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芳芳老师,一路艰辛一路收获

 sanmin 2015-11-30

我校(广州外国语中学)教师熊芳芳老师系“生命语文”的首倡者、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语文世界》封面人物、《教师月刊》“新锐人物”、《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先后获荆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四次获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录像课被选送到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栏目,多次应华中师范大学之邀为新加坡、澳门华文教师讲座,20088月应邀赴新加坡在华文教学研讨会上做“魅力华文”专题讲座,20097月应邀在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专题组第24届年会上讲作文教学示范课。200911月应邀在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高考研讨会上讲散文鉴赏示范课,20106月应苏州大学文学院之邀为教育硕士班作专题讲座:“语文教学中的感性与知性”。201010月,应邀在“全国中小学语文名师成长论坛暨全国中青年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展示会”上讲课。近年来应全国各地之邀讲课60多场次。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作品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其中《语文天生浪漫》被用作其卷首语,后又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1年第1期创刊号录用为卷首语。20092月出版35万字专著《生命语文》,由山东师范大学曹明海教授作序,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题字。刘祥老师撰写的书评《生命,需要点燃——读熊芳芳老师〈生命语文〉》一文发表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8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顾之川先生亦作诗《贺熊芳芳〈生命语文〉出版》以示祝贺。由于语文界对“生命语文”的热切关注,熊芳芳老师随后又应邀于2009年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撰写了为期一年的“生命语文”个人专栏。在本次会议中,熊芳芳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孝·爱”作文导思课》,报告的标题是《灵魂深处的风景》,全程历时半天。讲课和报告赢得组委会和在场听众的高度评价,会后,听众纷纷请熊芳芳老师签名,与熊芳芳老师交流合影。

1

 1972年,一个桂花飘香的季节,一个长江边上的小乡村,一个女孩呱呱坠地。出生不久的她很快就成了全村的“名人”:一是因为她是任谁都拿她没辙的“夜哭郎”,母亲常常不得不整夜抱着她从这间房走到那间房,又从那间房走到这间房;二是因为勤劳而聪慧的母亲总能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与众不同。听说母亲曾用毛线为她编织了这样一套行装:帽子、围巾、上衣、裤子、裙子、袜子,甚至还有鞋子,母亲抱着这样一身打扮的她去参加公社里的群众大会,曾让会场上所有的年轻母亲眼羡和叹服。   

2

   在小镇上工作的父亲在她的记忆里像是一个偶尔来小住的客人,不善言谈的父亲一年都难得跟女儿说上十句话,但是每逢他们单位组织员工出外旅游,他总不忘记给女儿带些礼物:上海的裙子、天津的糖果、南京的小饰物……这些礼物让她于人之初的懵懂中读懂了无言的父爱,也燃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直到今天,这些礼物仍在她的记忆里熠熠生辉,让遥远的童年变得似乎触手可及。                

3

   5岁那年,父亲带她到镇上度暑假。于是她头一次听到了广播,原来,小镇的夜晚是有音乐相伴的,窗外路灯黄晕的柔光将夏夜里的一切都拥在了怀里。那一夜,她没舍得睡着。第二天,父亲给了她两毛钱买糖吃,她乐颠颠地跑出去,不一会儿,她回来了,手里却是一本连环画。一埋头就任谁叫都听不见了。

父亲和父亲的小镇,是她人生中永远的香茗。 

4

  邻居胖大婶那儿有她掏不完的故事,常常是大婶被缠得不耐烦了,说:“下回再讲吧,我还要剁猪菜呢!”她便急忙说:“我帮您!我会剁!”于是,她一边帮着大婶剁猪菜,一边与故事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村里的女人们闲月里爱绣花,她看着看着就走不开了,原来,大自然的美是可以描画的。于是,她开始在搓板的背面画,在屋里的地面画,画花,画古装美女,再后来,便画上了速写、素描与水彩水粉。

5

   中考前填志愿,母亲很迟疑地对她说:“还是上中专吧,三年读下来不用花什么钱,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呢。”虽然尽快端上“铁饭碗”和及早跳出“农门”绝非她的初衷,但16岁开始当家而人到中年就已经积劳成疾的母亲的艰辛却成了她无法拒绝的理由。

