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无涯】犬泌尿道感染的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奇葩800 2015-11-30


摘要
摘要:本研究采用临床收治,并确诊为泌尿道疾病的病例;在收治期间,患犬为单纯性泌尿道感染(泌尿道之外无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病犬),以及尿液菌群培养呈阳性,是实验对象。对分离得到的菌群进行培养和鉴定;通过药敏实验分析了部分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结果如下:经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实验鉴定发现:致病细菌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3株,分别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统计分析后发现其中大肠杆菌占分离病原总数的82.6%,是分离得到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菌对头孢曲松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基本为0。
关键词:犬泌尿道感染;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

犬泌尿道感染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宠物犬的健康,尤其是城市中的宠物犬,甚至影响到宠物主人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目前,针对犬泌尿道感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很少有研究报道致使犬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细菌。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发现并确诊的犬泌尿道感染的病例,实验分离得到引起犬泌尿道感染的细菌,进一步观察和分析细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药敏实验研究这些菌群的耐药性,为犬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的使用提供了一些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对象的选择

所有病例均来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教学医院收治的犬只,共23只,其中雌性13只,雄性10只。记录的病例收治时间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选择提出病例的标准是:

a)尿液致病菌培养阳性。

b)收治期间在尿道之外无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皮肤感染病例除外)

c)使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并通过尿液或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发现病原微生物成分,结果为阴性的病例将被排除,不作为实验对象。

1.1.2 抗生素纸片

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batam,A/S)、阿米卡星(Amikacin,AK)、氨苄西林(Ampicillin,AM)、氨曲南(Aztreonam,ATM)、头孢曲松(Ceftriaxone,CRO)、头孢唑啉(Cefazolin,CFZ)、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复方新诺明(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Z或T/S)等抗生素纸片为英国Oxiod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病例记录

从病例记录中所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动物个体的资料(如:性别、年龄、品种等),发病时间,伴发疾病,一个月之内所进行的所有治疗(指在确诊为泌尿道感染之前的一个月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结果,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假如在患病动物接受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后所进行的连续两次尿培养结果阴性(间隔为一周),则治疗效果被记录为感染被清除。

1.2.2 尿液的收集及细菌分离鉴定

采用无菌膀胱穿刺和导尿的方法进行尿液的收集;采用分区划线接种尿液;将分离纯化出的细菌分离出来,接种至新的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镜检和生化试验结果,综合以上三方面鉴定结果,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类;最终通过细菌的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1.2.3采用K-B药敏片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菌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7年标准操作和判断结果。

2 实验结果

2.1动物个体情况

研究中共有23只动物符合要求。23只犬中,9只为纯种犬共5个品种。最常见的涉及的品种为北京犬(n=3)。其它涉及的品种包括西施犬(n=2),斗牛犬(n=2),贵宾犬(n=1),德牧(n=1)。杂种北京犬是最常见的患病杂交犬(n=5)。见表1-1。

2.2 细菌分离株菌落特征及培养性状

通过对收集患泌尿道感染犬尿液的细菌分离、菌落形态观察及不同表征细菌的纯化,得到主要致病菌8株。分别命名分离纯化的致病菌,依次编号为B1、B2、B3、B4、B5、B6、B7、B8。将纯化后的待检测菌株菌株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按革兰氏染色法、3%KOH简易法来区别8个细菌菌株,结果表明:有5株细菌呈革兰氏阴性反应,3株呈革兰氏阳性反应。经细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在油镜下观察8株菌,结果显示:5个菌株为杆状或短杆状或棒状,3个菌株为球形,链状或簇状。同时,记录供试菌株在NA/LB培养机上30oC培养48h后所呈现的不同表征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2.3分离菌株的生化特征

对8株供试菌株进行生化性状测定,包括接触酶、氧化酶、糖发酵、水解试验、氮素利用和其他,其结如表1-4。

由表可以看出,8个菌株除B2后均能分解葡萄糖,只有B3、B4氧化酶试验为阳性,其余为阴性。只有B6能产生吲哚,多数菌株不能运动,对碳素和氮素化合物的分解利用能力,亦无一定的规律性,不同菌株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通过结合菌体特征分析、菌落形态的特点,具体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及《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细菌菌种的鉴定,8株菌B1、B2、B3、B4、B5、B6、B7、B8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肺炎克雷伯氏菌(K.peneumoniae)、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变形杆菌(proteusbacillus vulgaris)、大肠杆菌(E. col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链球菌(Streptococcus)共8个菌属非常接近。

