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VOGUE时尚网手机版] 作者:撰文:王后
透明质酸纯度越高,保湿性越好? 错。透明质酸的保湿性能与纯度并无必然联系,决定一款产品保湿性能的,是产品中透明质酸所占的比例即浓度。只有处在适当浓度区间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产品功效性和舒适的使用感。
所谓“纯度”,指的是原料中杂质较少,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售价也越高。相对说来,高质量的透明质酸产品更安全,因为在生产、合成与提纯透明质酸时,会用到一些溶剂、产生某些杂质,这些物质如果未能完全除净,则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敏感。
小分子透明质酸更容易被皮肤吸收,保湿性能更好。 错。透明质酸无法被皮肤“吸收”,所谓的“小分子”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再“小”的透明质酸,也只有极少量能渗透表皮,绝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表皮外。透明质酸的保湿功能与其分子量有关,低分子即日常所说的“小分子”,保湿力比高分子量的弱,对皮肤的补水效果反而有限。
不含任何油分的纯透明质酸原液,可以为皮肤完美保湿。 错。光靠纯透明质酸,无法起到完善的保湿效果,因为它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在皮肤表面覆盖一层富水的薄膜,油分则可以滋润皮肤,保持皮肤柔软,阻止皮肤内部及表面水分的挥发。即便声称“无油配方”的产品,也会采用一些功效相似的非油性物质。任何保湿品想要获得全面的效果,不能光看单一成分,也不会只使用单一成分,所谓单一“原液”的说法,并不科学。
透明质酸主要靠吸取空气中的水分为皮肤保湿,环境过于干燥时,保湿效果不好。 对。透明质酸的特殊性质使它能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它在皮肤上形成一层富连续的“水膜”,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当外界湿度较高时,它从外界吸收水分,湿度过低时,也会从皮肤吸水润湿表皮。不过皮肤内的水分属于“结合水”,比环境中的“游离水”难以吸取,因此,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中,如沙漠地区或冬季的北方,使用以透明质酸为最主要保湿剂的护肤品,就很难为皮肤提供足够的保湿力。
这种情况下,应结合油脂类物质阻止水分的流失,并强化皮肤的屏障功能。涂抹足够的霜型保湿品之外,防晒(尤其在雪域环境),注意面部皮肤保暖,在室外佩戴口罩,从室内走到室外或室外进入室内时,给予皮肤充分的适应时间,防止悬殊温差造成刺激,都有利于皮肤的保湿与健康。
芦荟等植物中的“天然透明质酸”,效果更温和。 错。植物中不含“天然透明质酸”,其中被提取用来保湿的,是一些多糖,它们结构与透明质酸不同。植物多糖除了保湿,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轻微的抗氧化、舒缓等。植物多糖只有在充分提取后才能为皮肤所用,如果直接涂抹新鲜芦荟中的汁水,不仅无法保湿补水,还可能引发敏感。透明质酸的优势在于高效的吸水力,而且它属于人体内本来就有的物质,刺激度相对最低。
人体内自身的透明质酸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半对。人体既能合成透明质酸,存在于眼球、关节、皮肤细胞之间,起到润滑、保护和保湿的作用,也能降解透明质酸,参与一些人体必需生理活动如抗炎。 健康年轻的人体,会自动维持一个透明质酸的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透明质酸的水平会不断下降。不过,透明质酸的代谢,受许多复杂的体内因素控制,并不一定都是机体老化引起。有研究发现,紫外线造成的损伤,会导致促进透明质酸合成的物质的活性下降,并加速透明质酸的分解,因此晒伤部位的皮肤中,透明质酸的浓度急剧下降。因此注意防晒,对于保护和维持皮肤内的正常平衡,有很大帮助。 使用保湿精华能激发皮肤内的透明质酸生成。 半对。尽管现在有些保养品声称,持续使用可激发皮肤内天然透明质酸的生成,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仅针对透明质酸发生作用,能促进细胞合成透明质酸的,只有某些激素,它们是不能用在化妆品中的。持续使用一些护肤品,也许确有其效,让皮肤变得更滋润,不过它们的效果是综合性的,不一定与“透明质酸合成量增加”有关。 口服透明质酸有保湿作用。 错。透明质酸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会变成水解小分子单体,最多只能作为体内合成透明质酸的原料,即便“原料”增加,也无法影响合成或分解的速度,因此,口服透明质酸对皮肤保湿几乎没有帮助。对皮肤保湿力有直接作用的,主要还靠外涂保养品,均衡的食物摄入有助保持身体健康,但与即刻的皮肤含水量与保湿力的提升,没有太多关系。 大分子透明质酸保持力更好,但使用感也更粘稠。 半对。大分子透明质酸在皮肤表面形成的“水膜”确实更均匀致密,保湿力也更持久,不过产品的使用感和黏腻度还是取决于其浓度。透明质酸通常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量及浓度并不会太高,就已经能达到很好的保湿效果,并不存在“100%纯透明质酸”的产品。 [美容真相]保湿之王透明质酸 你真的用对了吗?[美容真相]保湿之王透明质酸 你真的用对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