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创埋线治疗的处方配穴方式

 听潮3008 2015-12-03


  在微创埋线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疾病症状特征、辩证结果,正确选用和组合穴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故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组合。
  微创埋线技术在治疗脏腑病症的情况下,主要采用脏腑辨证的方式,选用十二正经穴位和任督二脉穴位,并且从调理脏腑功能出发,综合选用各经穴组成配方;当治疗各种神经痛症和运动神经疾病时,一般采用神经定位诊断的模式,以选择夹脊穴和阿是为主,辅助以肢体穴位进行治疗。只有从临床实际情况需要出发,择优选用一种或多种配穴方法组成处方,才能做到有法有方,配穴精练,酌情加减,灵活多变。

一、经典配穴
  经典配穴方法是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经典的配穴仅仅是一个配穴原则,尚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配方。虽然方式方法和内容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出一个总体的治疗思路,疾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其中包括了脏腑病变和外经病变,只有以脏腑和经络理论为基础,从综合的角度制订配方,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三维处方配穴
  临床上很多疾病都是脏腑气血和经络功能长期失调的结果,在病理方面常常出现虚实错杂的情况。根据脏象学说,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征象,即症状,必然存在体内脏腑功能的减退或失调,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既要去除一些主要疾病症状,同时也要调节内部脏腑机能。

三维处方配穴主要从3个层次来制订处方:
  一是对五脏阴阳平衡的调理,以脏腑背俞穴和任督二脉穴位为主;
  二是去除气滞和痰、热、湿、血淤等病理产物,在调理脏腑的基础上,选用去痰湿、行气血、清热、利水、通便的穴位;
  三是解除有关的伴随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是由于脏腑失调引起的相关症状,一般在在调理脏腑的同时可以恢复,但是对于较重的症状,仍然需要配以某些经验穴和循经取穴治疗。

三、基于神经节段的配穴处方
  基于神经节段的配方方式主要根据为神经节段性支配的理论,选择与病变部位相应的脊神经根部穴位进行埋线治疗。一般可以用于神经痛症和神经损伤,也可以用于内脏病变。

  基于神经节段的配方方式一般不以传统脏腑理论为基础,病症表现或病因相对比较明确,但是可以和经络理论相互补充,或配合相应循行部位经络穴位进行治疗。处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夹脊穴、阿是穴和循经穴。具体可以参照神经节段理论选择配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