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基督教

 王继洪 2021-05-29
  圣三一堂位于原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区,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由斯科特,凯德纳设计。1875年升格为圣公会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在教堂左侧增建高耸的钟楼(已毁于文革中)。这是一座红砖砌筑,室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的建筑,俗称“红礼拜堂”,设计体现了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但是在1893年,在圣三一堂的左侧(也就是东南方),又增建了一座高耸的钟楼,这座钟楼大大增强了这座教堂的哥特式意味。钟楼为四方形平面,尖椎形屋顶,四角有4个小尖顶。钟楼内安置了八音大钟,能按着圣诗的音韵敲打。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新天安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建成于1886年,当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侨民教堂,是旅沪英国侨民中,非英国国教信徒(圣公会以外其他教派信徒)的联合礼拜堂(因此称为Union Church),圣公会信徒拥有江西路上的圣三一堂。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在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因此教堂的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教堂的外墙系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2007年1月24日凌晨3时,一场大火烧毁了新天安堂残存的东侧礼拜堂,屋顶只剩下黑色的残木。2009年2月,新天安堂遗址被夷为平地,拆卸全部构件后进行“落架大修”。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重建完成,依原图纸重建了东侧礼拜堂和尖塔。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诸圣堂位于复兴中路425号,由美国圣公会建造于1925年。当时这里位于上海法租界。诸圣堂建筑采用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红砖,三角形屋顶,门柱为混凝土雕刻艺术,门廊上设有圆形玫瑰窗,西北角附方形塔楼。教堂占地1326平方米,大堂可容500人,加上小堂和附屋共可容1000人。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国际礼拜堂位于衡山路53号,建成于1925年。主体建筑样式为德国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礼堂可容纳700余人。礼拜堂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为红砖结构,堂高16米,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平面为L形。教堂与左面一幢三层楼房相连。大堂屋面两坡陡峭,铺盖石板瓦。内为3廊型巴雪利卡式,侧廊2层。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慕尔堂位于西藏中路316号,建于1929年,为美国流行的学院式哥特建筑。砖木结构。新堂包括大堂及钟楼、四层楼附屋等。中部为大礼堂,可容纳上千人。大堂的圆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都用錾假石饰面。1936年,钟楼顶上竖起一座5米高的旋转霓虹灯十字架。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上海历史建筑对照# <wbr>基督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