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t-a21事务所 ? 巴黎菲利普-格拉维画廊构筑物-隈研吾 ? 渐变弧墙-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 红砖电梯-Carles Enrich事务所 ? 世界建筑节最佳室内设计-March Studio ? 布鲁克林区第一座超高摩天楼-SHoP事务所 ? 消防员飞行背包-迪拜 ? 缎带礼拜堂纪录片 The Hut-a21事务所 ▼
越南事务所a21在芽庄附近的稻田边竖起了几根杆子。 然后他们从村子里找来两条已经不再使用的老木船,一正一反地架在杆子中间,在其中一处放了一钵花,又在另一处拉起了一张吊床。完成了——这就是他们的“The hut”。 Quangdam 他们写道:“我们已经厌倦了挖地基,搅水泥,算通风和灯光……我们想从建筑学里寻找自由。” 这让我想到藤本壮介的“终极木屋”,还有那本《建筑诞生的时刻》。工业时代是一个把人异化的时代,而技术越是发展,离人之为“人”的本性就越远。就如同我们在早高峰的地铁里被闷得透不过气来。也许有一天,车厢里有个人突然哭出了声——那就是时候回到老家看看了。建筑诞生的时刻,天地间原本什么都没有。你在地头搭起了一片屋顶,吊床在影子里摇摇晃晃,产生了一种被庇护的幸福感。这就像是建筑那早被忘到九霄云外的初衷。两条早已不再被使用的小船还带着岁月磨损的痕迹,就如同对那个纺织娘在月下低语的年代的追忆。与其说是从建筑学里寻找自由,倒不如说是从建筑学里寻找童年。 童年总归是自由的,自由得无忧无虑;而人也总归是要长大的,还得继续去算面积。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对着经年回忆的匆匆一瞥,倒像极了是个隔夜的梦。 巴黎菲利普-格拉维画廊构筑物-隈研吾 ▼ Stefan Tuchila 隈研吾上周为巴黎菲利普-格拉维画廊做了一个介乎建筑空间与雕塑之间的东西。它看起来像是福冈县星巴克那种交错木条塑造空间的设计语言的进一步拓展。不过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交错的木条之间居然还藏了几个“居住空间”。 Courtesy of Galerie Philippie Gravier 卧室,起居室,当然这些只是名字而已。参观者可以从入口钻进木条的丛林,沿着梯子一路往上爬到很高的地方去。
所有木条都采用了统一的尺寸和形制,但通过交错阵列的组合完成了一个灵动有机、向上伸展的造型。有评论说木条的连接形式是日本传统式的——从上图中看并不准确。另有评论说这个雕塑“完美诠释日本人的逻辑感”,我亦不以为然。用一堆尺寸一致的木条实现一个无边界无轮廓的有机造型,这本身就是反逻辑的,和“日本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又有人说这些木条会随风摆动,我在此确定此乃瞎说——上面的细部图已经解释了一切。 渐变弧墙-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 Abdul Yeung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们试图在公共空间的尺度和数量上做一些探讨——他们认为公共空间应该包含更多样的尺度来满足各种各样的行为。所以他们在一片开阔的广场上建其了一组高低渐变的弧墙,“挖掘空间的潜力”。 Cheng Xiao Thomas Guo Jia Jeff
这种划分空间的做法也许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但港大的同学们对墙的构筑还动了几分心思——它的构件看起来像是木块,但一面是镜面。再加上镂空的砌筑方式,便给同一种材质的墙赋予了三种不同的材质特性。于是空间的性格便随着材质的变化更加丰富了起来。 红砖电梯-Carles Enrich事务所 ▼ Adrià Goula 关于砌筑,这里还有个新完成的作品——巴塞罗那的希罗内利亚镇,从河边到堡子上要沿着弯曲的小路上20米的悬崖。当地人就打算做一个交通电梯。但电梯塔怎样才能不破坏古镇的风貌呢?Carles Enrich事务所选择了最普通的红砖砌块,而且是多孔红砖。把孔的一面朝外,便做成了一个远看富有历史厚重、近看又十分轻灵的透光外表。 这时再想想国内某景区那个号称世界最高电梯的钢架子,真是感到汗颜。 世界建筑节最佳室内设计-March Studio ▼ Image Courtesy of March Studio 上周的2015世界建筑节上,March Studio为澳洲一家饭店设计的改造方案成为了年度最佳室内设计。他们用了大量色彩、尺寸均不同的木条,指向了唯一的方向,形成了一个破碎而奇妙的空间(简直是上面隈研吾那个设计的反义词)。当然他们获奖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这语义强烈的设计手法。世界建筑节的评委会认为,优秀设计所带来的毕尔巴鄂效应带动地区振兴,则是更有意义的后续话题。 布鲁克林区第一座超高摩天楼-SHoP事务所 ▼ SHoP Architects 纽约布鲁克林区宣布即将建设第一座超高摩天大楼。由SHoP事务所设计,一根细长的刺,与曼哈顿的丛林遥相呼应。布鲁克林区我们大概都听说过,出了名的乱。 消防员飞行背包-迪拜 ▼
迪拜又要整幺蛾子了。这次他们宣布给消防员配发飞行背包,能以120公里时速飞到火场,并把水龙带运送到云梯运不到的高度。他们认为,这将是21世纪的消防新方式。只是这种设备的出动成本,恐怕也只有迪拜才负担得起了。 缎带礼拜堂纪录片 ▼ 最后是一段由摄影师Vincent Hecht拍摄的关于中村拓志的缎带礼拜堂的纪录片。本篇自文艺始,便在这里以文艺结尾吧。 ▍ 专栏作者:周源 ▍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沈小毛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AC文章总目录 The Hut-a21事务所 ? 巴黎菲利普-格拉维画廊构筑物-隈研吾 ? 渐变弧墙-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 红砖电梯-Carles Enrich事务所 ? 世界建筑节最佳室内设计-March Studio ? 布鲁克林区第一座超高摩天楼-SHoP事务所 ? 消防员飞行背包-迪拜 ? 缎带礼拜堂纪录片 The Hut-a21事务所 ▼
