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很多管理学的经典书籍,但还是不会分析和思考管理学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军休强军路 2015-11-30

读了很多管理学的经典书籍,但还是不会分析和思考管理学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某人
善读书,读过基本上大部分流行的管理书籍。跟他交流的时候,侃侃而谈,总是能引用某个大师的说法。

当面对管理问题时,他那些记住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就没用了
仍然不会用
感觉他读的、记住的那些管理学理论和方法跟他自己“总是隔着一层皮”
你会觉得他知识“很渊博”,但他这些知识总是跟现实和问题无法结合。
同理:在任何领域都有这种状况:看了很多书,也记了很多内容,但无法转化成自己的内容。

这是什么原因呢?

讨论

pkmer:读的内容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是别人的!

老西客:个人感觉:
管理是艺术,不是知识。书上的东西是对既往东西的总结,但凡是总结后的知识只具备指导功能而不具备实用功能。管理的目的是学习方法后,触类旁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对象进行知识重建,实施。
重建,应该是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

hanweihe:如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个人觉得是知识的应用出了问题。大量的阅读和学习管理学知识,是对知识的一个获取和保存的过程,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前提和组成。但最终或者说核心过程,是在于知识的应用过程,只有应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了具体的管理问题,那么这部分知识才算是个人真正的知识,才体现出其价值,进而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或者说新的价值。

猎兔人:书生误国,百无一用是书生,估计就是说的这类人。
理论无法结合实践,只能说明他的知识利用能力不行,但知识记忆能力很好。

tangyouhua:第一,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到的知识点都是分散、没有系统的。
当需要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时,因为没有建立这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因此不知道从何入手。
第二,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没有做好实践,即记笔记、理解和实践。
只有将知识转化并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地为自己所用。

vicker:没有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另外很多管理学著作其实在国内并不适用,更适用于于国外那种市场氛围里长起来现代企业。国内企业更多是老板的人治。因此,学以致用更加难。

thundern:能说出来说明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似乎又没有理解透,所以一遇到真实情况,反倒没办法用起来了吧。

HJK:第一,缺乏大胆尝试,勇于参与的干劲。管理是关于人的学科。需要参与到各个环节,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第二、得意望言,得鱼忘荃。虽然管理的书读得多。但在实践中不能为书所束缚。反而应当抛开书本,不能为书中的概念,框框所缚。第三、通过否定之否定后,才能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的一层理解。通过实践中抛开书本,最后回到书本总结教训,对书中的理论知识就能批判吸收,理论知识就能内化于个人实践。

海贼duang: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经验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但当这样的知识出现在我们的书本上之后,我们却没有能力将它再次运用于实践,这无疑是对人自身的嘲讽。这个问题的存在十分普遍,以致于也有很多相对应的方法应运而生,比如  拆书帮  中提到的RIA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