  读大学的梦想并没有被这一盆凉水浇灭。以后的日子里,她函授取得专科文凭,又自修中文本科毕业,她脚下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6

   17岁的她踏上讲台,兴高采烈的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

   她把《木兰诗》编成歌曲教学生唱,她把《皇帝的新装》编成课本剧和学生一起排演,为了学习朱自清的《春》,她和学生走进了春天的田野……她玩魔方似的经营着她的课堂;课堂外,她的学生们也忙开了:每天记一条成语,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欣赏一篇优美的文章,每堂语文课之前进行三分钟的演讲,每次班务活动进行一次新闻直播,每周办一期《班级周报》……

   起初,她对自己的种种尝试还很得意。几年以后,渐渐觉得不对劲:我在玩魔方,学生在看我玩魔方吗?那么,我成了表演家,学生只是一群观众吗?

   她茫然,她困惑,她像一只井底的青蛙,跳啊跳啊,怎么也够不着头上的天空。

7

   还没来得及从教学困境中走出来的她,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又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儿子身体状况不好,两岁以前就做了两次手术,她和爱人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努力支撑,在那个农村中学里,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生活压弯了她的腰,但倔强让她抬起了头。她学会了织毛衣,学会了简单的裁剪与缝纫,学会了制豆酱、腐乳、腌菜。她在校园的角落里开了几片荒地作菜园,工作之余,刨地撒种,除草间苗,浇水施肥。豆角秧长高了,她为它们搭架;黄瓜秧长疯了,她为它们拣藤。每当蒜苗从那一薄层覆盖着的干草中探出头来,她便似乎又看见了她的梦想与希望——那是她永远无法割舍的,它可以被打碎,但它早已溶入了她的血液中,她在,它就在。

8

   为了儿子,也为了她的梦想,她带着一摞鲜红的奖证,走进了碧野葱茏的学堂洲。矗立在学堂洲的成丰学校是荆州市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学校。在当时当地的人们看来,这一步跨得十分艰难,十分大胆,十分“惊世骇俗” 。她再次成为全镇的“名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校长热忱地接纳了她,并把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的担子托付给她。在这里,充满竞争的环境和活跃新鲜的思潮催生了她的理想和斗志,她的眼前是一片明净高远的天空。

9

   她爱美丽的学堂洲,却不能不选择离开它。

   19998月,她被确定为代表荆州市参加湖北省语文课堂教学竞赛的选手,不过,她必须属于公办学校,否则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荆州市实验中学又热情地接纳了她。踏进校门,浓郁的人文氛围、蓬勃的朝气与活力、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都让她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她开始了又一个春天的耕耘。

10

  她经历过黑暗,所以她知道怎样帮助那些在黑暗中的人们:荆州的一个被父母遗弃又被人领养的孩子患重病需要大笔费用手术治疗,她一口气捐出了五百元;一个郊区的小女孩,父母都是残疾人,交不起学费,她两次资助,也捐出了五百元(此时她的月工资也才八百多元)。以前在农村中学教书的时候,尽管她的月工资才三百多元,她也常常为那些贫困学生捐助学费,捐献衣物。生日晚会上,她将新买的衬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孩子的母亲是永远找不回了,但她要帮孩子找回母爱);下雨了,孩子们都没带伞,她从家里拿来几把伞,与一位同学一起来来去去为全班同学撑起一方晴空,于是在雨中,从教室到寝室,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了走访和帮助一个流失的学生,她冒着风雪在泥泞的小路上长途跋涉三十余里……

11

   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春天的故事。

   儿子要去武汉做第二次手术,她刚要动身,同学们全来了。他们含着泪,依依不舍地望着她。他们对她说:“熊老师,您放心吧。您不在家,我们会更努力的,不信,就请看我们期中考试的成绩吧!”话刚说完,班长突然塞给她一个纸包,大家就全都飞快地跑开了。打开一看,是一叠五毛、一块、两块凑起来的钱,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熊老师,请不要拒绝,您总是在为我们付出,让我们也有机会为您做点什么吧!我们会每天盼望您的归来,我们会每天祝福小天天,愿他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看着字条,她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孩子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啊!

