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苓益肾汤.肾病综合症

 清茶清清 2015-12-02
中医学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病名与证候】
中医学虽无肾病综合征的病名记载,但据其症状,属“ 水肿"、“ 虚劳"、等病的范畴,其临床症状初期水肿多表现以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再及全身,也
可先从下肢开始,然后遍及于全身。病势危重,亦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隆、气喘不能平卧等症状。
病名:本病在《内经》中称“ 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 风水"、“ 石水"、“ 涌
水"。《灵枢· 水肿》对其症状作了详细描述,如“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
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乃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汉代张仲景对水肿论述亦称为“ 水气",在《金匮要略》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种类型。又根据五脏的发病机制及其证候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阴水、阳水两大类。《济生方· 水肿门》日:“ 阴水为病,脉来沉,色多清白,不反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腹多泻……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
证候:在《灵枢· 水肿》描述有:“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明确描述风水脉证:“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
面目肿大有热,名日风水。"元代朱丹溪《丹溪心发· 水肿》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根据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结合医疗实践,目前认为肾病综合征病位主要在肾脏,尿中出现蛋白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在发病早期表现为水湿输布失常,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后期出现关格、癃闭,现为肾脏气化无权,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症状。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上基本统一为正虚邪实,正虚主要多为脾肾亏虚,邪实主要为水湿停留。但在疾病不同阶段,病机重点各不同,不同的临床医家各有侧重,如《素问· 水热穴论》云:“ 勇而劳者,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 传为趺肿” 。“ 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足见在内经对水肿病已认识到与肺肾有关。
《景岳全书.肿胀》篇所言: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肤,则亦能突然水肿。’’可见风邪犯肺,风水相搏,亦发为水肿。《医宗金鉴· 水气病脉证》提出:“ 皮水,外无表征,内有水湿也。"水湿困脾,脾失其升清之能,水无所制,发为水肿。对病机的治疗《素问· 汤液醴楞论》提出“ 去宛陈荃、开鬼门、洁净府",的基本治则。《金匮要略》提出“ 腰下水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丹溪心发· 水肿》指出“ 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则水自行” 。正如《景岳全书.肿胀》日:“ 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胃土,故其制在脾” 。可见发病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通调水道之功,外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之功,水湿内停,脾失转输,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病久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水液泛滥肌肤,发为水肿。《诸病源侯论》进一步指明:“ 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综上水肿病尤以脾肾亏虚主要病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可以致气血化源不足,运化无力,湿浊潴留,而出现营养不良、水肿、血尿等症。肾主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湿的排泄和精气贮藏,肾虚则气不化水发为水肿,肾失封藏,精气不固,蛋白精微漏泄则形成尿浊、蛋白尿,两者为五脏之先后天之根本,探其发病之源,都因“ 脾肾亏虚,肾脾失健,化气无权",即脾肾亏虚是发病根本。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肾虚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脾肾虚弱,膀胱气化不利,则发生水肿。
【中医药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中医辩证论治]
一、中医分期辨治肾病综合征
临床医家在多年临床实践活动中,根据以往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侧重
有所不同,临床分型并不一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具体体征、临床
表现,变通加减。目前分期辨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如水肿及蛋白尿分期辨证
著名肾病专家张琪教授治疗肾病综合症分期辨证施治的经验。水肿期:邪实为主,治以利水消肿为要,但也与治肺、治脾、治肾相结合。①宣肺利水:初病
咽喉肿痛,发热恶寒,头痛咳喘等表邪。浮肿的特点:颜面或上半身肿甚,舌尖红、 苔薄白,脉滑或滑数②健脾利水:脾虚的特点水肿兼腹胀满,呕恶,纳差,舌淡嫩、苔白滑,脉沉缓。③温阳利水:症状是腰以下肿甚,或阴囊肿大,尿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滑。④行气化瘀利水:此法可配上述三法应用,对腹水、胸水、或肿甚者,常用行气之品或茯苓利水汤。而浮肿久治无效,颜面晦黯,或腰部刺痛,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可加活血化瘀之药。⑤攻逐水饮:高度水肿,头面遍身皆肿,腹膨大。
蛋白尿期①气阴两虚,湿邪留恋:周身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燥,持续蛋白尿,血浆蛋白低,食少纳呆,手足心热,无浮肿或微肿,舌淡红或舌尖赤、苔薄白或微腻,脉细、微。方用清心莲子饮加减。②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邪留恋:蛋白尿大量,低蛋白血症,体重倦怠,而色萎黄,脉弱,用升阳益胃汤加减。③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泄:金匮肾气丸气丸加减。腰酸乏力,头晕耳鸣,遗精滑泄,蛋自尿,舌质淡红、胖大,脉沉或无力。吕氏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水肿期是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脾肾亏虚,阴精亏耗,当治气化不利,阴精亏耗,真武汤化裁以温阳利水,滋养阴精用鲤鱼汤。水肿消退期乃正气未复,余邪犹存,以补肾驱邪为主,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2.据激素的不同用量选择方药治疗:
