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家言说| 袁伟:文学翻译文学吗?(一)

 雅斤5999 2015-11-26


本期的“众家言说”推介的是袁伟老师的《文学翻译文学吗?》,将分三次连续推送。这一段段译文,一支支利箭,靶子是......?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即译中所失)——罗伯特·弗罗斯特这被人引烂了的断语,虽然精炼又委婉地给诗歌翻译判了死刑,却也委婉又精炼地大抵免除了诗歌翻译者的文责。相形之下,纳博科夫的话几乎就是在骂大街了,虽然他写的是诗:

What is translation? On a platter

A poet’s pale and glaring head,

A parrot’s screech, a monkey’s chatter,

And profanation of the dead.[1]

这是他仿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体格律作下了一首诗的开头几句。纳博科夫当时正亲自操刀,以他独特的直译法,把《奥涅金》翻成英诗体,八年杀青后,虽然自负前无古人,戛戛独造[2],却也聚讼不已,成了一桩有名的公案。他在这里对翻译的丑诋鞭挞或许竟是他提前预支的自嘲也未可知。的确,当一种语言文字的形意音韵、句法的节奏弹性被别有意味地开掘、凸显而合成一首艺术品的时候,换易言语,那便是换了一样东西,且每每是相当明显地不堪。雪莱就曾把译诗比作扔进“坩埚里的紫罗兰”(a violet in a crucible),哪有什么芬芳色彩可言?[3]“灰烬断非火焰的翻译Ash is no translation of fire)”,而不可译论的矛头所指,一向就是诗歌[4]。你能想象要人拿二胡乃至京胡咿咿呀呀地拉出小提琴或钢琴的调调吗? 非不为也,不可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壮着呢——英勇无畏的诗歌译家们!看官将就则个,包涵则个。


看官的确也将就了,也包涵了。甚至还能发现出别样的美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歌德的《浮士德》、但丁的《神曲》——看官咂吧咂吧嘴:《汉译世界文学名著》!?——认了!译作反正横竖不能与原作相比,译诗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人家是在拿底蕴很不厚实的现代汉语临摹外国大神,贫血的身板还戴着镣铐跳舞。不易!


对比之下,散文或小说的译者就没有这么苦逼了。不用考虑什么抑扬格五音步,无需思量什么亚历山大体,更不必劳神什么aba, bcb, cdc。放眼是一马平川,海阔天高竟自由。明明白白作者意,顺顺溜溜俺的笔, 好像真的差不离:

Muchos a?os después, frente al peloton defusilamiento, el coronel AurelianoBuendía había de recordar aquella tarderemota en que su padre lo llevó a conocer el hielo.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让中国作家看了又看、学了又学的魔幻开头,在未获准生证的前提下,就这么明火执仗地顺产了。而且三十年后,面对斯德哥尔摩的镁光灯,中国作家一准会想起他第一次捧读盗译《百年孤独》的那个遥远的冬夜。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指尖在键盘上上下翻飞,左右腾挪,六七个空格键加两个Shift,片刻功夫,一代文体大师的华美乐章也在方块字里流畅地开篇了。

Easy! Simple!

照着来就成:

Die Künstler allein hassen dieses l?ssige Einhergehen in erborgtenManieren und übergeh?ngten Meinungen und enthüllen das Geheimniss, das b?seGewissen von Jedermann, den Satz, dass jeder Mensch ein einmaliges Wunder ist,sie wagen es, uns den Menschen zu zeigen, wie er bis in jede Muskelbewegung erselbst, er allein ist, noch mehr, dass er in dieser strengen Consequenz seinerEinzigkeit sch?n und betrachtenswerth ist, neu und unglaublich wie jedes Werkder Natur und durchhaus nicht Langweilig…

Jede junge Seele h?rt diesenZuruf bei Tag und bei Nacht und erzittert dabei; den sie ahnt ihr seit Ewigkeitenbestimmtes Maass von Glück, wenn sie an ihre wirkliche Befreiung denkt: zuwelchem Glücke ihr, so lange sie in Ketten der Meinungen und der Furcht gelegtist, auf keine Weise verholfen werden kann.

