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Ta说建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画中的新天安堂

 黄之中 2022-11-1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新天安堂

2021年

纸本设色46X46cm

据长期从事上海历史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薛理勇先生研究:“1864年位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的英国基督教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士曾在山东路建造天安堂( Christian Church ),这是一座不分教派和国籍的侨民教堂,许多传教士也到这里做礼拜,无形之中就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传教士公所。到19世纪末,随着边上仁济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到天安堂做礼拜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传教士公所决定迁苏州路另建新堂,即Union Church,它是从原天安堂发展过来的,于是被叫作“新天安堂”,是侨民专用教堂。”这即使新天安堂的由来。

南苏州路107号的新天安堂(Union Church),建成于1899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建筑师道达尔设计。新天安堂为哥特复兴式教堂但同时也略带些许乡村风格。礼拜堂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中间有高达33米的钟塔。建筑外墙由青砖与红砖相间而砌成。从美学角度来看整座建筑十分具有节奏感,外观大气、厚重,整体感非常强;局部的装饰处理简单利落,恰到好处。当年新天安堂的设计从整体到局部都相当精致,曾获得很高的声誉。另外根据文献记载:1900年9月28日,美国传教士、首屈一指的“中国通”丁韪良在此发表演说;1907年,第三届传教士大会在上海举行,新天安堂是大会会场之一;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在此进行过演讲。可惜,此后新天安堂历经磨难,钟楼残缺,西侧礼拜堂被拆,东侧礼拜堂也在2007年遭遇火灾。如今,经过黄浦区的多年来的精心修建改造,新天安堂浴火重生,成为了文化创意时尚产业的聚集地。

耸立在南苏州路与圆明园路口子上的新天安堂一直以来是我喜欢的一座建筑,这块区域相对还基本保留着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艺术派、现代主义等建筑风格的近代历史建筑,光陆大楼、广学大楼、教会公寓、划船俱乐部、圆明园公寓、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原英国领事馆、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安培洋行大楼、益丰洋行大楼等优秀历史建筑都集中于此。正是有了这方圆一公里内近代建筑群的完好存在才有了如今发展良好的“外滩源”。我一直认为老建筑的保护基础离不开一个良好、协调的环境,一旦脱离了这个环境,那么孤零一座所谓“保护”的意义便大打折扣。

从青少年时代起对于这一地区相当的喜爱,曾经无数个寒暑假在此写生或是闲逛,领略这一段苏州河畔的安静与雅致,体会曾经的喧嚣和浮华。这些年也数次以新天安堂作为对象进行苏州河主题的创作,在我眼里新天安堂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与周边的历史建筑一起在上海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中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在我的画面中迷蒙的灰色依然是主调,但我希望能用这种灰色表现出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沧桑,也表达出老建筑的一种不屈精神,同时我更觉得这迷蒙的灰色无比契合上海这座城市的高雅气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