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诀窍让你免于打扰,全心投入

 天爪狼 2015-11-30

如果你决定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多做一些事情,但后来自己发现还是很难下定决心来好好做这些预计该做的事。若你在家工作,或者你所从事的兴趣组合需要较高的自我掌控力,则你更容易发现自己难以专注下来。而这五个诀窍让你避免分心,全心投入,在自己的兴趣上快速成长。

本文选自《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黑天鹅图书出品。

有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你在列出“待办事项”之前,为什么要把兴趣焦点纳入优先考虑:

一名教授带着一只玻璃罐走进教室。罐里有四颗美丽的石块。他把玻璃罐举起,让学生看,然后问:“这玻璃罐是满的吗?”学生回答:“是满的。”学生们不明白教授为何问出答案这么明显的问题。接着教授打开一个他带进教室的袋子,把袋里的碎石倒进罐里。碎石塞满罐里所有空隙之后,教授问:“现在罐子是满的吗?”学生感觉到这是个陷阱题,于是沉默不语。教授再打开另一个袋子,把袋里的沙子倒进装有四颗石块与许多碎石的罐里。沙子流过大石头与碎石,他又问:“现在罐子是满的吗?”有几个学生看着塞得满满的罐子,而且看到教授没有其他袋子了,于是点头。然后教授离开了教室。学生们一头雾水。几分钟后教授带着装满水的水壶回来,把水倒进罐子里。学生们看着沙子吸饱水分。这时教授回到他要讲的优先次序的观念:“如果先把碎石、沙子与水倒进罐子,罐里还有没有空间放石块?”

你的“两者通吃时数”,就是这故事里的石块,你要先把它们装进你的生活之罐里。我向你保证,打扫房子(碎石)、处理杂务(沙子)和保养草地(水)等事务,仍然会在你的生活里找到时间。

一、 “地点,地点,地点!”法则

我刚开始为事业做研究的时候,落入了一种模式,你可能也认得:我从书桌旁的书架上挑了一本书,走向客厅里舒适的阅读专用椅。然而我半途瞥见电脑,心想:“也许我应该检查一下电子邮件,很快查一下就好,搞不好某个参考期刊书目已经寄来了。”就在等待电脑开机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提升“效率”的好主意,那就是在读电子邮件的同时清洗东西。于是我走到厨房,收拢几块抹布;我看到厨房的花瓶里有几朵花已经凋谢了。因此我到外面的花园摘些新鲜花朵……就这样,我拨给我的兴趣焦点活动“阅读”的时间不知不觉流逝了。

我找到一个办法拯救了我:改变地点。我发现一位朋友下午时间会待在工作室里,于是我在下午去她的卧室读书。我在别人的房子里,总不能替她接电话、四处翻找待洗衣物或者替她决定花瓶是不是该重新布置吧?

“为什么不干脆去图书馆?”当我告诉嫂嫂我这项安排时,她这么问我。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因为对喜欢多种事物的人来说,图书馆像一座糖果店,把这种人送到图书馆,他们会更分心!所以,如果我出于某种理由无法在朋友家好好阅读,或者没有时间往返朋友家,我就在家里制造相同的效果:我把椅子转向一个角落,让我自己和那个角落之间不存在任何会使我分心的事物——这时候要运用下一个“不行!不行!不行”法则。

二、“不行!不行!不行”法则

这项法则在你前往理想地点的途中,以及在你抵达理想地点之后,都很管用。譬如你正要走出房子去朋友家,准备你的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你走出门,看到一把雪锹没放回仓库里。你当然想把它物归原位。然后你看到仓库里的东西,想知道教会哪一天举行旧货拍卖。于是你想说,在上车之前“很快地”回屋子一趟,“只是”去确认拍卖日期。同理,如果你在家工作,你很可能在听到信件送来的声音时想“偷看一下”,在电话答录机启动时拼命偷听。如果你对于这些行为模式不陌生,你就会想使用这项“不行!不行!不行”法则。不管何时,只要你发现自己在兴趣焦点时间里做别的事,你都必须停止。绝不放行,绝不向任何诱惑投降。你要养成习惯,一发现自己分了心,就停下来说“不行!不行!不行”,而且要大声对自己说出来。这样才能做足你该做的事。

