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生怕断人肠,鲸钟历乱撞。风吹花片片,绣院盈芳甸,礼拜是今朝,纷然各见招。” 这首调寄菩萨蛮一词,是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为自己所画的《红礼拜堂》而作的。词中所称颂的这座教堂本名圣三一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教堂。 ![]() 上海开埠后,英国人纷纷来到上海,其中约有百余基督教信徒。每周做礼拜,都要到英国领事馆里去,他们感到很不方便。 1847年有个英国商人贝尔,以公司的名义在江西路汉口路买了一块地皮,并资助6000元建造教堂,但建筑质量较差,同时第一任牧师路德溺水死,继任郝博逊从屋顶上翻下来,第三年又遭暴风袭击,虽花了5000元大修,大家仍认为教堂不安全、又不吉利。 于是1862年拆去重建,由哥特式教堂建筑专家斯科特设计,原设计十分讲究,但因为经费不足,又请在上海开业的设计师凯德纳进行了修改。 ![]() 红礼拜堂是由基督教安立甘会(在上海又称规矩会)建造并专供英国人做礼拜用的。其外形为英国哥特式,1866年5月24日奠基,由番汉公司承造。 是日英国驻沪领事文极斯特、规矩会长派克、董事司库和两个设计师都参加了奠基仪式,英国义勇队海员组成的乐队以及水兵等也来助兴,场面十分热闹。 1875年红礼拜堂升格为安立甘会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教堂的大堂左侧,又增建尖塔式钟楼,使整座教堂气势更加雄伟,曾闻名于整个远东地区。 ![]() 此教堂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大堂高17米,二层,平面为拉丁十字架形,长约47米,宽18米,入口有券柱的门廊,大堂用尖刀形木屋架,尖拱顶,石柱,石页(石板)屋面。 ![]() 大堂中央尽端为大祭坛,花窗镶嵌精致的彩色玻璃圣母像,还有讲经台、读经台及雕刻细腻的洗礼池。 ![]() 教堂外墙以红砖砌筑,间夹灰砖,山墙上部有玫瑰窗。 ![]() 钟楼中间为大尖顶,四角有4个小尖顶,塔内安装八音大钟,能按圣诗的音韵敲打出浑厚优美的音乐。 钟楼基础用4.75米长的木柱625根,上铺花岗石。 ![]() 当年的红礼拜堂除用做礼拜外,还有许多外国人来此举行婚礼。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黄浦 南市 卢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