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精、气、神再论

 经舍 2015-12-04


[转载]精、气、神再论 <wbr><wbr>(熊厚音)

摘自 熊厚音 《修德通真论》

 

 

    精气神古人谓之三宝,并以此作为修炼内丹的药物。人身三宝,并以此作为修炼内丹的药物,人身之三宝缺一不可。有神无精,那是无源之水终将枯竭,有精无神,即是臭皮瓢一具。    


    1、精    

 
    精,古人云:“夫精,生之本也,芷于肾。”“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不是交感精修行至纯者都好理解,何物又称之为玉皇口中涎?    

 
    精藏于肾者,其根在下,口中涎者,口在上水逆行而上至玉池方才能成其甘露。甘露的形成首先要依赖的是“心虚至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此精一生练功人首先的感觉是满口生香,津如泉涌,其甘如蜜,其爽如露。至此者则还丹下手有望。否则无此经历而妄想丹熟,那就是:“犹将水火煮空档”。    

 
    至于肾水的逆水行舟,靠的不是识心的吸、提、捉、闭,也不是依靠活子时的抽返,而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中的动转中自动生成。其所以为上药者,因其自生。肾水(元精)居下而上行非其自生动,皆因得道之由。

 

    道由德而显,因此无上德则不足以取得丹母。大药修之有易难,亦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2、神    

 
    神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神藏于心。吾在道内班教材中略有论述。作为气功和丹功的修炼者,最难以认识的唯有其神。因为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欲神。在此想说的是有为之欲神的根在心。而不是说欲神的形成位置在心。    


    由于有了欲神这个阳性位置的干扰,致使七情六欲常驻欲神之位而首(阳)居其表(阳)。凡心由此而生,元神由此而减,性命由此而终,仙道之望由此而灭。 

   
    因此置欲神于阴位(无为),是炼功之首务。  

  
    然而古往今来,修仙炼丹之书籍所载丹母之一的神一直都不见明示,最常见的代名词也有二十多种,例如:离、甲、日魂、青娥、真汞、火龙等等不一而足,颇费猜疑。吾今得仙师圣祖恩准,掷繁文褥节,泄天地之机枢于此,望天下有缘者善待!!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此处所说的上药三品中的神,绝非思虑之神已经昭然。然而“可与元始相比肩”的比喻就当费一番周折才可澄清。

 

    元始者,太极之初可称,混沌初开可称一元复始亦可称。我们就抓住一元复始为根而溯其源。生命的形成靠的是父精母血,生命的本生靠的却是先天之元性。此元性前可见鸿蒙,今可见肉身。与元始齐肩者,喻其年代久远,其根深德全之故。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人之幼小时,所行所思无有分别。特别是七岁之前的少儿,混蒙一片,他们的活动是依赖大脑深层的系统支持的,因为他们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被识心所覆。在此时其潜意识相当活跃。人所望返朴归真者,从自己和童年状态中去寻找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人尽管形体在衰老,童年旺盛状态的记忆还是存在的。而且这存储在人体细胞中的年青信号不但是这一辈子的,而且是宇宙间众生年青信息的共存。    


    因此当你在存想(或称意守)自己七岁之前的自己童年时,其实质就是使自己进入当时年少时的混蒙状态,由此而调动你的元性,发挥你潜意识所积蓄的能量与体外高智慧的信号(师父的信息)相谐和,由此调出你的元神。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状态下炼丹功,首当明理,其次才能得法。明理者非明师不能导引,非圣祖之暗示则不能见上药之神。    


    元性二物,阴阳共存,世人只知其一,不晓其有二。其一者,现在我的元性,阳也。其二者,过去我的元性异位者。阴也。在《天人合一金光法》中,天机之数尽泄其中。从中吾深感真机逆耳,假言惑众。人所眷恋者,有形之本也。因此显头露尾,中间数面镜是吾苦心之作,仙缘份定者自会一见即灵生。 

   
    3、气    


    什么是气?这气并非呼吸之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因此我们在处理气的概念上应该若即若离。太追求实了就成了呼吸之气,大虚了又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对气的认识定义关系到哲学观和方法论。 

   
    《公羊传·解诂》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化天地,天地之始也。”这里指的气,当然是元气、真气。元气既是万物之本,也是联系有形和无形的桥梁,也是神和精之间联系纽带。“聚散氤氲成变化,即将元妙等闲论。”  

   
    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有气,气不仅存在于有生命和物质中,而且存在于无生命的物质中。作为一个炼功有素的人,只要其天目一开,万物之气莫不历历在目,只是初具这种状态时一看就耗去体内大量真气,究其根源,不外乎阴阳相采,内外交融方能见真的缘故。    


    万物有气这个观点现代科学不易接受。因为现代科学将气的划分越来越细,况且都是在有形中间进行。无形的空间无法涉足,因此使无形的事物的物质性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一直归于唯心论的范畴。    

 
    用气这个词来概括修炼强身的行为,正好说明气功这种运动的出现,必然导致人们经过实践重新认识我们民族的哲学精华于所谓糟粕之中。并将彻底改变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创立新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使古今的文明精华能携手共存,促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无和有之间的生化过程是依赖于真气运动的。   

  
    这个运动过程一旦被我们掌握,我们即是道中人了,真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气充实于物质中,气也充实于物质相互关系中,相互作用中,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此要想掌握其中玄机,不但要在认识方法上更新,而且必须身体力行历尽磨难地去实践。    


    在丹功修炼中,真种神、精为丹母,真气为真种之用。若无真气为形,则其丹有藏器而无骨、肉皮也。

     
    可是精、气、神三宝谁为主,谁是宾?