越南事务所a21在芽庄附近的稻田边竖起了几根杆子。 然后他们从村子里找来两条已经不再使用的老木船,一正一反地架在杆子中间,在其中一处放了一钵花,又在另一处拉起了一张吊床。完成了——这就是他们的“The hut”。 Quangdam 他们写道:“我们已经厌倦了挖地基,搅水泥,算通风和灯光……我们想从建筑学里寻找自由。” 这让我想到藤本壮介的“终极木屋”,还有那本《建筑诞生的时刻》。工业时代是一个把人异化的时代,而技术越是发展,离人之为“人”的本性就越远。就如同我们在早高峰的地铁里被闷得透不过气来。也许有一天,车厢里有个人突然哭出了声——那就是时候回到老家看看了。建筑诞生的时刻,天地间原本什么都没有。你在地头搭起了一片屋顶,吊床在影子里摇摇晃晃,产生了一种被庇护的幸福感。这就像是建筑那早被忘到九霄云外的初衷。两条早已不再被使用的小船还带着岁月磨损的痕迹,就如同对那个纺织娘在月下低语的年代的追忆。与其说是从建筑学里寻找自由,倒不如说是从建筑学里寻找童年。 童年总归是自由的,自由得无忧无虑;而人也总归是要长大的,还得继续去算面积。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对着经年回忆的匆匆一瞥,倒像极了是个隔夜的梦。 巴黎菲利普-格拉维画廊构筑物-隈研吾 ▼ Stefan Tuchila 隈研吾上周为巴黎菲利普-格拉维画廊做了一个介乎建筑空间与雕塑之间的东西。它看起来像是福冈县星巴克那种交错木条塑造空间的设计语言的进一步拓展。不过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交错的木条之间居然还藏了几个“居住空间”。 Courtesy of Galerie Philippie Gravier 卧室,起居室,当然这些只是名字而已。参观者可以从入口钻进木条的丛林,沿着梯子一路往上爬到很高的地方去。
所有木条都采用了统一的尺寸和形制,但通过交错阵列的组合完成了一个灵动有机、向上伸展的造型。有评论说木条的连接形式是日本传统式的——从上图中看并不准确。另有评论说这个雕塑“完美诠释日本人的逻辑感”,我亦不以为然。用一堆尺寸一致的木条实现一个无边界无轮廓的有机造型,这本身就是反逻辑的,和“日本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又有人说这些木条会随风摆动,我在此确定此乃瞎说——上面的细部图已经解释了一切。 渐变弧墙-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 Abdul Yeung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们试图在公共空间的尺度和数量上做一些探讨——他们认为公共空间应该包含更多样的尺度来满足各种各样的行为。所以他们在一片开阔的广场上建其了一组高低渐变的弧墙,“挖掘空间的潜力”。 Cheng Xiao Thomas Guo Jia Jeff
这种划分空间的做法也许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但港大的同学们对墙的构筑还动了几分心思——它的构件看起来像是木块,但一面是镜面。再加上镂空的砌筑方式,便给同一种材质的墙赋予了三种不同的材质特性。于是空间的性格便随着材质的变化更加丰富了起来。 红砖电梯-Carles Enrich事务所 ▼ Adrià Goula 关于砌筑,这里还有个新完成的作品——巴塞罗那的希罗内利亚镇,从河边到堡子上要沿着弯曲的小路上20米的悬崖。当地人就打算做一个交通电梯。但电梯塔怎样才能不破坏古镇的风貌呢?Carles Enrich事务所选择了最普通的红砖砌块,而且是多孔红砖。把孔的一面朝外,便做成了一个远看富有历史厚重、近看又十分轻灵的透光外表。 这时再想想国内某景区那个号称世界最高电梯的钢架子,真是感到汗颜。 世界建筑节最佳室内设计-March Studio ▼ Image Courtesy of March Studio 上周的2015世界建筑节上,March Studio为澳洲一家饭店设计的改造方案成为了年度最佳室内设计。他们用了大量色彩、尺寸均不同的木条,指向了唯一的方向,形成了一个破碎而奇妙的空间(简直是上面隈研吾那个设计的反义词)。当然他们获奖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这语义强烈的设计手法。世界建筑节的评委会认为,优秀设计所带来的毕尔巴鄂效应带动地区振兴,则是更有意义的后续话题。 布鲁克林区第一座超高摩天楼-SHoP事务所 ▼ SHoP Architects 纽约布鲁克林区宣布即将建设第一座超高摩天大楼。由SHoP事务所设计,一根细长的刺,与曼哈顿的丛林遥相呼应。布鲁克林区我们大概都听说过,出了名的乱。 消防员飞行背包-迪拜 ▼
迪拜又要整幺蛾子了。这次他们宣布给消防员配发飞行背包,能以120公里时速飞到火场,并把水龙带运送到云梯运不到的高度。他们认为,这将是21世纪的消防新方式。只是这种设备的出动成本,恐怕也只有迪拜才负担得起了。 缎带礼拜堂纪录片 ▼ 最后是一段由摄影师Vincent Hecht拍摄的关于中村拓志的缎带礼拜堂的纪录片。本篇自文艺始,便在这里以文艺结尾吧。 ▍ 专栏作者:周源 ▍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沈小毛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AC文章总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