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说又会听的家长(二):恰当地回应

 福胜王 2015-12-01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0:49 bf150726 幸福满家园 来自happy life


请在wifi环境下,点击上方播放器收听节目


会说又会听的家长(二)

恰当地回应

昨天我们谈到做父母的要怎么跟孩子说话,做一个怎么会“说”又怎么会“听”的家长,我们又听到了好多的例子。让我们知道要学习怎样接纳孩子而不是否定他,帮助他更多地说出他心里的感觉。我们反复强调的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绪,帮助他更快摆脱他痛苦的情绪。今天我们要来谈,当我们要帮助孩子面对他的感受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其实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可能父母们对这些方法不理解,有一些误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这些问题。

在开始前我们想要先举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孩子不愿去打针,第一次去打针他就觉得很痛,他不想再继续打针了,那有一个这样的对话:

“妈妈,今天医生给我打针,好痛哦。”

“得了吧,哪儿至于那么疼呢?”

“真的很疼啊。”

“哎呀,你就是爱装,爱夸张。”

“真的是好疼好疼哦。”

“你哥哥打针就从来没抱怨过,你最好要适应打针,疼就疼啦,反正你每次就要来的。”

“我就是疼,我就是不喜欢打针,我就是不要来了。”

这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说痛,然后妈妈就说没那么痛,孩子就觉得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了。还要去跟哥哥比较,他就更生气了。我们来换个方式,用我们昨天讲过的那个技巧来表达一下孩子的感受:

“妈妈,今天医生给我打针,好痛哦。”

“嗯,听起来真的是很疼哦。”

“真的是很疼哦。”

“是哦,真的是很糟糕哦,如果有人发明一种无痛法治疗过敏的,那就好了。”

“对啊,那我就不需要打针了。”

“对啊,一周又一周的打针,真的是不容易,你一定希望再也别来了吧?”

“对。”

“可是,我们真的没办法,还是必须要打针哦。”

“好吧,那就来吧。”

孩子被理解,反而得到的结果是孩子同意去打针。孩子的感受被理解了,他就很容易做出正面的反应,正面的行为。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直接的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很多家长会问的问题。就是如果孩子回到家里来,很生气地回来说:“我想打人”。可能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说:你为什么想打人,为什么这样子?可是得到的往往是孩子说:“我就是想要打人,就是谁谁不好。我要打他。”他就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也没有办法说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原因是这样的,因为在孩子那个怒气没有被理解之前,他没有办法知道他为什么生气。你直接问他为什么生气,是直接跳了一步。

我们强调的是理解他的感受,并没有去认同他的感受。他的这种愤怒是不对的,只是被理解。然后,父母也没有说打人是对的。只是理解他的情绪,“哦,你生气了,你愤怒了。”只是停留在他的感受上,并不意味着家长是让孩子去做错的事情。感受被理解,并不意味着他所做的就是对的。这跟溺爱是不一样的,而且反过来,如果孩子的感受被理解了,他比较容易平静下来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判断他所做的对错。反而容易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好的感受比较容易带来好的行为。我们尝试让一个孩子从一个负面的感受转到正面的感受,这个时候,他就比较有一个好的行为。理解孩子真的不是溺爱,反而是一个很好地引导他走向有更好行为的方式。

如果孩子特别愤怒生气,他根本什么也听不进去你讲的话,有什么方法应对吗?有这样一个方式,极度难过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听大人讲话,我们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应对。有一个妈妈,她一回到家就看见三岁的孩子躺在地板上发脾气,她丈夫也拿他没办法。孩子在那里又哭又闹又踢,这时妈妈就找来了铅笔和一张纸,蹲下来,对三岁的孩子说,“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把你的感受画出来。”这个三岁的孩子就拿着笔在纸上生气地画个圈,就递给妈妈说,“这就是我有多生气。”妈妈说,“哦,这就是你的生气。”然后又拿出一张纸来递给他,“你再画一张我看看。”孩子就在纸上乱画,妈妈就对儿子说,“儿子,这么生气啊。”他们就一直这样重复画,到第四张纸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安静了很多了。他看了他画的东西,就说“现在我想画我高兴的感觉了。”这个小孩又拿出一张纸画了两个眼睛一个笑的嘴巴。

这让妈妈很不可思议,两分钟的时间孩子从歇斯底里到面带笑容。我们在孩子有极度情绪时,不一定马上安慰,可以让他用身体上的发泄,帮助孩子缓解痛苦。我们可以允许孩子生气的时候,扔枕头啦,摔旧纸箱啦,大吼大叫,是可以被允许的,或用手打沙发啦,画画啦都可以,让他有身体上的发泄。当他发泄够了,那个怒气没有那么大的时候,你有一些安慰的话,理解他的话语给他,这时他就会很快平静下来。

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身体上的反应是强烈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身体上的反应先平静下来,我们才能去思考。这是他们极度痛苦的状态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办法。下面我们提四点注意事项:

第一点,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不是表明孩子说的对或错,而是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

第二点,恰当回应孩子的感受,不要过于冷淡或反应过度。比如孩子很生气地回来了,我们还是淡淡地看着他说,“嗯,哦,是这样啊”,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不被理解。如果他的情绪还算平静,你的反应如果过度,“真的吗”“这么生气吗?”“这么糟糕啊”这样就是反应过度。孩子也会觉得不被理解,我们的目的是要理解他的真实感受,不是故意夸张或故意冷淡。

第三点,不要重复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比如,孩子回来说,“我好笨”“我真好蠢呐”。你不要说,“是的,你真的很笨”。他只是表达一个情绪,我们就不要重复他的这个评价,不要加强他的负面话语。我们可以这样回应,“听起来,你好像对自己有点失望”“听起来你现在的情绪好像有点难过”。

第四点,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马上提供建议和解决办法。不要直接问他“为什么”,不要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就走得太快,就跳过中间的过程——理解他的情绪。当他的情绪平复下来时,我们再慢慢地提供一些建议。

家长们就需要学习,与孩子一起长大,如果我们做父母,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绪,被情绪牵着走,有情绪时发脾气,乱骂人。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帮助我们的孩子从情绪里走出来,也没有办法安慰到我们的孩子。家长需要先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自己,才比较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我们先做一个健康的人,才能够帮助孩子成为健康的人。你越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孩子就越沉浸其中,相反你越能接受孩子不好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要允许你的家人在家里表达不满。

节目摘录:主爱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