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执行意图”推进计划

 zzj730500 2015-11-30


什么是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是心理学家 Peter Gollwitzer 提出的理论,简单的说就是“if/then”模式。

通常人们想要实现目标,会制订计划,比如:我想今年读完20本书。或者进一步分解目标:每月2本。但结果往往是:到了时间并没有去读,最后计划没能实现。而“执行意图”就是在计划和结果之间建立一个“触发器”,例如:

if 晚饭到睡觉有一小时空闲,then 阅读选定的书。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因为计划(或者梦想)是在高处,没有与行动连接起来。加上某个行动连带的触发(例子中的晚饭后、睡觉前的空闲),这样就让读书这个行动被执行。如果没有这个触发模式,晚饭后,大概会看一会电视、刷淘宝,总之人会倾向更舒适的行动,而忘掉计划。


WOOP方法


WOOP方法是 Gabriele Oettingen 提出的,意思是:

  • W:Wish,愿望或目标。就是自己的雄心壮志。

  • O:Outcome,结果。就是实现目标后满足的状态。

  • O:Obstacle,障碍。所有阻碍愿望实现的麻烦。

  • P:Plan,计划。用“if/then”写出行动计划。

有一个针对教育的工具表,方便进行自测。CnFeat有一个翻译版本,可以到他的blog文章查看下载。


行动vs梦想


前几年流行列出自己的梦想,自我激励;这跟《秘密》宣扬的理论一致:心有所致,事必成功。然而,现实当然相反。问题就出在单单列出梦想,人就很容易停留在乐观的期盼中,懒惰自然的侵占着人的行动时间。

我经常想,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天生有行动力,不屈不挠的奔着一个目标前进,如果目标错误也一错到底,但只要目标正确就穷尽能力实现梦想;第二种就是大多数凡人,并没有足够的行动力,面对人人都有的梦想,缺乏行动力就是噩梦。

如何培养行动力?以30天建立一个习惯为例,就是锻炼行动与梦想之间的心理肌肉。《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的核心之一,就是习惯养成中有一个关键点:cue(暗示):以一个提示来引发行动,而不是靠自律来提醒。


参考资料



一言:

我走的很慢,但我从不退却。——林肯


20151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