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访者需要心灵按摩,心理咨询师受伤的心灵谁来抚慰?

 我的书屋我做主 2015-11-26


关于“菜鸟”的困惑

小潘从业心理咨询师两年了,可一直为自己的咨询效果感到沮丧。他面对的咨客们从失眠、亲子冲突、强迫症到身份认同障碍、双向情感障碍,几乎每一次治疗会谈都要耗尽他的心理能量。


他最近面对的是一位有中度抑郁的女高管,小潘使尽浑身解数都无法改变女高管的消极思维模式,这股沮丧感深深袭击了他!“来访者需要心灵按摩,心理咨询师受伤的心灵谁来抚慰?”就连潘以前常常参加的同事们之间的个案讨论也渐渐不想去了,正值而立之年的小潘深深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



心理咨询师同样需要督导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专业性很高的职业活动,不仅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在职业过程中也需要“师傅”来带,就像每一位初入佛门的弟子都需要资历更高的方丈带领读经悟道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任性而为,很容易“走火入魔”。


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是世间最难琢磨的“心理世界”,由于人心的丰富与多变,他们往往因为咨询效能的低下而对自己抱怨、苛责。心理咨询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各种情绪,当然也需要成长。


心理咨询师如何成长呢?他们的咨询专业水平如何提高呢?通过读书、反思都可以修炼自己,但遇见一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并接受其督导一定是每一位迷茫的心理咨询师最大的期盼。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在本质上是一门经验科学,是一门基于经验的艺术,很多咨询和治疗技术技巧,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足以传神的,其中的奥妙需要在和督导的互动中顿悟出来。


每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都必然接受过专业的督导,接受过督导给过的中肯建议。心理督导是咨询师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督导就是能够一语中的,指出你的盲点的师傅!




如何为自己选择适合的督导?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你的督导?督导只是心理咨询经验比你丰富、咨询案例比你多的人?督导是理论比你多的人?督导是被认可度比你高的人?还是任何一个心理咨询师都可以成为你的督导呢?答案是,以上皆是却又以上皆非!


一般情况下,咨询案例的积累象征着咨询师的咨询经验,表示着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觉察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一个个案都是时代、环境、生物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咨询案例多并不能代表他有很多不同质的咨询案例。想一想服务于特定小群体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明白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它的理论往往是西方多于本土,毕竟科学心理学是来自于西方的舶来品。那么,理论比你多的往往是来自异国他乡的心理学专家,不知你在接受督导时是否完全认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理念差异。


萧文教授及其创立的循环督导模式


作为台湾早期的心理咨询师,萧文1977年就开始接受督导。实践中对于心理咨询督导的困惑迫使他思考怎样的督导才是更加客观、更加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过多次论证、检验,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循环督导”模式。自循环督导理念建构以来,已有多位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是操作流畅且能极大地促进咨询师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