 

    尽管它们皆具同等的重要性,然而内丹修炼一直都只能以炼神为主,自筑基至还虚,都由神主宰。因此对于修道的人来说,若想了却生死,出有入无,那只存在一个先后顺序的重要性,这就是神气精,神为纲,精为目。纲举则目张。神的先行性不解决,命(精)的一切调整是完成不了的。有时甚至连起码的治病强身的目的都达不到。    

 
    世人炼功好讲究先通小周天,炼形在前,炼神若有若无。这也是丹功中的大碍。炼神(无形)要常有(阳位),炼形(有形)要常无(阴位),如此方能显其阴阳置反的状态,由此才能得到无形的帮助。

 

    在炼功的实践中,若是炼神在先,灵动一出现只要没有主观上的干扰,同时此人的德性很深,小周天的通畅无阻只是数日之内的事情。过去说小周天通了之后能“隔墙见针”,意指身上的诸神得到了外真气的滋养补充能量很高。都已经树欲静而风不止了,有意无意之间可以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或出现一些其他功能。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初炼气功的人进入了炼气高潮后的一种检验。这个过程作为三宝的聚集一定要时间短,见效快,处理果断,放眼未来。否则一眷恋功名,或依“做好事可以长功”的利他利己之管论,金丹的火候会以依此而葬送,做大好事、积大功德的前途也会毁于眼前。

 

 ---------------------------------------------------------------------------------------------------------------

 

“神”的概念   


    何谓神?  

   
    何谓神?这个问题古人的论点太多,—一引来既耗费各位读者的精神,同时也会使大家不能从复杂的古人论述中回到自己的炼功实践中来。因此在此只想谈谈修出来的一种见地。    


    神可谓万物所载,亦可谓思虑之精。    


    实质上神也是一种物质或称高度升华的物质。   

 
    中国字在被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时候,就受到一种高智慧信号的暗示。古人有苍颉造字的传说予以神化,尽管造字本身是一种民族特征意识的结晶,但是从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结果看,中华民族的文字不仅具备极好的象形性,而且与我国的传统文明具备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的文字实质上也是一种超前文明的记载。

    
    “神”字,我们将其拆开来看。左边为一个“礻”旁。就好似为一个事物穿了件衣裳。不拆就不得见其本质。右边的“申”旁,补上一个“石”旁就成了“砷”字,“砷”我们不难证明它的物质性,对人体既是有利可以入药也是有害可以成毒,其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这些特征如果象征地用来形容内丹功中的“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恰当的。古代方士的“丹”的冶炼中都有砷的痕迹,很多人吃了后中毒殒命,说明其物是有毒的。因此从古到今对于神的修炼是讳莫如深的。从字面上来看都是在谈主观上修为,实质上是借此喻彼。    


    “神”字在此应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穿上了衣饰,使我们还不能睹其全貌,但是其物质性是唯物的,而不是古人的一种捏造。    


    大家可能笑此种解释未免太牵强附会。实际上还有一个比喻在后作为佐证。   

  
    古代的丹经书中一直都很广泛地引用铅和汞代表炼丹的大药,结果使历代数不清的修真之人误入了烧炼之门。造成中毒而殒命是一种遗憾,但是作为促进了世界化学科学发展倒是一种历史的一种现实。   

 
    长期的修行实践使得现代修真人因借鉴而不致去烧铅炼汞。而且知道铅汞代表的是人体内的一些物质——元精、元神。但是此三宝的具体修炼过程又一直被人误解。大家都知道“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然而很多学子却又忽视“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的妙处。真铅汞(精气神)你见到了那是缘份,在这个缘份的基础上心动而用之,“忧君分薄难消”,此物至神至圣,最恶反客为主。我与他孰主孰宾?既然尊他为“元”神,当然是他为先我为后。他为主我为宾。世人泥于卦象而望飞升的也占不小的比例,可以不夸张地说,依卦寻谱而成功的人是找不到的。“三”已能生万物,动辨不清,更何况包容万象的“八”乎!

 

    学习古人的东西不能默守成规,不能依他人的谱修“我”的真,只能而且唯有“得意忘言”方为上着。“言者所以在意”,说话的人转弯抹角谈了很多,用八卦、四象、两仪来说明位置和时空。用乌龟、龙、虎、金木、黄白、铅汞来喻其象,并非古人不愿说清实质或者说不清实质,完全是因为古人传法向来只言其意。一真而生阴阳两种结果这就是天理!古人据其两仪之一则不失为“道”。

 

    因此今人有得意而忘言者,有得言而望意者。前者抱其阴,后者拥其阳。阴者不变也,阳者浮动也,故“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所以读古人之言而得其象(功态中看到的一种定象)由于有了象的体验就会感到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忘言),这个时候的下意识是非常明白的,你尊重他,他就会主引进入金丹大道,(这时方能称之得意)。    


    由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字不但在三维世界有其定义,就是在超过三维空间的世界中有其特定的内涵。有些虚空中的物质不好强之名谁,只好以另意代之,因此就有了铅汞这些代用名词。    


    其原因唯有身临其境或者说神临其地,自然会明白其中之玄。这种阴阳所造成的界赘也只能由诸君自己打破。在此也只能言其意而不能传其实。因为这个实只是余一个人修出来的‘实’,并不能概括以后大家所有的炼功经历。言实者非实也,实质就变成了虚。

 


如是我闻

厚音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