬书上的,简单也不会有任何毛刺让人去挑,这定义下的是有根据的,但是这里缺少了一些意味,其实月球是接近球形的,它本身的形状是不会出现圆缺变化的。而是由于月球是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位置是不发生改变的,同时月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地球会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转,也就会使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偏移,我们在地球上所能看到的只是被照亮部分,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月相会有圆有缺。从这角度来说的话,第三节课老师下的定义(3)可能最科学。(2)的概念解释,可能更加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意思,从学生的角度让我们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最高。在简单的一两分钟内对月相的概念最浅显地认识,而且在以后也以这样的字面理解去解释月相,不是死记概念,这应该是教学老师也所想表达的意图,和学生达到的境界吧。但如果又从深入的概念所表达的科学解释上来讲,感觉还是第(3)种会是最合适的。

哪一个更富有意义,更符合学生理解并建构的科学概念,或者是更能让学生对月相的概念有个联结生活的浅显的理解,我想各有千秋吧。

四.模拟实验的设计

三位老师将本课的重点定在: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至于怎样将重点落实,从三位老师的模拟实验的设计操作中表现出来。

1)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特定位置(农历时间)上观察月相,老师作为运行的月球,学生画月相,之后小组交流并将一个月月相粘贴。从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修正月相及变化的前概念,同时认识到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基本达成目标。

2)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哪个位置是什么农历时间,而是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共通点切入:农历十五的月相是圆的,从而先确定十五在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上的位置,再在认识十五的位置基础上去寻找其他时间的位置。这一点,我感觉这位老师挖得比较深,学生的思维卷入也比较深,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生对于模拟实验的观察可能会更明白一些。但是老师对于模拟实验的分步骤观察,反而会让学生的思维断节。学生已经走到那个坡度上了,然后再走回来去一点点观察,降低难度,却没有了高度。在老师详细指导下难出错,但学生这时候的参与探究的激情肯定被打压了。

3)老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小组的模拟实验,对于如何操作好象都只匆匆而过,所以我也没有多加详细记录。(暂时留白)

五.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

关于前概念(月相形状的前概念)月亮的形状学生观察到多少,了解多少,学生可能只知道十五的月亮是圆的,甚至只知道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圆的,这些都无可厚非,这堂课只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叫月相,到底月相形状是如何的,一天天具体变化中月相是如何的不需要学生在课内细致掌握。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月相的正确画法,即关于月相形状的正确(标准)与否,是不是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当然可以是放在课前,让学生正确地画,那么对月相形状的认识,包括课外的观察,也更好信手拈来?

 

    当然对于本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想要说说感想,实在写不下来了,我想留待以后,或者听听更多的老师去评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