60年代初,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医家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提出相对完
整的中药防治肾病综合症治疗中激素副作用的方法:首始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患者可出现阴虚阳亢证,用降火滋阴药如生地、知母、丹皮、黄柏等,以减轻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激素减撤至一定量时,患者可出现肾阳虚、气虚表现,加用温补肾阳药,如附子、肉桂、仙灵脾等,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得以促进,激素撤药综合征减轻,撤药反跳现象减少,疗效得到巩固。此观点经数位医家观察验证,基本给予肯定,且不同医家给予补充。
3.根据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辨证治疗:
刘氏认为:激素治疗阶段( 水肿期) :脾气( 阳) 虚、水湿内停,健脾利水、益
气活血祛风以治疗:白术10g,防风6g,连翘lO 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l O g,黄芪30g,茯苓皮12g,车前子15g( 布包) ,红藤10g,丹参30g,大腹皮10g;激素减量阶段( 水肿消退期) :益气活血祛风、健脾化湿法: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水蛭6g,丹参30g,赤芍10g,红藤10g,银花藤15g,连翘10g,苏叶10g,藿香10g,茯苓10g,苡仁20g,焦楂15g,仙灵脾6g,陈皮6g,白花蛇舌草10g;激 素维持量阶段( 恢复期) :气阴两虚,益气活血祛风、健脾温肾:黄芪15g,太子参10g,炒白术10g,防风6g,菟丝子10g,丹参30g,赤芍10g,黄芩10g,鹿含草10g,仙灵脾6g,银花10g,石莲子10g。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肾病综合症】
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基础上,结合临床辨证治疗肾病综合症。目前临床多数
采用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
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而刘氏认为本病病理关键在于本虚标实。“ 虚"指脾虚、气虚,或为阳虚,健脾益胃是治疗的关键,脾胃健则后天生化有源,精微摄入充足,固摄有力,增加蛋白的摄入量,改善低蛋白血症,减少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陈皮、旋覆花、鸡内金等。叶任高运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成人复发性57例:①脾肾气虚型:用补肾健脾法;②脾肾阳虚型:用温补脾肾法;③肝肾阴虚型:用
滋肾养肝法;④气阴两虚型:用养阴益气法。配激素标准及环磷酰胺应用治疗,结果为治疗组57例完全缓解48例,部分缓解9例,24h尿蛋白均在O .5~1.O g,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柴苓益肾汤的理论研究
【柴苓益肾汤的理论依据】
肾病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 水肿’’、“ 虚劳"等病范畴。中医认为肾病综合征的
发病有内外两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疲劳体虚、七情过度等伤及元气,正气日衰,伤及脾肾,机能失调。外因则多为风邪热毒等外邪入侵,在机体内外合邪,阻塞气机,水湿停滞而成水肿,甚则胸水、腹水,由此可以看出病位关键在肾,与肺、脾等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尤以脾脏更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而《素问.逆调论》日:“ 肾者水脏,主津液",说明脾肾二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脾主运化水湿,而肾为水脏,司开合,主管人体
水湿的排泄和精微贮藏。肾主水,脾主运化津液,肾、脾受损,水液运化失司,故
出现水肿。脾肾亏虚是其发病根本。
脾虚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肾虚则气化功能失常,内生水湿,脾肾虚弱,膀胱气
化不利,则发生水肿,故脾。肾亏虚为本病临床产生诸证之根,益肾健脾,化湿
祛浊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不仅在水肿阶段如此,而且在非水肿阶段宜要贯穿这
一原则。在经肾活检明确各种病理类型基础上,根据临床经验探索得出,应用益肾健脾,化湿祛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肯定。
柴苓益肾汤的处方组成、功效、适应症
处方组成:柴胡、黄芩、制半夏、白术、泽泻各10g,黄芪15g,猪苓、茯苓
各20g,桂枝5g,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益肾健脾,祛湿化浊。
适应症: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脾肾亏虚,湿浊阻滞,表现为水肿,轻者仅眼睑水肿或足胫水肿,重者全身水肿,腹胀纳呆,腰膝酸软,面色萎黄或泛白、
少气乏力,形寒肢冷、易感冒,小便短赤,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缓无力,或舌淡或淡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沉细无力。
[柴苓益肾汤的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
柴苓益肾汤的组方分析
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可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为君药,《本草正义》:“ 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发;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本草纲目》认为柴胡:“ 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白术苦、甘、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使脾健湿去,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
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以三药为君,使气行水消。臣药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为臣药,《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游泄痢,逐水,下血闭。与柴胡同用,和解表里,升清降浊,共疏中焦枢纽之气机,使邪不犯中焦,脾土自健,中州通利,水湿自去。佐药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药,茯苓甘淡平助柴胡利水,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引药入肾。《本草纲目》:“ 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半夏起佐制之用,以制约黄芩、泽泻的苦寒,桂枝化气解表,温阳利水,猪苓甘淡渗湿,通利小便,均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使以大枣甘平,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温中,温肺降逆。姜枣相伍,补益脾胃。
纵观全方,诸药合用,使正虚得补,先后天同养,共奏健脾益肾、渗湿利水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