唯有艺术家痛恨这样以人云亦云的姿态和遮遮掩掩的意见的懒散来生活,他们揭示秘密,揭示每个人的坏心眼,揭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这个命题;他们敢于向我们展示人,说他直到每一个肌肉运动都是他自己,唯独是他自己,更甚者,他在他的唯一性的这种严格结论中是美的和值得观察的,是新颖的,像大自然的每一个作品那样难以置信地和绝对地不是老一套的……

每一个年轻的灵魂都昼夜听到这种呼唤,并为之战栗;因为他在想到自己的现实解放时,就预感到他的自亘古以来所规定的幸运程度:只要他还处在意见和恐惧的锁链中,就没有任何办法帮助他来达到这样的幸运。

谁在说?尼采。哦,那个德国疯子。难怪有点……可尼采也是诗人,好像还是文采斐然一大家啊?嗨,德语就那样,比较纠结,可你不觉得这很外国哲学吗?

Too Simple! Too Easy!

然而,个中难易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面前,还得一副苦逼状:翻译难,文学翻译更难,翻译文学名著更是难上加难,比创作还难。

有一种苦逼,叫顾盼自雄。

不过,终于有年轻的“天才翻译家” 横跨多语种地横空出世了,满脸阳光地一扫文学翻译者的苦逼状。天才以每小时近一千五百字的速度,单挑译界前贤,用等身的译作雄辩证明了正确流畅地翻译文学名著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有一种顾盼自雄,叫初生牛犊。

有请翻译天才出手,拿下面两小节英文小试一把牛刀——是小说:

I have not seen it for overthirty years, so today when I saw it I felt in unusually high spirits. I beginto realize that during the past thirty-odd years I have been in the dark; butnow I must be extremely careful. Otherwise why should the Zhaos’ dog havelooked at me twice?

It has only just dawned on methat all these years I have been living in a place where for four thousandyears human flesh has been eaten. My brother had just taken over the charge ofthe house when our sister died, and he may well have used her flesh in ourfood, making us eat it unwittingly.

I may have eaten severalpieces of my sister’s flesh unwittingly, and now it is my turn…

How can a man like myself,after four thousand years of man-eating history---even though I knew nothingabout it at first---ever hope to face real men?

太easy 了,立马可待:

我有三十多年没见它了,所以今天见到它时,感觉异常兴奋。我开始意识到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什么也不知道。不过现在我必须极其小心才是。不然,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两下呢?

我一下明白了,这些年我一直在一个有着四千年吃人历史的地方生活着。我姐姐死的时候,我兄弟就当了家,他很可能把她的肉做进了给我们吃的食物里,让我们不知不觉就把它吃了。

我也许不知不觉就吃了几片我姐姐的肉,现在轮到我了……

像我这样一个人,在经历了四千年吃人的历史后——即便当初我对此一无所知——怎么能够希望去面对真人呢?

这可比前面的文字好译得多。简单、明了。而且一望可知,信也,达也,也还雅。唉,怎么好像还有中国元素呢——赵家的狗?什么来头?四千年吃人的历史?且慢,有点面善呢。难不成是——鲁迅?我靠,《狂人日记》啊:

我不见他,已经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这不是坑爹吗!

(未完待续)


[1] Aleksandr Pushkin, EugeneOnegin, vol. 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9. ---“何谓翻译?无非是/诗人头颅盘中盛,/一张灰脸阴惨惨,/两只怒目圆睁睁。/鹦鹉学舌叽喳叫,/猴子絮叨嘈杂声。/死者何堪此凌辱,/九泉之下目难瞑。引自乔治·斯坦纳,《通天塔》,庄绎传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第37页。年轻时的郭沫若早有类似的比方,不过那是做为雪莱译者的豪气干云:“译雪莱的诗,是要使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译者不是鹦鹉学话,不是沐猴而冠。”(见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34页)。

[2]. Vladimir Nabokov, Strong Opinions, Penguin Classics, 2012, p. 314.

[3]. Douglas Robinso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St JeromePublishing, 2002, p. 244.

[4]. George Steiner, After Babel, 3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253.



原载《世界文学》2015年第2期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