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推手的“偏失”

 王老轨的资料 2015-12-01


太极推手的“偏失”

太极拳的推手,是太极拳创编者为拳术技击实用而不至于人体受较重伤害的创造性发明,以致几百年来深受太极拳者的喜爱并以她独有的训练形式、技法、内涵而不被其他拳术技击同化。

太极推手是通过两人对抗性的实践,运用太极拳的技术招势和劲路来检验太极拳套路、太极拳各种劲别技术的正确与否,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太极拳功夫的水平和达到的某个阶段或程度。

太极推手是通向太极拳实际应用的打手、散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和训练手段,因此,太极拳追求者无不重视太极推手,训练太极推手。

关于如何推手,前贤,近、当代大师和名师论述很多,凡能推手者都能说出子、丑、寅、卯,什么“沾粘连随”、“舍己从人”、“不丢不顶”等等,笔者不必赘述。

近观、近听多处推手,笔者觉得有2点偏失。

其一,绝大多数推手皆以胳膊缠绕为能事,而其中又以小臂及手的缠绕为主,往往是用手臂上的劲与人较量。还美其名曰“御敌以国门之外”。尽在手臂上缠绕,是否是“推手就是划划圈,摸摸劲”思想作祟?

其二,推手就是拨动、移动对方的重心,只要对方动步即算失去重心而胜。

以上2点作为健身性推手活动无可非议,但作为追求技击性的推手,偏失大矣!

就其一而言,推手是以两只胳膊划圈,但是,胳膊上划圈缠绕的劲别不是反映在手臂上,而应该体现在身上,这是我们所说的“劲要上身”。比如掤劲,如果掤劲在手臂,那手臂就僵、硬,就会有顶劲和抗劲。只有劲在身,手臂才可体现似柔非柔、似松非松的掤劲。掤劲如此,其他劲别也是如此。如果劲别在手臂,往往只在胳膊上较劲,本力大者容易占优,体现不出“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太极拳本意。同时,仅以手臂缠绕,你是既不敢进入对方身躯或内圈,也不敢让对方进入你的身躯和内圈。这是因为,你一没有本事进入对方身躯或内圈,二你没有胆量让对方进入你的身躯或内圈,所以,尽在外围划圈缠绕,结果大都只能使对方动动步而已,没有“致命”的打击,如同足球比赛,尽在外围倒脚,就是破不了门!

就其二而言,拨动、移动对方重心本身并不错,推手就是破坏对方的平衡,重心的移动平衡不就打破了吗?是的,但,问题是,仅此而已吗?如果仅此而已,往往在推手时,动步即停(虽然动步也是平衡破坏),你停我也停,久而久之,根本没有了打击散放意识,变成健身性推手了。

就以上2点偏失,笔者以为,

第一,推手劲别要朝身上走。

不论手臂上是什么技术招势,运用在对方身体上的是你身上的劲,而不是手臂上的本劲,且更是身体的整劲,散放到对方会使对方感到你身体的整劲在攻击其某一点或某一部位,这样攻击的劲威力大而猛,准而狠。

第二,勇于进内圈,敢于让对方进自己内圈。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要老在对方胳膊上打转转,而是突破对方胳膊的外圈,进入对方的内圈——胸膛、腹胯、腰腿等。太极拳本身就是短兵相交,近距离搏击术,距离越近,越能发挥太极拳的长处和优势。二是可让对方进入你的内圈,大多数推手者,不敢让对方进入,因为一旦对方进入内圈,就不容易化解而左顶右抗了,所以就用手臂尽量阻挡。其实大可不必,你越阻挡顶劲、抗劲越足,就越容易被对方逮住而发放之。于此,我用“敢于”这个词。不要怕,怕是没用的,对方想进入还是会进入你的内圈的。“敢于”让对方进入内圈,就是学习武禹襄的“吞”字诀,对方劲进来,你吞而化之,不就是“俯之则弥深”吗!

勇于进入对方的内圈,散放之劲威力凶猛、冷脆,往往散放对手一至几米之外,好的劲还能使对方内俯震撼。

敢于让对方进入内圈,吞化对方进入内圈之劲,往往使对方感到空、无,如坠深渊,抛跌、倾覆而去。

这一点,就不是动步、移步问题,而是要使对方失去反抗或反扑能力的问题,不管是你进入对方内圈散放出去,还是对方进入你内圈吞化抛跌出去,都应该是“致命”的打击。“引进落空合即出”嘛,

“引进”不能当作一个词理解,而是两个词两个意思。“引”是“引”,“进”是“进”,“引”是为了“进”,某种意义上说,“引”就是“进”。“落空”同理,也是两个词两个意思。“落”还有可能有立足点或支撑点,而“空”是没有任何点给你落脚和支撑的,是空无的,是坠深渊的。“引、进”是进入对方内圈,“落、空”是让对方进入你的内圈,不论你是“引、进”,还是“落、空”,目的是“合即出”,就是散放、抛跌出去。这大概就是《打手歌》的本意吧。

第三,控制对方劲路。

太极拳重要特点之一是非常讲究劲路,我的劲路你摸不着,你的劲路我掌握。劲路一般是指攻击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速度等,太极拳的劲路还有比之多的,不太容易说清的,人体经长期修炼而产生的,内在的,浑圆的一种劲力。这是太极拳独有的。

太极拳推手不仅仅是追求拨动、移动对方重心,而是追求“听劲”。试想,你在和别人推手时,你会想到对方重心在哪里?会去找对方的重心?肯定不会的,你肯定在“听”对方的“劲”,是在寻找对方的劲路,听得准,你就顺,听不到,你就背。听得到劲还不行,还要懂得劲路,诚如王宗岳所说的“懂劲”,只有“懂”了“劲”,方可引进落空散放、抛跌而出。

更重要的,还可练习体悟控制对方劲路。控制劲路,是讲究使对方处于欲打不能,欲走不掉,左右、上下、前后不是,处处背势的状态,此时,你不必散放抛跌也可使自己从心所欲,因对方完全掌控在你的手中,你的劲就象一张网罩住了对方,这大概就是武禹襄“四字秘诀,敷、盖、对、吞”的“敷”字诀的含义吧。由此可见,“敷”住了对方,也就是控制了对方的劲路,控制了对方劲路,还愁控制不了对方的重心?因此,控制劲路就是控制对方的重心!

控制劲路是太极推手的高级功夫,是懂劲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阶及!

以上是笔者修炼太极拳的经验和体会,一孔之见,挂一漏万,望同仁指正和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