三、“绝无例外”法则

上述两法则有助于你抵挡眼前的分心事物,但你可能还需要更有力的工具来帮助你长期维持你对目标的承诺。任何一段旅程里,都有令人兴奋的时刻和缓慢而难挨的阶段。对于多面向发展人才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崭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所以那些缓慢阶段可能会变得迂回难行。举例来说,我一开始要做的是写小说,然而在我毫无灵感时,我很难继续写,尤其是如果我突然动念想从事园艺。也许我能用“不行!不行!不行”法则让我在坐下来写作之后抵挡接电话的诱惑,但“绝无例外”法则可以让我周复一周持续动笔。

这个“绝无例外”法则,出自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著作。詹姆斯为那些认真承诺想改变的人发展出一套三方策略。第一个方向是:立即做出改变;第二个方向是:以炫耀夸张的方式做出改变;第三个方向是:绝不接受例外。我第一次读到第三个方向时,非常生气。我和我的许多客户一样,一直在避开这种二选一的思考方式。“如果不能每天、每周、每年,直到永远都这样做,你就做不到!”这句话多么戕害多面向发展人才啊!

但是我再深入思索,明白了詹姆斯的建议是为了让我们用一种务实的方式重新面对我们的目标,让我们知道唯有“绝不接受例外”才能达到目标。譬如,我坚信每天唯一必须做的事是呼吸。因此,如果我为了实践我的多重兴趣焦点之一,我设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出一个场景,那么我几乎不可能持续遵守“绝无例外”法则。然而,如果我把最低写作量设定为每周完成四个时段,我就可以更加认真执行“绝无例外”法则,以达到每周最低要求。当然啦,遇到了生病上医院或家人死亡这类大事件,就不适合采用“绝无例外”法则。但在正常情况下,我发现自己有足够的弹性和决心,撑过了几个月的“绝无例外”状况。当我预知周末会很忙,我就会尽早完成本周“必要”的四个写作时段。然而,我真正获得的回报是,我由于自己能够持续执行自己的决定而引以自豪,这样的成就感帮助我走过颠簸路段,而我的灵魂以前在走上这种路段的时候总不免会偏斜歪倒。在你持续遵守“绝无例外”法则达到十一周、十三周或十七周后,你会越来越有动力持续你的决心。

四、在一个方向上多工处理

多面向发展人才很擅长同时处理多种工作,这种天赋让我们得以成就许多事。但我得声明,这样的天赋绝对不能在兴趣焦点时段发挥。写诗时间不可以洗衣服;设计暗房时不可以检查电子邮件。但兴趣焦点活动可以与其他活动同时进行。譬如你要开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朋友家,你在路上当然可以听西班牙语录音带(如果学习西语是你的兴趣焦点);如果你带着邻居的小孩到图书馆参加说故事时间,大可利用这段时间在图书馆选借西语教学录音带。“多工处理”只能用在一个方向上,反过来就不行了。

五、奖励多面向发展人才

连续十周都遵守了“绝无例外”法则,然后你为自己买一套DVD奖励自己;你鼓起勇气打了一通不容易的电话之后,让自己去公园散步当作奖励。奖励,可以强化你的新生活方案,特别是这个新生活方案与我们过去所认定的“正确”生命迥然不同。以我来说,我喜欢每天临睡前,在行事历上确认至少一项当天做过的正面行动,然后贴一张可爱的贴纸在前面,以此奖励自己。

此外,在“待办事项清单”上把已完成的事项删掉,也是一种奖励。如果你照着书中本章提供的“兴趣焦点活页备忘录”进行,你会体验到每周从备忘录上删去已完成项目的那种满足感。不仅是多面向发展人才有这种清单,很多人也都有这种待办事项表。对于多面向发展人才来说,有个好玩的方式可以增强这种清单的作用:除了写下一些平凡无味的活动之外,你可以在清单上添加“冒个小险”“向他人求助”“一旦分心时,要像念咒语一样念诵‘不行!不行!不行’”这类项目。你会知道,一天过去,晚上你就可以在清单上删掉这些有益的新行为,这会大大有助于你加速把这些行为养成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