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翕成博文选|举一反三很不容易

 我心飞扬695 2015-12-03

一位老师向我诉苦:我讲的题目,学生基本会做,但要是改了一点,哪怕只是表面一点点改动,本质没变哦,学生就做不来了,很郁闷。

我听了,向他表示祝贺。

他很不明白,说:我还希望您能帮忙想点办法呢?

我说:我祝贺你,是因为你的学生能基本掌握你所教的内容。当然,你有更高的要求,我也表示理解。但必须要说明的是,举一反三,类比迁移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表示不解,说:学数学不是只要真正掌握了本质,不管怎么变,万变不能其宗么?

我说:理论上如此,但又有几人敢自称掌握数学本质的呢?

沉默无言。过了一会,我给这位老师出了一道题:有一个天平秤和一个1千克的砝码,要从一堆糖中称出1千克糖。这本来是很容易的事情。问题是这个天平秤用久了,本来在正中间的支柱有所移动,不在最正中间了,导致天平两边臂长不等,现在还能称1千克糖吗?

这位老师说:可以用尺子测量臂长,计算比例……

我说:没有尺子。

这位老师很无奈,表示想不到办法。

我说:你知道曹冲称象吗?

他说:地球人都知道啊!这和曹冲称象有什么关系?

我说:假设天平左端放1千克的砝码,右端放糖,直到平衡。此时把砝码取下,换上糖,直到平衡。这样天平左端就是1千克糖。

他说:你这个方法很巧妙,但我还是不明白和曹冲称象有什么关系?

我说:曹冲称象,第一次称象,象重与船上刻痕有一个对应关系,相当于是一个平衡;第二次称土石,土石的重量与船上刻痕也有一个对应关系,相当于是一个平衡;因此大象重量等于土石的重量。而这个称糖问题,可看作第一次称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端的砝码和右端的糖在重量上有着对应关系;第二次换上糖,天平平衡时,表示左端的糖和右端的糖在重量上有着对应关系。两者何其相似,说本质一样,只是表面一点区别,又何尝不可!

这位老师说,彭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们学习,都想学得快,闻一知十。但这是非常难做到的。颜回闻一知十的本领,连孔子都自叹不如。而孔子的另一得意弟子也只敢自称闻一知二。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有一次,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