   她知道她应该收下,她理解孩子们的心。二十天后,她用这笔钱买了礼物给孩子们带了回来。

   没想到,孩子们送给她的礼物更加美妙动人!在她离开的这段日子里,班干部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语文科代表们(她在班上成立了一个语文科代表小组)轮流讲授新课,批改日记,组织测验(他们学着老师编试题,用钢板刻试卷,请人油印,和老师一样阅卷,公布成绩,表扬成绩优秀的和每一个有进步的同学),还进行了作文评讲呢!

   孩子们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期中考试仍然和以前一样,大获全胜!

12

   如同昼夜更替一样,在她的生命中,光明与黑暗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2000年的夏天对于她而言,却是光明与黑暗形影相随的日子。

   5月底,她接到省教研室派她代表湖北省去参加第三届“语文报杯” 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通知,6月中旬,收到备选课题,623,省教研室主任史绍典老师和市教研室余映潮老师亲临指导。这中间只有十天的准备时间,她给自己规定一天思考3课,每一篇都必须有新意。她赶在23日之前,对二十几篇备选课文写出了简略的教学思路与创新设计。本打算放暑假之后一一设计详案,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刚一放假,儿子便在草地上翻跟头造成左臂骨折,住进医院动手术。儿子刚满6岁,已是三遭此劫,这对她来说,简直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但她得坚强,因为她是母亲。她每天给儿子做吃的,给儿子讲故事,陪儿子看电视,她甚至想过放弃比赛,专心照料儿子,但她不能临阵脱逃,她从来都不是一个逃兵。虽然没有充分的准备,虽然在火车上总被恶梦惊醒,但一走到学生中间,她便忘记了自己。回去的时候,她给儿子买了一架好大好大的遥控飞机(这是她在医院里给儿子坚强面对手术的许诺和奖赏),一路上,她对它小心的呵护远远胜过了那个一等奖的奖牌。

13

她的学生特别会“挑刺”,特别会“标新立异”。

瞧,大家在学习《小橘灯》这一课呢。这一回,她一反常规地以“小橘灯”切入课文:让学生摘读文中描写小姑娘做小橘灯的文字,然后以说明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小橘灯的制作》。没想到在过程中,学生发现课文插图里的小橘灯画错了,而且说得有理有据:“第6段中写小姑娘‘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也就是说,小橘碗应该是橘壳的一大半。而插图中画成了橘壳的一半。还有写到‘这朦胧的橘红的光’,显然烛光是透过橘壳照射出来的,可插图中的蜡头竟露出了一大截!”刹那间,课堂上炸开了锅。她用这种方法导入课文,本意是想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将分散的材料集中整合的能力以及转换表达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没想到会有如此意外的收获!

14

她的课堂不只在教室里,还在课外书籍、社会活动、湖光山色乃至人际交往中。在课堂上,学生有时是解说员,有时是文中的角色,有时是导演、编剧,有时是编辑,有时是导游,有时是记者,有时是节目主主持人,有时是播音员……她的课,常常并不像是课:辩论会、故事会、看电影、户外考察、配乐朗诵赛、背诵大赛跑……她经常对学生说的几句话就是——

“大胆地想,勇敢地创!

“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洞明即文章。”

“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你肯定是最宝贵的。”

旁白:

  我的优秀弟子们是可以用“队伍”一词来称呼的,但像熊芳芳这样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向着更高远的目标顽强奋斗的,也还为者寥寥。我给她的仅仅是指点、支持与机会,所有拼搏中的勇气与智慧都靠她自己——她心中的船不会停航,她是她自己的船长。——启蒙导师   余映潮(荆州市教研室)

  她知道奋斗没有穷期,教研没有止境,她知道荣誉越高,对人的要求也越高,她知道她永远都只是站在起点上,所以我知道,她的人生会永远充满了活力,她的生命,将会在奋斗中闪光。

