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练习中的要点

 雪山飞鸿居士 2015-11-29

 太极拳练习中的要点


一、心静用意指导动作。练拳时,未动之前端正姿势,自然呼吸,摒除杂念,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的状态。感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后开始动作。要全神贯注地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圆活性,动作过程中,内外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初学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上往往顾此失彼,精神易紧张。动作熟练后,思想专一了,心意就自然静下来了,就会越练越宁静。

二、从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练拳时,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肌体各器官、各机能系统、肌肉、皮肤、关节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该放松处无一处不放松。动作轻缓可以边练边体会,以纠正全身内外有不放松之处,因此,练拳是从动作轻缓中逐步求得内外充分放松的,太极拳的放松,不仅限于肌肉、皮肤和骨节,它还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各机能等全身都要同时放松,它能提高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传统太极拳的练法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至刚柔相济。

三、连贯圆活。练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因此始终保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地连贯圆活。要做好连贯圆活,先要把每个姿势和动作做正确,连贯就是要求上一动作和下一动作折叠地衔接起来,转接处微微贯劲,不僵不滞,不使有停顿或断续之处,用意识绵绵不断地指挥动作。圆活是圆满活泼的意思,在一连串无限延长的螺旋式弧形动作中,圆满的不凸不凹,没有缺陷,没有断续,不起棱角,变动又非常轻灵活泼。俗话说:“练太极拳须明缠丝劲,拳中必用缠丝者,粘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不可忽也”。

四、身法中正。太极拳的身法主要为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处处不使身体各部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舒展、和顺的形象。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时,四肢动作无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保持上下一线。凡是身向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失去重心平衡的,都是身法上的缺点。太极拳身法的轻灵、空松、圆活,全凭腰、胯、胸部的运转,使在任何角度上能够保持全身的平衡,最忌头、身前倾,弯腰屈背。身法的中正安舒、轻灵圆活与沉着稳重三者相结合,是太极拳身法的特点。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一站势为静,静中触动;一变势为动,虽动犹静。处处时时能五弓俱备,是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必要条件。

 

五、步法正确。步法中的姿势叫步型。步型经过移动转换就称作步法。步型是下肢固定的姿势,步法是下肢变化的动作。学太极拳必须首先把步型和步法辨别清楚,练得正确,为练好拳套奠定基础。太极拳是短打类拳种,更着重步型步法的练习,要求迈步如猫行那样轻稳敏捷,进退转换,虚实分明。太极拳的步法和手法同样须走弧形,划圆圈,决无直来直去,直上直下的动作。只有手随足运,足随手运,才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
  
凡是前进的腿,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足尖落地,全面落实;凡后退之腿,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缓缓后伸,足尖或足掌先落地,然后全面落实。

凡体力条件充许的,需加大运动量的,上下肢都需贯劲,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下肢贯劲之法,屈膝开胯圆裆,骶骨要有力下沉。双脚之劲似乎缠入地下,有盘根错节之意,下盘就能在任何变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稳固如树不可动摇。五、步法正确。步法中的姿势叫步型。步型经过移动转换就称作步法。步型是下肢固定的姿势,步法是下肢变化的动作。学太极拳必须首先把步型和步法辨别清楚,练得正确,为练好拳套奠定基础。太极拳是短打类拳种,更着重步型步法的练习,要求迈步如猫行那样轻稳敏捷,进退转换,虚实分明。太极拳的步法和手法同样须走弧形,划圆圈,决无直来直去,直上直下的动作。只有手随足运,足随手运,才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
凡是前进的腿,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足尖落地,全面落实;凡后退之腿,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缓缓后伸,足尖或足掌先落地,然后全面落实。
凡体力条件充许的,需加大运动量的,上下肢都需贯劲,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下肢贯劲之法,屈膝开胯圆裆,骶骨要有力下沉。双脚之劲似乎缠入地下,有盘根错节之意,下盘就能在任何变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稳固如树不可动摇。

六、手法和眼法。太极拳的手法,手臂须松柔圆活、刚柔相济,忌僵忌滞,动作螺旋式地旋转作大小不等的弧形或环形,横直顺逆,起落伸缩,走弧线

 

 

使关节圆转如意,筋肉纤维得到松舒的运动。练拳时用意不用力,动作时,以手领肘以肘领肩,停动前,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膀随腕转腕随掌转,触处成圆,上下一线全凭双手转。练拳从全身来讲要求上下一条线,从手来讲全凭两手转,而不离中线
眼法要随主手的动作而向前平视。凡动作变化,眼神先向预定前去的方向前视,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所谓一转眼则周身全动。这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后而形动的细致的锻炼方法。练拳时,目光经由前手食指尖或中指尖前视,意贯指尖指肚着力,食指、中指劲到,手指劲到,脚趾劲也到。眼神须照顾上下两旁,要表现出大方、舒展、严肃、沉静的神气。

七、腰裆劲。太极拳的腰裆劲实际上是腰胯联合发出的劲。四肢动作以腰为纲、为轴心。腰的轴心是腰脊命门穴,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力的来源。练拳时,时刻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轴心运动的腰部旋转,必须注意松沉直竖,微微旋转,不可摇摆失中,不可旋转幅度过大。
裆指的是两胯根,胯根须松开撑圆。腰与胯的旋转是一致的,胯旋转不灵活,腰旋转的圆活性就要受到影响。
动势时裆须开,停势时裆须合。
动势时,腰裆劲由松沉转为浅弧形略微向前上方而去,自然地催动劲力经脊背达于手臂浅弧形地略微向前上方而去。这种缠绵曲折的练法极为细微,这是拳套熟练后提高练拳质量的练法,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腰裆不松活,内劲运转就会显得迟钝。腰不塌下,裆不扣合,手臂就会显得不是沉着松静而是飘浮无力。每势变着换劲,腰裆的变换、开合、虚实,关系到全身的灵活和重心、角度、力点的变换迅速,腰裆的沉着有力,关系到力量和耐力的发展,是调节动度,加强爆发力的关键。

八、弧形螺旋。太极拳的弧形动作,是在意识指导下的内劲作旋绕运转时的

 

外形,缠绕绞转,极为缠绵曲折,在大螺旋式和无数小螺旋式的发展路线上进退屈伸,形成为圆形动作,是太极拳练法特点的精华所在。无论顺旋、逆旋,凡攻击的动作,为动分,为离心力,丹田劲运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气发劲。无论顺旋、逆旋,凡防御化解的动作,为静合,为向心力,四梢劲复归丹田,肩带肘,肘带手;胯带膝,膝带足,吸气蓄势。这就是太极拳运动的缠丝劲、抽丝劲、麻花儿劲,它的圆形运动,不是单纯的弧形动作组成的,而是螺旋式的曲线弧形动作组成的。它是从曲中求直处处是曲线,处处随时能转化为直线,为曲直两者的统一。太极拳每一动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所谓妙手一招一太极指的就是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圈中含有阴阳两种力量,有刚有柔,有实有虚,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就是太极拳的妙手

初练太极拳时,打圈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打圈要逐渐收小,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骤。打圈无论大小都是有内劲作主导,至于内劲运转时的轻重、刚柔、快慢、虚实,应该是忽隐忽现的,这要靠练者的细心体会,灵活运用。每势起承转合的锻炼方法,不但要默志揣摩,多作观摩,多请教有经验的人作指导和示范,才能进步较快,而不致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流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