2.4 犬泌尿道感染细菌的分布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实验从泌尿道感染的患犬的尿液当中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株主要为大肠杆菌,占82.6%,其他致病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链球菌分别为8.7-21.7%。结果见表1-5。

2.5 G-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主要G-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大肠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性也较高。而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则耐药率较低;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基本为0(见表2-1)。


2.6 G+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主要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低,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链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基本> 50%。而对于复方氨甲恶唑,分离出的3种G+球菌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见表2-2)。

3 小结

犬泌尿道感染已成为犬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主要以发热等全身症状为主,容易被误诊、漏诊。该病易反复感染,并最终可能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尽早发现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则至关重要。

本研究表明,犬泌尿道感染患犬中公犬与母犬比例为1:1.3,母犬的发病率略高于公犬,这可能与不同性别间泌尿道结构有关,导致母犬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除了性别分布不同之外,本研究还发现,随年龄的增长,犬泌尿道感染也随之增长。分析原因,发现这可能与犬年龄增大,导致免疫力下降;多数主人对犬日常生活注意不够,日积月累后,致使犬泌尿道感染几率增大,而且持续感染增加。有研究发现,临床中合并有肾实质病变、免疫功能低下等尿路感染高危因素患犬即使无尿路症状也应高度警惕尿路感染,及时行尿培养检查明确诊断。

本研究通过采集犬泌尿道感染犬膀胱内尿液,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利用生化反应鉴定分离纯化出的细菌。共鉴定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5株,革兰氏阳性致病菌3株,分别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链球菌等8株,其中大肠杆菌(82.6%)是主要致病菌。

据实验结果,在犬泌尿道感染的菌群中,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表明大肠杆菌相比与其他致病性细菌,是引起犬泌尿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导致这些致病菌的感染,符合一些临床现象,很多是由于疏忽造成,但这对犬来说可以造成极大的致病力。例如:现在临床上仍有很多情况,超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导致消化道与体表的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繁殖的细菌既增大了动物被感染原污染的几率;有些动物在诊断与治疗中进行过插管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这是细菌进入泌尿道的最重要途径。那么,对于临床诊疗应该更加注重操作所造成的后果,降低犬泌尿道感染的几率;同时,选取更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针对这种现状,本研究根据从犬泌尿道感染分离出的致病菌,对其经行了常用药物耐药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主要G-杆菌对多黏菌素B显示100%敏感,但目前,该药物主要用于人尿路等感染的治疗,且价格昂贵,宠物临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同时,本药可损害肾脏,在确定肾脏损伤情况下,需要慎用。主要G-杆菌对氨苄西林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较高,长期以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犬泌尿道感染经验用药的首选,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不依据药敏实验的结果,而盲目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泌尿道感染并不是可取的方案。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较低,尤其是对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这可能与阿米卡星具有较强耳毒性及肾毒性,在临床犬泌尿道感染较少被应用有关。因此,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复杂性犬泌尿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需要在作出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肾脏功能的情况下应用,同时不应与其他有肾毒性或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感染程度低或单纯细菌造成的尿路感染,可以通过实验室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米卡星、头孢类抗生素等。

主要G+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在革兰阳性球菌的经验用药选择上青霉素已不适合临床治疗,可考虑呋喃妥因或万古霉素,其中呋喃妥因的价格低廉且敏感性高,宜作为首选;万古霉素价格较高,对细菌杀伤力强,为避免筛选出更多耐药菌株,仅在重症感染时选用。另外上述两种抗菌药物均有一定肾脏毒性, 建议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肾脏功能及药物用量依患者肾小球清除率酌情而定。总之,由于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及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变化,临床宠物医生在进行经验性治疗时应及时了解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尽可能根据尿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