 ——良师益友 王世发(松滋市教研室)

  一想到芳芳,眼前便映现出她成竹在胸的样子,然而她又是亲切温和的,能集二者于一身,实在难能可贵!她谦虚真诚,总是替别人着想,总是心存感激,我能通过和她的交往看到她的心和她的面孔一样洁净。她的出现使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不断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于是,相隔千里,硬是做了要好的朋友!        ——红粉密友 周永俐  (天津市教研室)

  面对逆境比面对顺境从容,如果你要给她一点逆境,她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忘年之交  邓南萍(荆州市实验中学)

  我心目中的姐姐,善良坚强,聪慧美丽,积极进取,永不言败。她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感染别人,带动别人。与姐姐在一起,生活是美好的、充满乐趣的。她热爱工作,又懂得生活;她从不墨守成规,总是不断地创造。她是我的楷模,也是我的骄傲。

  ——同胞姊妹 郭华华(浙江省嘉兴市栖真中学)

  她总是玩命地工作,潇洒地享受, 单纯地快乐,执著地奔跑。

        ——人生伴侣    刘清山

  妈妈很爱我,她带我游泳,陪我打球,玩得开心的时候,她会和我一起又唱又跳,高声大叫。我爱妈妈,我要和妈妈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宝贝儿子刘本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她,是无法说出来的;但用一颗心去体会她,是可以体验到的。 ——学生  熊可可

  她让自卑在黑暗中被温暖,她让孤寂在深渊中被溶化。——学生 王潇

  她其实就是一个窄口瓶,如果你不去了解它,你会觉得它跟别的瓶子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你对它感兴趣,你就会发现里面是你最想得到却永远也猜不着的东西。     ——学生  覃天

 

独白: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但人生不是一场戏。在这个大舞台上,我真实而清醒地生活着,我用爱为经线,梦想为纬线,编织着我的世界。舞台上的我也许过于渺小,但渺小的我生活得很认真,也很快乐。

我不能拒绝黑暗,不能拒绝逆境,不能保证我永不跌倒,但我可以拒绝被黑暗辖制,可以拒绝被逆境吞噬,可以保证在跌倒之后能够有勇气重新站起来。

在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之后,我才发现,上帝并没有打碎我的梦想,他只是将它拆散了,拆得七零八落的,然后又重新组合与建构,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而我的梦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坚定。

这梦想其实也许就只是一种审美的理想,一种生活的信念,一种人生的志趣,甚至只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的里面并非充斥着功利与荣誉。荣誉于我,不是重于泰山,也非轻于鸿毛,而是淡若烟云——烟霭聚散,白云舒卷,美则美矣,然而转眼就会烟消云散,天还是那片天,明天又会有新的云。

 所以,我有我的人生格言:“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

是的,我爱忘却,忘却过去的荣辱得失,卸下一切属于历史的或华丽或破旧的包袱,朝着新鲜的明天,轻装上阵;我也爱回忆,回忆我走过的道路上每一位给了我指引和帮助的导师和朋友们,数算他们给过我的鼓励、信赖与期望。永远忘不了余映潮老师的悉心栽培、张吉武先生的真诚帮助、桑建中先生的热情鼓励、苏立康老师的亲切关怀、杨东俊老师的谆谆教诲、史绍典老师的精心点拨、胡明道老师的细心指导、王世发老师的殷切期望,也忘不了洪镇涛老师、程翔老师等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及人格魅力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暗夜里,他们都如明灯高悬,为我编织出一片灿烂的星空。

儿时,我就和梦想有个约会。这约会有对象,但没时间,也没地点,也许当我与它不期而遇时已是苍苍白发,也许等我与它久别重逢时人在海角天涯,也许总是行色匆匆的我会与它失之交臂,也许它一直与我如影随形而我却浑然不觉,但我仍努力地寻求着,执著地幻想着,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总能感觉到梦想的召唤,其实对于它的面目我并不能看得很清晰,但它就是那样真切地朦胧着,那样遥远地美丽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