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馆丨曾国藩遇上王阳明,只能算半个圣人

 汉青的马甲 2015-12-01


文武双全的一代奇人王阳明,

也曾失魂落魄获罪流放,

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才成为一代圣贤呢?

国馆君按


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曾国藩,另一个便是王阳明。


纵观王阳明一生,少年立志,后获罪流放,却能孤身平复叛乱,兼济天下,创立心学成为一代宗师。王阳明一生成就,从龙场悟道起,他悟出了圣人之道:天地虽大,但有一心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写明,圣贤之路,唯有四事相规: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立志


王阳明十二岁时在北京长安街街头散步,遇到一个大仙模样的人对他说:“你的胡子到领口时,进入圣境;胡子到胸口窝,结圣胎;胡子到小腹,圣果圆。”


翻译一下就是:你30岁时可以在学问上有所成就,40岁时可以有完善的思想体系,50岁时可以将学问运用到事业上,人生圆满。


听了这段话的王阳明,后来说出了“天下一等事乃是做圣贤”,他从12岁那年立下这个志愿,从未改变。在创立心学以后,他对立志也异常重视,他说:“志向不能定立,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的事。”


在王阳明看来,立志并非是随意地定立志向,而是立下志向后,眼里耳里都只有自己的志向,内心永远专注于此,如此立志,方算立志!




勤学


立志,然后勤学,“凡是不够勤快的人,都是因为所立的志向不够深切”。


在王阳明的眼中,勤学,不仅是品质,更是为人处事的态度,他说,世上有太多人,腹中空空,却装作很充盈;明明没有学问,却装得很有学问;隐藏自己的短处,嫉妒别人的长处。


天资聪颖的人,往往如此,依靠着一点小学识自以为足够受用,这些都是心灵上的毒瘤,侵蚀得他们轻易被打败,只有勤学、谦逊的人,心中光明,立足长远,可以成大事,谋大业。




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即使大圣大贤,也会有过错,只是他们能改过。


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改过,改的就是心之过,许多人犯错不愿承认,就是迈不过心中的一道坎。他教导诸生,哪怕从前做过强盗贼寇,只要能完全除掉旧有习气,依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


改过之人,最忌认为改过无事于补,信任也无法重修,便沉浸在羞愧猜疑的心理中,只有不因此自卑,才可以充分改过就善。




责善


王阳明说,改过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种则是被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被迫,即是借助外力,君子理应规劝别人向善,这就是“责善”。


责善的要点在于“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诫,态度委婉,对我只有感激而没有恼怒。最忌极力职责,另其无地自容,更不用说那些以揭发别人短处,彰显自己正直的人了。


此四事规一脉相承,细说无非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王阳明总结:“只有真切为善的心,就必能勤学,必能见善即迁、有过即改,见到不善,也会不自觉劝其向善。”倘能如此,便成“如种树然,自然日夜滋长,枝叶日茂。”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