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只是一种习惯》

 聖水河畔 2015-12-02
 

    有智慧的人,生命常能闪光。学习,见解独特;工作,机敏过人。每个人都想自己有智慧,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智慧从何而来?

    读书能打开我们的智慧背囊。一个愚昧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有智慧,我们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去滋润自己成长。读书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得精深,启迪智慧,读得广泛,开阔视野。

    作为教师为何而读?世俗的观点,学而优则仕,读书可获黄金屋、颜如玉;不入仕也可为雅人,赏菊饮酒,作画吟诗。圣人的观点,读书可养浩然之气,处乱世仍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此基础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师读书既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也为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教师读书不光为自己,这一点我想必须明确。

    作为教师应读些什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过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感叹书真的如海。书籍如此众多,常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惶惑,一种茫然,这是技术时代的阅读带给我们的必然,面临这样一个读书方面的问题,无人例外。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提醒自己不能为读而读,不能因读而忘己。书如海,只能浮于海上,不能沉于海中。古人可读之书有限,故勤苦读书者多,有勤读如囊萤的匡胤、如映雪的孙康,有苦读如挂角的李密、如削简的公孙弘,悬梁刺股者更是数不胜数。当今时代读书无须如此辛苦,不过没有一定的意志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图个花红热闹总算不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最好还要按次序列好。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在其《幽梦影》开篇即讲: “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 经史子集博涉为佳,天文地理通晓为妙,作为教师在深钻本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教师应怎么读?我想一定要善反思、勤笔记。很多读书大有收获的人共同看法就是不忘读书积累。鲁迅 先生说过: “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强调: “ 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黄金。 ” 张潮在其《幽梦影》中也提到: “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 张潮讲读书的积累,一是材料,一是阅历,这一观点与歌德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旦读书成为习惯,自然就是必需的了,用不着包装的矫情,它就像孩子们经常见面的朋友,分手时随口说一句: “ 明天还在这儿,不见不散。 ” 就是这么简单。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日积月累,博览群书,就会真正领悟到读书的味儿、人生的味儿、社会的味儿、宇宙天地的味儿,就会 “ 浓雾散去方见山 ” ,智慧的背囊会自然打开。

    读书并不能直接让我们获得多少实惠,它只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好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